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騰出一手接過蒙毅拆開的密信, 抱著一臉焦急的明赫快速瀏覽了一遍, 狹長的鳳眸之中有幽邃銳芒一閃而逝, 繼而掠過一絲淡淡的嘲諷。

  楚軍這趟派兵的名義,竟是「觀戰」, 楚王姓熊,看來確是吃了熊膽的!

  他平靜地放下密信, 看向蒙毅若有所思道, 「上月, 燕齊五十萬大軍攻伐邯鄲...前些日子, 李信與蒙武帶援軍剛出發沒幾日,北地各郡又接連派人傳回消息, 匈奴與東胡幾國趁我中原動亂,開始頻繁調兵,夷狄諸國陳兵數十萬於燕秦北境觀望...」

  年輕的君王頓了頓,垂首輕輕拍撫著懷中、小身子氣得直發抖的明赫,又淡聲道,

  「眼下,連楚國亦來攪這趟渾水,我大秦陡然之間,面臨列國從四面夾擊之勢...寡人竟不知,秦國,竟成了人人可欺之弱國?」

  饒是蒙毅往日再沉穩,此刻也忍不住氣血翻滾個不停:列國賊子,欺人太甚!

  他撩袍噗通跪下,大聲道,「王上,臣自幼與兄長一同修習武道兵法,雖身手比不上兄長,但臣熟記先賢用兵之道,願自請為咸陽守將,為王上與大秦鎮守國門...」

  楚軍南上,秦國眼下最大的麻煩,是都城無大將鎮守。

  誠然,先前安排人手之時,秦國君臣考慮到楚國會趁機偷襲的概率,便特意將大將王賁留於咸陽城中鎮守。

  可安分多年的草原諸國,敢趁著燕齊與秦開戰之機,猝然聯手橫插一腳,卻著實是秦國意料之外的黑天鵝事件。

  就拿匈奴來說,雖然數十年間仍有侵擾中原邊境之劣跡,但他們每回都小心翼翼避開了李牧鎮守的代郡雁門一帶——是以,秦國萬萬沒想到,如今李牧仍在北地鎮守,匈奴竟敢冒險一博!

  如此一來,嬴政只得命王賁即刻押運少府趕製出來的三弓巨弩,前往北地增援...

  明赫默不作聲聽著二人的對話,越聽越心冷,不由緊緊抓著父王衣袍的小手,冷得連小小的骨節都有些微微泛白起來,不對勁,這一切都很不對勁!

  在原來的歷史上,自家父王統一列國是逐個擊破的,他們根本沒聯手攻秦,而齊國自始至終保持著袖手旁觀的姿態,至於匈奴東胡這些草原國家,更沒有聯手趁亂出兵....一定是自己的到來,無意間推倒了第一塊多諾米骨牌!

  現在,沒有大將鎮守的咸陽危機四伏,派人趕去潁川郡調寧騰?來不及了!

  他在心頭循環想著:如果我的到來,給秦國帶來的是莫大危機,我為什麼要來?

  系統檢測到他的情緒漸漸十分恍惚,急忙大聲提醒道,「宿主,宿主,快清醒一點,你千萬別陷入自責的悲傷情緒中啊!蒙毅雖然文武雙全,但打仗這事靠天賦,既然史書上從沒出現過他征戰取勝的記載,就說明蒙氏兄弟里,更適合做將軍的人是蒙恬,蒙毅上場有點懸啊...楚軍既然已經一路北上,現在第一件事,是要儘快把咸陽城中有領軍才幹的人推薦給秦始皇,秦軍要及早做好迎戰準備...」

  而正在現場校考蒙毅用兵之法的嬴政,也敏銳地從心聲之中,察覺到自家小崽的情緒有些不對,急忙揮手打斷蒙毅,垂首斟酌一瞬後問道,「吾兒可是有些冷了?」

  他不知小崽為何要自責給大秦帶來了危機,但在他心中,自家崽崽帶來的只有無盡福氣,至於眼前這場亂局,換個角度想,又何嘗不是大秦莫大的機遇?

  禍者福之所倚,雖然李斯王翦等人一再提醒君王,不可讓大秦陷入齊楚燕三國夾擊之困局,但深謀遠慮的君王,眼下卻飛快從咸陽困局之中,瞥見了一絲勝利的曙光——只以中原三國而論,他們聯手攻秦之時,未嘗不能轉化為秦軍連滅三國之機,如此一來,秦國一趟便能解決剩下的三國,一統四海指日可待!

  至於將領一事,他看中的並不是蒙毅的才能,而是蒙驁與蒙武在軍中的威信,是蒙毅穩定軍心的將門虎子身份,眼下,借蒙氏父子在士卒間的威名鼓舞士氣,乃是權宜之法...

  說著,他便摸到小傢伙冷得如冰塊似的雙手,登時心中一凝,邊命人往火牆中多添些煤石,邊用修長有力的大手輕輕揉著小手,眼含擔憂地打量著明赫的神色。

  實則,在系統的勸解下,明赫已迅速從愧疚情緒中清醒了過來,只是軀體的反應遠比情緒更慢,手一時還未恢復暖和罷了。

  他忙歪著腦袋貼了貼父王的手臂,一如既往地笑嘻嘻道,「多謝父王,孩兒現在暖和多了。」

  嬴政見小傢伙驟然間心情大好,一時雖有些摸不著緣由,倒也暗暗放下心來,將軟乎乎的小手焐熱後,便抱著小崽繼續跟蒙毅商議起正事來。

  明赫突然又高興起來,自然是因為盡職盡責的系統方才為了哄他,竟把此刻身在咸陽城中、能助秦國守城的能人信息搜尋來了!

  這意味著,縱便楚軍這回真要趁機攻打秦國,成功的概率也是極小的。

  這般想著,他不由在心頭悄悄盤算著,「劉季、章邯、鍾離眜...雖然他們眼下還沒統軍經驗,但在史書中都是打仗的好手,而且統子說了將才大多靠天賦,我今晚就要把他們推薦給父王哈哈哈...」

  原來章邯這時期,就已經在秦國少府任職了啊!

  嬴政聽著這心聲,眼眸中不由泛起了一絲微不可察的驚喜亮光——章邯是何人他一時並未想起,這名字太過陌生,但鍾離昧臂力過人、又有軍中歷練經驗,而劉季此人極擅應變之道,此二人若再輔以統軍之才幹,咸陽安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