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殊不知,原本嬴政確實打算秉承外交禮儀,讓明赫與扶蘇幾人一道用餐的,但典客先前上奏趙嘉攜子入秦一事,讓他改了主意。

  不知為何,他當時在聽到典客那句「趙國公子之幼子」瞬間,心頭罕見地湧起一陣強烈而持續的不安,為此,勤政的君王甚至特意放下奏章,認真思索了一個時辰,這種不安之源,究竟來自何處?

  最後,直到跟隨扶蘇前來用膳的明赫,蹦蹦跳跳衝進他懷中之時,這種不安的心緒才驟然消散一空。

  也是在那一刻,嬴政迅速做出決定:看來,近日必須與小崽同吃同住,寡人方能安心。

  再者,他與趙嘉各帶一稚子參宴,倒也能抵消相互之冒犯,自是坦然攜明赫出現於主座之上。

  嬴政將明赫放在一旁的椅子上,舉起玉尊起身,看著趙嘉笑道,「寡人與公子一別數年,自是十分想念,怎奈國中諸事纏身,以致今日才能抽身一聚,還望公子見諒!」

  趙嘉忙將孩童遞給魏無知,亦舉起玉尊道,「秦王於百忙之中,置下如此豐盛之晚宴,可見秦王萬分惦記當年情誼,嘉感激不盡,自是當不起秦王這『見諒』二字,還請秦王共飲此尊!」

  嬴政含笑與趙嘉各飲一尊后,群臣們這才紛紛舉著酒尊共賀。

  來回客氣幾個敬酒輪迴後,趙嘉見並未有人再抱來貌似趙遷之孩童,不由有些心焦。

  此事若能順利完成,宗室自能尋到由頭,助他暫時脫離幽禁之處境,屆時,他與魏無知便能謀劃分代離趙之計。

  若完不成...不,即便今日見不到福星,他亦要借商貿之名守在咸陽城中,遲早有一日能見到對方!

  李斯早察覺此人與他身後隨從眼神有異,又見對方為商貿一事使秦,卻絕口不提商貿之言,暗忖一番後,悄悄朝殿上望去。

  君王的目光亦剛好朝他看來,二人視線交匯一瞬間,李斯讀出君王准許自己「攪渾池水」之意,便端起酒尊起身,笑道,

  「老夫也敬公子一尊,當年咸陽一別,公子別來無恙乎?不知公子此番前來,是想與我秦國做多大一宗買賣?」

  秦臣們聞言,紛紛放下酒尊朝趙嘉看去。

  趙嘉忙端起酒尊與李斯隔空相碰,一飲而盡後,笑道,「多謝李廷尉!此番,我王欲以市價折算我趙國之桑絲與玉器,以此兩物與秦王交易,至於數額,趙國人口眾多,對精鹽之需求自是極大的...」

  李斯含著笑的目光,卻漸漸升起一絲陰冷之色,這般語焉不詳,果然不是誠心與我秦國做交易的!

  既非為交易而來,所謀者何?

  他遂笑道,「我秦國之鹽乃是上好湖鹽,如今連燕國王族亦舍海鹽,專購秦國這甘美湖鹽,若趙王以此鹽售與國中卿貴,少說能得數十倍之利...」

  趙嘉亦笑著頷首,哪知李斯卻話鋒一轉,「但趙國之桑絲,論花紋精美遠不如楚地之絹帛,趙國之玉器固然算是頂好的,鹽卻是民生必不可少之物,而玉器,卻只有公卿豪強才採購得起...」

  在趙嘉猝然大變的面色中,只見李斯正色看向君王道,「王上,臣以為這門商貿往來,實則是我秦國吃了大虧,做不得!」

  嬴政適時露出一絲訝色,「哦?愛卿此話何意?」

  隗狀等人面露詫異看向李斯,趙嘉忙解釋道,「還請秦王聽嘉一言!這商貿國書,我趙國兩月前便已遞出,秦國亦贊同我王以桑絲玉器換精鹽,如今斷不可出爾反爾,以毀秦國誠信之名啊!」

  李斯笑道,「公子這般倒打一耙,莫非未曾親眼見過那國書?你趙王所遞之國書,分明寫著『欲以桑絲玉器等趙國盛產之物,換取秦國之精鹽』,你趙國盛產之物,可不僅是桑絲玉器啊,正因如此,我秦國才會答應此事。」

  他這話,著實是信口胡言,總歸眼下國書在秦國手中,趙嘉無證可對,如此,不過是以此試探趙國使臣的反應罷了——哪怕趙國派郭開前來,他也不會對商貿一事生出疑心,偏偏來的,是原本絕不可能來的趙嘉。

  趙嘉卻登時愣住了,對這趟掛羊頭的商貿交易,他確實只聽趙遷說過數回,卻未親眼見過那封發給秦國的國書——因為,直到上月,趙遷才讓他第一回 踏出了行宮殿門,而國書早已發出。

  魏無知暗暗急得不行,他是見過那國書的,分明沒有「等趙國盛產之物」七個字!

  可是,以他眼下的身份,偏偏又是絕不可能見過國書之人...秦人著實狡詐,萬分可恨!

  趙嘉迅速回過神來,仍是一臉笑意道,「如此說來,不知李廷尉想要我趙國何種物產?」

  這話,便暗含挑撥之意了,如此兩國邦交之大事,秦王亦端坐於殿上,若這事卻因「李廷尉想要何種物產」而落地,君王與群臣會如何想?但凡君王生出一絲疑心,李斯往後在朝中處境,必將舉步維艱。

  李斯眸光閃了閃,他本已想到一個完美的物產,若趙國答應,則秦國這趟可順勢大賺;如趙國不答應,便可借趙人反悔之名,趁早將他們逐出咸陽,以免生出難料之事端。

  如此,秦國便不會有分毫損失。

  可趙嘉此言一出,李斯便知道,這話自己再也接不得了。

  縱便君王再信任他李斯,身為臣子卻敢公然仗著君恩毫不避嫌,亦是格外囂張之舉。

  李斯從不肯讓自己與「囂張」二字,扯上半分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