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剛剛柳暗花明露出些笑容的王綰,聽到此次不由心頭一咯噔,均等?嫡..嫡庶子孫?

  按周禮之慣例,貴族間唯有嫡長子,可世代承襲家族財富爵位與土地,此為宗法之「大宗制」。

  而族中旁的子弟則為小宗,成為大宗之家臣或附庸,從而實現集全族之力托舉大宗的目的。

  可陛下,竟要讓旁的嫡庶子孫,一道來平分他們的封地?如此一來,若子孫不能再為國做出貢獻而升官,各支封地豈非越分越小?

  王綰看著一時尚未反應過來,正在歡天喜地道謝的群臣們,心頭有些難言的沉重。

  但他想了又想,只得悄悄安慰自己,陛下連公子公主都不打算分封,想來並非刻意針對宗室公卿...

  若是將子孫培養成大秦棟樑之才,我王氏一族便能晚些衰敗,倒也總比眼下就被王上褫奪封地好得多...

  在王綰一時愁苦一時歡喜的煩惱中,殿外的明赫卻忍不住雙眼放光,父皇這是雙管齊下之法啊!

  一方面,朝廷不再為大秦宗室和立下新軍功的人分封土地,便能同時解決百姓人口增加和分封軍功帶來的雙重土地問題。

  換而言之,國庫充實的大秦若以財物獎賞軍功,就不會再面臨「越打仗、越無地可封」的困境,就能擺脫朝廷反被軍功鉗制而無法停止戰爭步伐的困局,而這樣一來,新攻下的城池土地,也能全部掌控在朝廷手中,用於國中新增之民耕種;

  而另一方面,朝廷如今只立刻收回已無甚威脅的六國貴族手中土地,而不立刻收回與大秦休戚相關的秦國宗室貴族手中土地,便能通過皇恩截然不同的親疏有別對比,有效安撫秦國貴族公卿的對抗情緒,讓他們清晰意識到:

  一則,君王要強硬廢除分封制,此事已再無商榷餘地;二則,君王卻願意顧念他們為大秦立下的功績,特意為了他們延緩廢除分封的進程,讓他們有兩三代人的時間慢慢消化此事。

  這個溫水煮青蛙的效應,便會讓手握封地的宗室文武大臣們,產生「幸好不是在自己這一代失去封地」的僥倖,從而將他們直觀感知到的損失降到最小;同時,又因還有一兩代人緩衝的機會,便能將他們培養子孫繼續為國建功立業、從而保持家族利益的未來憧憬拉到最大。

  如此一來,得到與六國貴族不同之額外殊遇、又要忙於未雨綢繆督促兒孫上進的秦國朝堂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再浪費精力激烈反對廢分封行郡縣一事;

  而那些即將獲得土地繼承權的宗室王族嫡次子庶子們,為了牢牢把握這次機會獲取利益,一定會堅定不移地成為支持父皇廢分封、行郡縣的支持者,而他們的數量,可比嫡長子遠遠多得多啊!

  系統喜滋滋道,「宿主,始皇帝的智慧真無窮無盡的啊!怪不得在黑科技時代「全球最能改變歷史進程的100人」評選投票中,支持秦始皇的票數遙遙領先!因為人們一致認為,如果給秦始皇再來一次的機會,他說不定真能成功征服整個地球,從而改變全球歷史進程啊…」

  第127章

  隨著君王詔令的頒發, 數百支督查使很快從咸陽趕往六國故地。

  在六國宗室貴族哭天搶地的哀嚎聲中,那些庇佑他們世代錦衣玉食的祖上餘蔭,便隨著田地爵位的失去煙消雲散了。

  似乎到了這一刻, 養尊處優多年的貴族們才真正意識到:他們的母國,早已亡了!

  而他們早該想到的,自己依附母國而生, 家族榮辱與國之興衰息息相關, 若自家君王失去江山基業,秦王這個旁國之君,又豈會真心善待他們?

  不!淪為庶民的許多人, 在這時才忽地恍然大悟——甚至,秦王嬴政自始至終, 從未承諾過會善待他們、會讓他們盡享往日尊榮。

  既然從未承諾過,又談何欺騙與辜負?

  偏生, 最開始讓他們產生僥倖錯覺的, 也正是秦王不聞、不問、不承諾的態度, 對舊國貴族而言, 總歸是巴不得新君少投來「關照」目光的。

  實則, 嬴政此番亦並未對他們趕盡殺絕,秦國作為勝利國, 雖然收繳了舊貴族之封地,卻並未奪走他們的金玉珠器糧食。

  換句話說, 雖然六國貴族失去了爵位和封地, 從此從天潢貴胄跌落成庶民, 只能按一成人百畝官田之法分地入農籍, 或是入商籍匠籍。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縱便做庶民, 亦是手握大筆財富之富戶,自不必擔心要過苦日子。

  可人之本性向來慕強慕尊,世間之人只願向上攀比,哪有人肯折腰朝下攀比的?貴族們自不會屈尊降貴與庶民比財富。

  除卻少部分早就看透「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明白人,從母國淪為秦國土地不久後,就操持著讓兒女孫輩讀秦國公學、力爭來日參加秦國科舉。

  他們認為,若子孫輩能踏踏實實成為秦吏,家族日後總有機會重新走上正軌。

  然而,能這般想的人畢竟不多,在世卿世祿制的六國,宗室貴族們生來便蒙受祖輩恩澤,從未勞作過一日,亦從未操心過衣食。

  在他們固有的認知中,縱便母國亡了,接手了母國土地的秦王,亦該以周武王待殷商宗室貴族之禮,為他們分封土地賜予新朝爵位,豈可反過來奪走他們的土地?

  這般一來,此事便成了六國貴族命運走向迥然各異的分水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