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暗暗運氣調息一番,暫且靜觀其變罷,對方若是敢傷吾兒分毫....

  諸昭聽了明赫的話,並未惱怒,仍是用無比慈愛的眼神看著他,柔聲糾正道,「小九要喚我師叔才對呢,你...」

  反應過來的鄭國,急忙撲上來緊緊抓住諸昭的衣袖,苦苦勸道,「師兄想來定是認錯人了!此乃我王之幼子,還請師兄速速將我家九公子放下啊!」

  因諸昭先前那番話而陷入痛苦回憶的班澤等人,亦如夢初醒般上前圍住諸昭,你一言我一語地勸著,

  「師兄,莫要嚇壞了這孩童,快放下他吧!」

  「是啊師兄,小九早就...三十多年過去了,他縱便重返人世,也該而立之年了...」

  「師兄,當年之事並非你之過錯,莫要再自責了啊,師父他老人家若是知曉實情,亦絕不會怪罪師兄的...」

  在眾人聲聲泣血的勸說中,諸昭隔著淚眼朦朧,細細打量著懷中睜大烏溜溜雙眼的孩童,終於清醒而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確實認錯了人。

  眼前這孩子,年紀雖與小九相仿,但無論長相與服飾皆是截然不同的...

  但他抱著這軟乎乎、白生生的孩子,目不轉睛盯著對方的眼睛,仍是捨不得放下——這孩子飽含清澈純真的眼神,與他記憶中的小九卻完全一樣啊!

  他看著明赫的眼睛,眼中晃動著幾絲喜悅,問道,「好孩子,你也叫小九?」

  明赫脆生生道,「我叫嬴明赫,是我父王第九個孩子,所以我阿兄他們喊我小九...老翁,您說的小九到底是誰啊?」

  方才面對秦王態度十分冷淡的諸昭,此刻卻忍著回憶帶來的錐心刺骨之痛,認真答著這孩子的話,「他...是我師父唯一的血脈...」

  在諸昭的講述中,明赫這才知曉,那個也叫小九的孩子,是水家老掌門齊春子的外孫,當年那場從天而降的橫禍到來之時,自知年老體邁逃不遠的齊春子,便將這年僅三歲的孩子託付給了大弟子諸昭。

  但在逃亡途中,這孩子竟悄悄為救他,中了魏軍射來的冷箭,當場便沒了呼吸...

  而抱著他的諸昭,既親手感受過這孩子柔軟的身體、在自己懷中一點點變冷變硬的驚惶無措,更痛恨自己辜負了師父的託付,此事,便不可避免地成了他多年的心魔。

  諸昭抬袖拭淚道,「當日中箭身亡的,本該是老夫啊...那飛箭射來之時,本該穿透老夫後背的,是小九突然撲上前,為老夫擋了箭啊...」

  當日,苗氏將魏王要派三萬大軍剿滅水家的噩耗傳來時,齊春子便罕見地疾言厲色、以師命之名勒令眾人,皆要拿出十二分的力氣奮力逃出去,絕不可故意留下送死,縱便他死在魏軍刀下,縱便小九死在魏軍刀下,縱便任何一個師兄弟死在魏軍刀下——任何人不得回頭返身相救,必須全心全力設法活著離開魏國,水家之道不可滅!

  若無師父這番叮囑,心如死灰的諸昭等人,在小九去世後,是絕無半分生機之意再活下去的,但師命不可違啊。

  他們隱居雲夢澤這三十年間,一直在暗中收攏新的門人——至於新門人來日肯不肯出山為列國效力,已非他們這些老骨頭能左右的,但他們活著時是絕不行的。

  鄭國離開水家之時,齊春子並未有孫子,也難怪他渾然不知曉此事,但此刻聽聞此事亦是悲從中來,老淚縱橫哀痛不已。

  魏王后來與信陵君握手言和,親自派人前往趙國將對方接回,重新上演一出兄友弟恭的融融親情,絕口不提信陵君叛國之名,仿佛他從未猜忌憤恨過對方...

  信陵君的「公道」姍姍來遲了,可為此遭受無妄之災的水家數百條人命、與苗氏全族與侍衛數千條人命,他們的公道又在何處?!

  明赫傷心地癟了癟小嘴,終究還是將淚水逼退回去,乾巴巴地安慰道,「老翁,想來,那孩子如今在天上也能過得極好的...」

  他剛才從父王口中聽到的水家覆滅一事,是站在旁觀者冷靜的角度觀看的,但此刻隨著諸昭飽含感情與憤怒的語氣,系統不知道又悄悄用了什麼道具,讓他腦中栩栩如生呈現出當時令人窒息的絕望的畫面——因為,畫面里抱著孩子疾奔那個人,明顯就是年輕時候的諸昭,而他懷中的孩子,明赫雖怎麼也看不清對方的面目,卻忍不住生出強烈的親近之感。

  身臨其境跟著他們逃亡一回的明赫,真切地看到了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看到了面目慈祥的齊春子倒在血泊之中,看到了才十多歲的水家弟子被魏軍砍成兩截,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對師父和師兄弟的擔憂、對魏軍的恐懼、對魏王的仇恨....在這種百感交集的情況下,他實在無法再說出更多蒼白的安慰之言。

  在他看來,這些經受過嚴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老人,能保持今天這番舉止,已是心智極其堅韌之人——每個人都有權力保留他們想保留的記憶,也有權力為悲痛的往事而哭泣。

  看著或嗚咽或嚎哭的師弟們,諸昭倒漸漸冷靜了下來,他又不舍地摸了摸明赫的小腦袋,這才將小傢伙輕輕放回地上。

  向來行事極穩重的蒙毅,此刻卻等明赫一落地,便上前一把抱起自家九公子,好似生怕旁人來搶一般。

  諸昭淡淡看了他一眼,這才隆重地朝一直冷眼旁觀、並未出手阻攔他的秦王深深一拜,

  「老朽此番錯將貴公子認作故人,冒犯之處還請秦王多多包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