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1章

  入秋時節, 一望無際的金色草原上,擠滿了從四面八方新郡縣趕來的草原民眾。

  穿著大秦庶民衣冠服飾的他們,臉上洋溢著好奇而又熱切的笑容, 正摩肩接踵地爭相伸長脖子,悄悄打量著正中央那位身姿頎長挺拔、面容豐朗端肅的大秦皇帝。

  也是他們的皇帝。

  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草原百姓,從前自是見過許多換來換去的草原大王。

  可他們從未見過, 有一個王, 會如玄衣纁裳的大秦皇帝這般,只消負手站在雄渾的狼居胥山之前,灑在他身上的金色陽光, 便愈發襯得他如天神降世。

  真正的天神。

  聽聞,他們的皇帝陛下如今已逾四十之年, 在草原上,這個年紀的大王, 縱便再如何精於騎射, 亦早已在優渥的酒肉生活中, 養出一身背闊腰圓的橫肉。

  可眼前, 大秦皇帝陛下繫於腰間的山川紋玉綬, 勾勒出他精壯而矯健的身姿;

  而他看著至多三十出頭、仍舊英姿俊朗的面龐,亦在向世人傳遞一個信號:

  只用短短十來年便征服四海的強秦之主, 如今依然年輕有力。

  一個龍精虎猛的新王朝開創者,正昭示著這王朝如日中天的鼎盛未來。

  而草原民眾, 無比歡欣於這樣的未來——由大秦陛下統領的草原, 才真正讓他們過上了不愁吃穿的日子。

  秦國官吏不但派匠人教他們製作石磨火炕, 還派農家弟子教他們開荒耕地種高產之糧, 派少府工匠教他們各種編織技藝....

  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糧食與財富,他們再也不想被野蠻的首領大王抓去, 在草原上四處策馬搶劫,或是時刻擔心被旁的部落國家來搶劫。

  人一旦嘗過甜頭,就再也不想吃苦了。

  草原百姓只想快些學會秦話,多學些中原習俗,再教導孩子珍惜陛下賜予的免費學堂,努力多學些秦字秦律——來日,若孩子也能成為大秦官吏,甚至,能去人人憧憬嚮往的都城咸陽為官,該是何等無上光榮啊!

  這是草原王族統治之時,他們想也不敢想的美好盛況,是大秦陛下賜予他們的無極恩德。

  這般想著,百姓們看著君王的眼神愈發變得炙熱興奮起來,暗暗祈禱著:願龍神保佑陛下長壽無極,帶領大秦永遠輝煌下去!

  這時,在法天地、法尊卑的古琴祭祀樂聲中,已準備妥當的巫師們舉著狛枝萱草,開始踏著禹步繞著山下設的祭壇碎碎走動起來,他們邊走邊歌曰,

  「嗟!天命玄武,降而為秦兮...登彼狼居胥,以仁易暴兮...」

  這道登山開路儀式並非祭祀,而是提醒狼居胥山神:天下已易主,今日我大秦皇帝來此山封禪,切勿衝撞!

  這套儀式完畢後,在衛尉軍的持劍開路下,長身玉立的大秦皇帝嬴政,帶領群臣信步朝山上走去,扶蘇亦扶著自家阿弟跟上。

  原本,按上古賢君於各處祭天拜地之禮,君王當三叩九拜以敬天地,但歷代先賢封禪之地皆在中原之土,自然對各地名山大川心懷敬畏之意。

  嬴政這趟巡遊還要前往泰山封禪,三叩九拜之禮,自當留給泰山之行。

  這便是先前,各地百姓與百官的殷殷請求內容:

  狼居胥山,乃是草原各國之聖山,陛下若封禪於此,必能宣揚大秦之威;

  泰山,乃是三皇之首的伏羲祭祀之地,亦是日出東方之地,有庇佑社稷之山神。

  以陛下遠蓋三皇五帝之功,合該封禪兩地。

  而嬴政之所以將巡遊第一個方向定為北狩,選狼居胥山為第一處封禪地,自有一番揚威震懾之意——

  草原居高臨下凌辱中原數百年,藐視中原之心何其頑固?殺不完的草原逃竄貴族,復辟之心遠勝六國貴族。

  草原之民,亦遠比六國之民桀驁,縱便今日秦國以仁政安撫草原諸民,又如何能保證來日,各部逃竄貴族不會重新尋得機會籠絡他們?

  既然草原最崇拜他們的龍神,便該睜眼好好看看,今日征服他們這座龍神所化聖山的,究竟是何人!

  如此一來,中原君王首次踏進漠北之地,登臨聖山深海之間,宰殺青牛白馬祭祀天地,為中原王朝祈福於神靈之舉——必會讓他們每每心生妄念之時,不得不惶恐地想起大秦皇帝的封禪大典。

  這場在他們土地上舉行的封禪大典,昭示著,中原軍隊再不會懼怕草原騎兵,再不會只將「驅逐出境」視作勝利。他們往後若暗中集結力量叛亂,那中原便悍然迎戰,再殺進草原一回就是!

  是以,嬴政在此地,只會於山間堆一小壘土敬天,於海邊掃一小塊土祭地,並不會行三叩九拜之禮。

  在登頂狼居胥山後,明赫忍不住好奇地四處打量起來。

  實則,這座矗立在草原上的山峰,少樹多石,只淺淺覆蓋些灌木於其間,與關中蜿蜒高聳、樹木茂密的秦嶺比起來,著實稱不上雄偉或秀麗,甚至也無半分怪石嶙峋之態。

  比起他們一路走來見到的「沙平草遠望不盡」、「深草臥牛羊」等草原風光,這座山,實在稱得平平無奇。(1)

  明赫悄悄在腦海中跟系統嘀咕道,「統子你知道嗎?我父皇是第一個踏足狼居胥山封禪的帝王,我真的非常驕傲和開心...不過,我還一直以為狼居胥山高聳入雲,特別壯觀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