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來到山腳下的李斯,狀似無意看了一眼正跟扶蘇笑嘻嘻講話的九公子,九公子此計,妙哉!

  陛下千里迢迢先趕來狼居胥山封禪,正是想藉此昭示大秦軍威,穩住大秦剛剛征服的草原,但草原如此廣袤遼闊,若只靠秦吏邊軍與封禪之威懾,亦未必能長久壓制蠢蠢欲動之貴族。

  而這些草原百姓眼下歡迎陛下前來,不過是大秦為他們帶來許多利益罷了,但人心皆是得隴望蜀的,草原與中原亦非同根同源之國,來日若有宵小之輩以利挑撥煽動,他們未必還會再擁護朝廷。

  但若陛下,乃是受天道所託,鎮守此地之祖龍...

  將龍神視作守護神的草原民眾,豈能不死心塌地助大秦維護統治?

  嬴政亦想到此處,轉頭與李斯隔空相視一笑。

  吾兒是何等聰慧!

  果然,在嬴政從瀚海祭地返回之時,「大秦祖龍陛下是草原龍神」的消息,早被興高采烈的草原百姓四處散播得沸沸揚揚。

  君臣們回程的路上,擠滿了比來時更密密麻麻的草原百姓,他們一見到君王的馬車行至,便立刻虔誠匍匐在地,用比對待君王更鄭重其事的態度,雙手抱肩為他們的祖龍禱告祝福。

  少數混在其中想伺機行事的草原貴族,不由垂頭喪氣悄悄離去。

  搶走他們土地牛馬的大秦君王,竟敢前來狼居胥聖山耀武揚威,簡直讓躲藏起來的貴族們氣得鬍子直翹,他們暗暗商議著,定要趁此機會除去秦王!

  原本,他們在瀚海埋伏了一支數千人的弓弩手,準備趁秦王祭拜之時行刺...

  哪知,在狼居胥山祭拜的秦王,竟被天降金龍委託為新一任草原龍神!

  貴族們雖心有不甘,一再安慰自己這是秦人的障眼法,奈何聽到消息的弓弩手,卻在他們敢背叛刺殺龍神的悲憤自厭中,紛紛剖腹自盡了——貴族們好不容易拉攏的數千人手,就這般煙消雲散了。

  ...

  出了陰山一路東行的大秦皇帝嬴政,沿著北地數郡巡視了正在修建的新長城,察看了北地新籌建的畜牧業基地,視察了李牧蒙恬二將新訓練出的騎兵列陣...

  由趙地而至燕地,每到一處,道旁皆擠滿了前來瞻仰君王的中原百姓,他們為陛下唱著各地表達感激的民歌,他們歇斯底里高呼著「陛下萬壽無疆,長壽無極」,他們拼了命地沿著馬車追趕,他們只想再多看一眼給大夥帶來好日子的陛下,想再多看一眼當初為他們送來救命糧食的陛下...

  他們這一生,也許只能見陛下這一回啊,陛下的金車近在眼前,他們如何能忍心停下腳步?

  擔心民眾跑得脫力的嬴政,只得一趟趟命中車府令停下馬車,一趟趟讓衛尉將百姓們勸回去,又一趟趟下車許諾:待他過些年得了閒,定會再巡此地。

  到了這一刻,暗暗抹了一把冷汗的秦吏大臣們,無人不慶幸:還好我大秦修的官道馳道,皆以圍欄將車馬行人劃分開來,這般混亂無序之下,才不至於引發驚馬撞人事件。

  跟隨隊伍一路顛簸的大儒浮丘伯,老淚縱橫看向窗外身得暖和整潔、面色紅潤的百姓們,感慨道,

  「愛人者,人恆愛之...陛下雖不獨以儒家之法治國,卻是獨占天下民心之仁君!」

  待巡遊隊伍行至齊地琅琊時,有名為「徐市」的青年,壯著膽子攔下帝王金車於道旁。

  聽著小崽吐槽心聲的嬴政,卻面帶笑容地命人停車,並親自接見了徐市。

  徐市,正是神畫中以仙山尋藥為藉口,屢屢從他手中騙走大量財物人手之人,眼下,對方竟敢攔截君王金車,可見此人膽子著實不小。

  他倒要看看,對方此番意欲何為。

  哪知,得了君王召見的徐市,竟折身喚來幾十名精壯年輕人,眾人一同跪下懇求道:他們世代在齊地出海打漁為生,精通造船修船航海之術,如今朝廷商業興旺,但行走西域多以陸路,著實浪費了東海與南海之水路便利,若能造樓船出海貿易,順道再占下沿途無人之地,大秦必能獲益百倍!

  這下,莫說嬴政起了疑心,便是心思單純的明赫亦看不懂了——著名騙子徐福,在這個時空竟要洗心革面主動襄助大秦航海事業?簡直是太陽從西邊出來,怎麼看都透著古怪。

  不過,在聽了匆匆趕來的琅琊郡郡守、為這數十個青年求情的一通解釋,嬴政父子便放下了疑心。

  原來,這徐市諸人皆是同鄉貧困漁民,在齊王建之時因商稅足足有六成半,日子過得尤為艱難。

  前幾年,那場突如其來的極寒凝凍冬日,凍死了許多無厚衣禦寒的齊地百姓,徐市與這些青年家中長輩,亦在被凍死之列。

  但窮得叮噹響的他們,連買塊破草蓆埋葬家人亦無能為力,在這重孝重身後事的時代,走投無路的諸人如何不萬念俱灰?

  正在這時,秦軍率眾接連攻下齊國城池,琅琊湊巧也在其中。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心懷仁善的秦軍將領,在見到琅琊城中慘狀後,當即便下了一道命令:由軍中出錢,請人伐些薄木棺材,交由死者家屬安置。

  如此一來,將秦軍視為天大恩人的徐市等人,便一直記掛著要報答秦國,但他們除了出海打漁一竅不通。

  直到秦國攻下百越南海之地、陛下出巡的消息傳來,這數十人才興沖沖跑來郡中等候,想勸陛下先組建一直出海商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