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懸而未決之劍,向來最能震懾人心。

  若朝廷以地動之名,派人前去轉移代郡眾人,派去的士卒抵達之時,剛好地動也抵達了,只會讓傷亡人數倍增;若朝廷不尋出個名頭來,只一味下詔命代郡百姓自行轉移,百姓們絕不會無緣無故拋下土地牧場離鄉,此舉將或引發民憤。

  若地動數年之後才姍姍到來,朝廷卻早早下詔讓民眾自行轉移去了別處,此舉不但會讓朝廷威信盡失,還會因牛羊馬匹損失數年草料,而被迫大量減少餵養的牲畜數量...

  更重要的是,代郡,乃是陰山腳下抵禦匈奴之重地,總不能讓守城的將士們,為了躲避地動而數年棄邊關不顧...

  是以,列國只會在災難已有明確預兆或抵達之時,才會下令避災,絕不會因子虛烏有的「總有一日會到來」之預言,而早早將該地變成無人之境。

  李斯瞥了一眼兩位公子的身影,傾身壓低嗓音道,「王上,若此事能晚幾年到來,尚能讓秦國喘上一口氣,若它在今年內抵達,秦國剛滅了趙,代郡便乍然發生此事,非但會讓齊楚燕三國,趁機散播「秦滅趙乃逆天而行」之傳言,還會讓剛歸順的趙國百萬之民,對我秦國轉而產生質疑啊...」

  他對此事可能帶來的流言憂心不已,不由抬首看向君王,以眼神詢問,要不要設法讓九公子再想想辦法。

  嬴政看著扶蘇只稍稍凝滯一瞬、便抱著小崽繼續朝前走去的背影,暗暗欣喜扶蘇長進不少的同時,又朝李斯緩緩搖了搖頭。

  君王並非貪心之人,兩年來他始終秉持著一個原則:順其自然,絕不給小崽半分壓力。

  以自家小崽的赤子之心,但凡他能做到、能解決的,定會主動送來;

  若他未送來、未插手的,便是憑他之力亦無法解決之棘手難題——眼下這種情形,小崽心中已是萬分難受,自己豈能再去火上澆油?

  看著兩個孩子的背影消失在殿中,他才起身負手,望向黑黢黢的夜空輕嘆道,「人力有盡時,仙力亦有盡時...」

  李斯聞言,便知曉王上篤定九公子亦無能為了,一時既感懷君王慈父之心,又不免心有戚戚焉。

  他跟著起身,站於君王挺拔的身姿後方,輕聲提醒道,

  「王上,臣聽聞,當日李信將軍帶著李牧將軍躲避趙國追兵之時,正是代郡數千庶民聞風趕來,為他們搬走了擋道之泥石,又將泥石填於身後道上,堵住追兵之道路...若他們此番盡數喪生於不知時日的天災之中,二位將軍不知會是何等悲痛...」

  「還請王上早日尋個妥帖的由頭,讓李牧將軍與蒙恬二人暫緩前往代郡,切不可將此預言告知他們啊,不然,以李牧將軍之心性,定會執意前往...」

  嬴政聞言,俊朗的面龐上浮起一絲苦澀的笑意,李斯這是擔心李牧前往之時,剛好遇到地動發作,大秦將損失一名剛到手的當世名將。

  可代郡還等著李牧二人前去駐守,暫緩前往,又能緩到幾時?

  他沉吟道,「寡人倒認為,眼下我等既已知曉此事,至少要保全代郡百姓的性命,明日,寡人會召大巫進宮占一卦,以趙國先前洪災之事為伐子,尋個怨靈邪祟作亂之名,先讓當地百姓往北地其他郡縣遷移,再下詔命各地郡守縣令妥善安置他們...」

  李斯垂眸飛快盤算了一番,忙上前道,「王上此計妙哉!既是因怨恨趙王之邪祟在作亂,在將代郡之民遷徙後,這不期然的地動來與不來,皆不會有損朝廷威信,而待地動一過,朝廷自能以邪祟已除之名,讓百姓重回代郡...」

  但他立刻又話鋒一轉,「可若這地動三五年遲遲不來,代郡廣袤的牧原便只能荒置,朝廷將損失數十萬頭牛養馬匹...」

  牲畜進食草料是有定數的,北地各郡每一片草原能養活多少頭牲畜,自也是有定數的,若代郡百姓遷去旁的郡縣,原先的那數萬頭牛羊馬匹,只能設法先宰殺或售賣。

  拖的年頭越久,朝廷的損失也越大,若地動遲遲不來,數十萬牲畜是要損失的。

  嬴政抬手止住了他的話頭,「牲畜往後還能再養,數十萬人命若沒了,卻再無法死而復生,寡人心意已決!」

  不知怎的,李斯聽著這話,腦中竟閃過家鄉那些被扔進寄死窯的老人,心間迅速湧起一陣情難自禁的顫慄感動。

  千百年來王朝更替間,底層人命向來是賤如草芥的,在牲畜與庶民之間,各代王侯毫無懸念會選擇牲畜。

  牲畜能為貴族幹活、毛能保暖、皮能製衣、肉能食用,比起庶民作用大得多。

  當年助秦穆公成為春秋霸主的百里奚,便是秦國以五張黑公羊皮換來的——出身寒微的百里奚,其治國之才半分不遜齊相管仲啊!

  可在今日,自家王上在百姓性命與牲畜利益之間,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王上底氣從何而來?正是九公子為秦國帶來的巨量高產糧種、讓秦國見識些許日用之物有何等暴利、是秦國錢糧滿倉帶來的前途光明之希望,才讓君王果斷做出保民的決策。

  這般的秦國,豈會再二世而亡乎?斷然不會!這般的秦國,只會讓百姓拼盡全力守護,絕不讓人破壞半分!

  想到這裡,李斯激動地顫聲道,「王上愛民如子,乃代郡萬民之幸,乃天下萬民之幸!」

  蒙毅眼下還聽不到明赫的心聲,自然不知曉方才正在商議仁政細則的君臣二人,為何會忽然轉頭擔憂起的天災來,他雖從二人言語間,約摸猜出他們擔憂的乃是代郡,卻渾然不知話題為何會突然轉變?眼下可無人進殿通稟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