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頭曼單于猛地扭頭,雙眼憤憤一瞪,忽而又泄了氣,「快快請來吧!」

  勢不如人矮一截,本王總有一日,要親手滅了東胡...

  這一趟,東胡使臣直接以命令口氣,要求頭曼單于立刻籌集二十萬大軍,而他們已說服月氏王出兵四十萬,要在這秋季合兵百萬東進攻秦。

  到了這一刻,頭曼單于終於明白東胡王的盤算:

  無論是軟弱的羌戎王,還是糊塗的烏孫王,都無法壓制國中貴族部落,導致出兵屢屢礙手礙腳。

  而強勢又狡詐的月氏王,在攻下烏孫與羌戎後將舊貴族全殺了,手中獨握掌兵之權。

  他這幾年,任由月氏壯大而不出手,等的正是聯合一個強大的同盟攻打秦國。

  在東胡王心中,秦國乃是世間最肥的一塊肉,比他先攻打月氏得到的好處要多得多。

  八月,已吞併草原大小部落的東胡、匈奴、月氏,傾盡國中積蓄之精銳力量,集結七十萬步兵與三十萬騎兵朝秦國北地邊境靠近。

  這一戰,為表不滅秦國不罷休的決心,三國之王親自掛帥出征。

  他們不知道的是,秦國君主嬴政也認為休養生息數年,李牧蒙恬又在北地訓練出四十萬大秦騎兵,奪取陰山河套之地時機已到。

  在秦國君臣的盤算中,草原各國部落逐水草而居,流動性與分散性極大,但冬日,草原將進入一年中最艱難的寒冷缺糧草時期,為減少人畜進食消耗與取暖,各部諸人,將會聚集在背風處渡過漫漫冬日。

  此乃攻伐草原良機,大秦騎兵若分兵前往擊破,勝算極大。

  遂早在數月前,他便往北地新增四十萬步兵,又命呂雉籌備出足以支撐大軍一年的軍糧輜重,通過備戰直道已運往北地數郡。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押運糧草軍輜的革車一道運往北地的,還有方士們成功造出的□□。

  十月,浩浩蕩蕩的草原百萬大軍來到陰山腳下。

  接到探子傳回的消息後,正在緊鑼密鼓籌劃作戰方案的李牧和蒙恬樂了——秦軍還沒出動,草原騎兵竟主動送上門來挨打了?

  還一送,便足足送來一百萬大軍的人頭!

  一百萬是何等概念?當年長平之戰,秦趙雙方之兵力總和,至多也不過一百來萬。

  蒙恬沉吟道,「草原諸國糧草遠不如我中原充足,他們敢合兵百萬傾巢而出,想來,夷狄此番定有顛覆我大秦之意,野心倒是不小...」

  李牧黝黑的英毅面龐上閃過一絲冷絕,慢慢勾起唇角道,

  「野心?我大秦四十萬騎兵與□□,比之夷狄野心何如?此戰,秦軍必可一洗中原百年恥辱!」

  蒙恬沖他咧嘴一笑,「李將軍此番,打算如何處置俘虜?」

  李牧輕輕捏了捏雙拳,慢慢道,「大秦在接下來的反擊戰中,以少勝多,全殲覬覦我大秦疆土之夷狄,何來俘虜?」

  這場戰事打得毫無懸念。

  草原騎兵固然擅長馬背上作戰,但有了馬蹄鐵馬鞍的秦國騎兵,亦極擅長馬背上作戰;

  草原騎兵以肉奶為主食,相比之□□格更為強壯,但秦國騎兵手中的長刀,以當今世上最堅韌之精鋼打造而成,鋒利無比...

  更重要的是,秦軍有□□,只消點燃火繩往敵軍一扔,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便能炸飛數名草原騎兵——

  雖然,如今這□□之威力,遠比不上後世的□□火藥,但在這全民皆迷信鬼神的時代,一個比巴掌大不了幾分的奇怪之物,隨手一扔便能炸斷數人手腳,這超過時代認知的神物,已足以讓草原騎兵被嚇得魂飛魄散!

  如此一來,草原騎兵士氣大衰,而秦軍士氣愈發激昂,在短短半月內便殲敵二十萬!

  頭曼單于頭一個心生退意,匈奴家底薄,比不得東胡月氏,二十萬大軍,已是匈奴國中七成兵力,如今已死在戰場數萬匈奴士卒,他哪敢再跟秦軍對抗下去?

  再者,若此番東胡與月氏滅於秦軍之手,他豈非能趁機一人獨吞草原?

  於是,再無心戀戰的頭曼單于,在一個寒風漸起的深夜,趁著三國相約出兵偷襲秦軍之時,悄悄帶著剩下的十多萬大軍,倉皇往陰山以北策馬逃去。

  匈奴軍隊的貿然撤退,讓本就心驚膽戰的東胡月氏大軍,陷入了愈發驚惶畏戰的士氣之中,東胡王接連殺了數名逃兵祭拜龍神,才稍稍穩住士氣。

  到了北方蕭瑟的十二月,隨著草原騎兵的越來越少,半點便宜沒討著、反損失二十多萬士卒的月氏王,率領剩下的士卒憤而離去。

  月底,為了面子而強撐的東胡王,連同他帶來的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而秦軍此時也能騰出手來,前往草原追擊匈奴與月氏逃兵。

  待蒙恬率軍追至匈奴時,才得知頭曼單于甫一回到草原,便被蕭何挑唆趁亂回國、殺死閼氏幼弟、拉攏貴族勢力的匈奴王子冒頓所殺。

  而帶著大軍返身偷襲月氏的冒頓,又死在被蕭何掌握的月氏留守軍手中。

  隨著秦軍戰線的不斷推進,李牧率軍一路擊敗月氏與匈奴各路貴族,深入漠北兩千里,打到了被後世稱作「貝爾加湖」的瀚海旁,並在草原聖山狼居胥山勒石以銘。

  而蒙恬則在率軍攻下東胡境內後,成功擊敗從遼東方向趕來偷襲秦軍的扶餘人,並順勢將戰場沿著東北方向,反攻進入扶餘本土,成功將這片後世盛產頂級大米的肥沃黑土地,正式納入大秦版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