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信一愣,「王上是想招攬李牧?可據臣對他的了解,此番前去,他未必會願意見臣...」

  君王清冷的聲音傳來,「你只需刻意遮掩行蹤前去,無論他見與不見,待這消息傳到趙王耳中之時,李牧,便已是見過秦將的了。」

  第84章

  在秦國眾將之中, 嬴政單單找李信去見李牧,自然是有緣由的。

  因為李信與李牧若追溯祖地,皆是鹿邑後人。

  鹿邑, 乃是數百年前那位天下聞名的道家大才——老子李耳的誕生之地。

  李耳子孫之中有一人叫李曇,其長子李崇入秦頗得昭襄王器重,數年後擔任秦國西北重地:古狄道隴西郡首任郡守。李信, 便是李崇之孫。(1)

  而李牧的父親, 卻是留居趙地的李曇幼子李磯。

  這正是春秋戰國時期,有遠見的家族為避免傾覆而常有的選擇:令其子孫分居各國,無論最後哪國勝出, 總能保下一支血脈。

  譬如張良張蒼的祖上與馮去疾一族,亦是如此。

  是以, 若按輩分而論,李信還要稱李牧一聲「堂叔」——雖然為了避嫌, 各事其主的兩支將門親戚並不曾謀過面, 而在屢次攻趙之時, 秦國亦會刻意規避李信率軍前往, 而會選擇與李牧並無親緣的桓猗王翦等將領。

  這回既然要行離間之計, 秦國滿朝文武之中,自是李信前去最為妥當。

  李信連夜便奉君命, 帶著數名斥候與五百精兵奔赴趙地。

  待一出咸陽城,斥候便分道趕往中原趙地, 前去散播「秦趙大將暗中碰面」之流言, 而李信則與喬裝成商隊的精兵, 一路保持著微妙的間距, 「隻身」前往北部代郡。

  哪知將出北地太原郡邊境之時,忽逢天降暴雨, 伴隨狂風而雨勢滂沱湍急,馬匹驚慌失措嘶鳴著揚起前蹄,絕不肯再往前走半步。

  李信只得翻身下馬,勉力牽著它艱難行數里來到秦軍邊境軍營,待出示驗傳後暫且住下,想著待次日雨小再走。

  一個時辰後,那隊跟在他身後的秦國「商隊」,也無奈推著馬車來到軍營,前方著實寸步難行。

  一行人憂心忡忡捱到雞鳴時分,天色蒙蒙亮之時起來一看:這傾盆大雨一下便滔滔不絕,這雨勢竟只大不小!

  連軍營外的院子,也全泡在及人小腿半截深的水坑裡,將士們披著蓑衣,正在冒雨挖壕溝引渠。

  李信心急如焚,生怕誤了君王交待的大事,草草喝了一碗糙米粥,便蹲在門前,日日等待巡視歸來的士卒打探路況,三日後,他終於打聽到最新的消息——

  四處道路間,橫滿從山上垮塌下來的泥石,車馬人畜皆不能通過,秦國這邊還好,通往咸陽的道路上,皆有士卒以鐵鍬奮力搶運泥石修復,但通往趙國那頭的道路並無半點動靜。

  如此一來,前方道路完全無法通行,而要往回走,馬匹亦無法前行,一行人完全陷入膠著之態。

  說到這裡,士卒喝了一口驅寒的熱薑湯,目光含著絕望道,「流經太原郡這瀟水,處在渭水與洛水下游,小的這回去查看河水,不過幾日的功夫便漫過堤壩了,還好王上修的溝渠多,眼下那邊正在開閘放水...唉,可惜..地里的莊稼眼看就熟了...」

  李信頓時心中一凜,只有渭水與洛水皆已被暴雨灌滿,水勢才會往下游一路奔來,如此說來,這暴雨不止降在了太原郡,還降在了秦國大片國土之上,連緊鄰渭水的咸陽亦有洪澇之災!

  待返回大棚後,看著李信額間蹙成的深深一道「川」字,一名精兵上前大聲請願道,「李將軍,小的願疾行奔跑回咸陽,好向朝廷稟明情況!」

  將士失期未至,按秦律本就該罰,若此番未及時奔赴代郡,導致與提前抵達的斥候之流言對不上,讓趙國識別出離間計,更恐會被重罰。

  李信扭頭看向對方充滿期待的年輕面龐,緩緩搖了搖頭,這般暴雨之中,疾跑數百里便會讓人脫力身亡,再者,咸陽亦有暴雨,還不知如今是何等狀況。

  大秦的好男兒當留著性命,為國戰死疆場,豈能這般徒勞白白死去?

  旁的精兵雖也猜到將軍的顧慮,卻紛紛行禮大呼道,「李將軍,我等可與他一道奔跑,總有人能跑到咸陽的!」

  他沉聲道,「爾等乃我關中最精銳之良家子,絕不能喪命於這暴雨之中...」

  這時,外面卻傳來軍營士卒們的驚呼聲「怪鳥!有怪鳥飛來了!」,李信登時眸光一閃,鳥?這般大的雨連人馬都無法通行,鳥之雙翅更早被淋濕,如何能飛行?

  他疾步來到門口,卻見一隻形狀怪異之火紅大鳥,正朝自己直直飛來,而它竟是沒有翅膀的!

  他立刻眼疾手快去抓對方,哪知,那鳥卻猛一下竄得老高,居高臨下俯瞰著眾人。

  時人本就深信鬼神之道,今日這冒雨飛來的詭異之鳥,令士卒們皆是一臉張皇失措之色,竟無人敢再上前一步。

  李信目不轉瞬看著這鳥尖隼上方,那紅光閃爍的兩隻眼睛,一顆心漸漸沉了下去,既然秦國能有仙人襄助,想來,亦會有旁的仙人不肯助秦國。

  莫非,這便是能呼風喚雨、形態變化無窮之上古神獸燭龍,否則怎會如此巧合在我即將踏上著地之時,驟然下起如此暴雨?

  思及此,他的呼吸漸漸沉重起來,你這神獸為何不助我王,竟要助趙國那無道昏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