第4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是十八公子即位,趙高來日之官爵,又豈會止步於中車府令?

  而今日已在陛下面前暗暗進讒的趙高,一旦來日手握新君之無上恩寵,又豈會饒過他李斯、饒過李氏滿門?

  思及此,李斯抬首義正嚴詞道,「臣以為,陛下定能長壽萬年,但立儲一事還請陛下三思啊!長公子為人果敢堅毅,在黔首間素有仁義之名,若以長公子為儲君,則我大秦社稷必能更安...自古廢長立幼乃於國不吉之兆,單以趙國而論,趙國強於趙武靈王,衰於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又亡於趙悼襄王廢長立幼,可見此事絕非強國興國之兆啊...」

  看著君王略有薄怒的面色,想到趙高的陰狠毒辣,他仍是一臉無懼道,

  「再者,長公子先前為方士求情,並非是為支持淳于越之儒家學說,他乃是考慮到天下黔首未穩、六國餘孽猶存,一心想保全陛下之名聲啊!長公子寧肯冒著觸怒君父之險,亦執意要勸阻陛下拉攏儒生宣揚名聲,此乃至純至孝之赤心心腸啊...焚書一事,實乃臣當日考慮不周,還請陛下降罪!」

  嬴政「冷冷」看著李斯,若有所思道,「愛卿此言,可是要推舉扶蘇為儲君?看來,趙高所言不差,愛卿果然與扶蘇素有往來啊...」

  李斯聽了這話,只恨不得把趙高那狗賊撕碎,簡直一派胡言!

  他含淚匍匐膝行於前,大聲悲呼道,

  「陛下,臣願以闔族老小性命發誓,臣與長公子,絕無一枝一葉之私交!臣之所以支持長公子為儲君,乃是因為,長公子無論是長子之身份,還是民間之威望,抑或珍重陛下與大秦之心,皆是諸公子間,最適合為儲君者!臣此言只為大秦,絕無私心!」

  在李斯滔滔不絕的勸說下,君王終於「被感動而鬆了口」,當場下詔命監軍於上郡的扶蘇先行回宮。

  欣喜於君王終究在趙高與自己之間,選擇了更信任自己的李斯,一回到左丞相府便開始盤算著報復計劃,既然梁子已結下,他必要先下手除去對方。

  李斯是廷尉出身,熟習秦法,自然不會知法犯法派人暗殺趙高,而是打算揪出趙高的錯處,呈交陛下以國法處置之。

  縱便趙高行事再如何謹慎狡詐,他那兄弟趙成與女婿閻樂,平日可沒少在咸陽暗地裡作威作福...

  這一日,李斯在書房與長子李由密議到深夜。

  ...

  是夜,關上寢宮殿門認真練完一套五禽戲的嬴政,面色凝重來到窗前,伸出枯槁蒼白的雙手看了看,暗暗嘆了一口氣。

  這具身體因長期跪坐之故,四肢肩背動之劇痛無比,而方士呈來的丹藥,其毒性雖能稍稍緩解軀體之痛,卻加快了氣機流逝的步伐,無異於飲鴆止渴。

  可如今這大秦,既無陽慶淳于意等當世名醫,又無各色補氣填血之名貴草藥,就算自己日日勤練五禽戲,又改坐席為高桌高椅,亦難以支撐幾年...

  難吶!

  既為國事心事重重、又為明赫究竟去了何處憂心不已的君王,在前往沐浴間更衣之時,卻從寬大的衣袖間,發現了幾小袋塞得鼓鼓囊囊之物!

  他想到一種可能性,顫抖著手將小布袋解開,裡面果然躺著顆粒飽滿圓潤的五種種子,來自大秦的高產糧種!

  隨著君王枯瘦的手輕輕撫摸著這些寶貴的種子,一個陌生的場景在他腦中驟然浮現——

  只見雙鬢斑白的明赫,正俯身將一個個小袋子,塞進躺在棺槨中的他衣袖間,喃喃道,「父皇,這預示著五穀豐登的高產水稻、小麥、玉米、菽豆、黍米,您就帶著上路吧,孩兒希望您到了地下,也不會面臨缺糧之憂...」

  嬴政眼中閃爍著淚花,情不自禁伸手朝前想去牽明赫,下一瞬,腦中幻影卻消失無蹤。

  他怔怔捧著種子站在原地,吾兒明赫為寡人百般盤算周全,可朕雖知吾兒當日業已離世,卻不知該去何處尋他之魂魄...

  錐心之痛,莫過於此。

  ...

  既然手上有了這些寶貴的種子,嬴政次日便藉由「仙人所贈」之言,將它們秘密交給了忠心的治粟內史,命他好生為大秦育種。

  接著,他又假借仙人託夢之言,下詔將有毒的青銅金餐具全改成瓷器,並將瓷器製作之法頒發下去,接著,又頒發了漚肥套種之法、水磨製作之法、盤火炕之法...

  在這無比篤信鬼神巫蠱的時代,又有誰會懷疑仙人襄助君王一事的真實性呢?

  自然,那些經「仙人」認定乃是毒藥的丹藥,亦被君王下令全部銷毀,並以「弒君」之名斬殺部分濫竽充數的方士後,命嚇得連連磕頭懺悔表忠心的徐福等人,為大秦研發火藥以將功折罪。

  他過目不忘的天賦,終究讓這個大秦多了幾分生機,甚至,他還清晰記得當年李斯諸人送來的七國輿圖上,每一處煤礦的分布所在。

  隨著各地官府士卒順著君王在輿圖上的標識,真挖出大量能燃燒的黑石,「秦王有仙人襄助」的沸騰傳言,順利取代了先前熒惑守心帶來的「亡國之兆」流言。

  而君王命御史即刻返回咸陽,勿須再調查隕石刻字一事、亦未遷怒一人之舉,倒讓那些暗中慫恿黔首設局之人詫異不已。

  他們原以為,利用這刻字散播流言,既能動搖秦國人心,也能成功激怒秦始皇,屆時,秦始皇但凡為此殺一人,便愈發能在百姓心中坐實他「暴君」之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