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明赫作為爹寶男,當然只會全力為父王打算。

  他見父王今日似乎頗為器重劉季,一時又喜又憂。

  喜的是劉季這種人才,這輩子不用再在鄉間白白多浪費十多年光陰了;

  憂的是以父王對他的器重,再加上劉季混不吝的性格,若他主動開口,為沛縣那幫朋友求官,父王答應了怎麼辦?

  明赫猜測,以劉季在史書中的號召力,那幫人才若真承了他的情,在秦國為官被重用,後續定會感激他的舉薦之恩,恐會私底下拉朋結黨,形成一個以劉季為核心的重量級朝堂小團伙。

  如此一來,哪個君王能不忌憚?豈不是把一樁利國利民的好事,變成了君臣博弈的壞事?

  不,他希望這些經過歷史檢驗的能人,能安生將精力花在建設秦國上,更希望父王的朝廷不要掀起任何黨爭之弊。

  後世朝代的黨爭,無一不證明,這是禍國殃民的惡習。有這幹勁互相傾軋排擠,還不如學人家秦國大臣的敬業精神,將高效辦公玩得飛起!

  當天夜裡,明赫就迫不及待扮成「老神仙」,來到仍在夢中批閱奏章的嬴政面前,將劉季那幫能幹朋友揭了個老底朝天。

  他學著朝中大臣們的樣子,撫著下巴幾根長短不一的稀疏鬍鬚,語重心長道,「老夫夜觀星象,發現白日朝中來了一位頗有奇才的魏人,不知秦王打算如何用他?」

  殊不知,嬴政睡前也正在思量此事,身為君王,知人善任乃必備之能,他雖有意提拔劉季,卻不願隨意找個職位敷衍對方。

  張良推薦對方的緣由,是「此人能言善辯,應變過人,或有張儀之才」,但他根據明赫的心聲所言,察覺到劉季亦有統率全局之才。

  畢竟,能從秦亡後的亂世紛爭中,一路殺出來的勝利者,絕非等閒之輩。

  如此一人,若能主管一大郡,方稱不上浪費人才。

  在秦國,連韓非這般的陽武小郡郡守,亦是三品高官,而三川郡這種大郡的郡守,更是年俸二千石的封疆二品大吏。

  可劉季此番在滅魏之戰中,只按張良之計行事,並未展現其統率之才。加之他既無張蒼張良那般的優良出身,又非李斯韓非那般的荀卿門人,在這時代,著實無法按徵召一途破格提拔。

  總歸,眼下按功勞,劉季絕不可能升至三品之位,如貿然高升必引來朝臣反對,此事還需迂迴謀之...

  想到這裡,他起身伸手,為「老神仙」拂去肩頭沾染的露珠,在對方面紅耳赤的扭捏中,溫聲道,「劉季口才過人,寡人慾任他為典客屬官,負責與列國交遊之事,不知仙人以為如何?」

  「老神仙」想了想,這官應該不算很大,但工作內容卻是劉季的強項,想來他很快就能尋到機會升遷,運氣還不錯。

  他滿意點頭,一臉深沉道,「善!不過老夫此番前來,是想提醒秦王,此人在沛縣家鄉有諸多友人,皆是不可多得之良才,還望秦王能儘快招攬過來...但這伯樂之恩情,還需落到秦王你的身上,如此,才能讓他們死心塌地為秦國賣力...」

  「至於這些人之名諱與本領,且待老夫細細說來:蕭何,此人極擅統籌,調度組織全局無人能及,有相邦之大才;曹參,此人武能攻城略地,文可執宰天下,亦是難得的大才;樊噲,此人衝鋒勇猛,行事果斷...」

  待他一口氣說完這些人名,嬴政心頭立時凜然起來,「多謝仙人告知!寡人自以為統攬全局,卻從不知一個小小沛縣,有如此之多能人異士,僅是相邦之才,便有二三人之多!」

  也是在這一刻,他倏然升起對秦國官員選拔制度的不滿——這些人既是劉季的友人,想必皆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正因如此,「老神仙」才會這般言之鑿鑿地,說出他們的本領與可擔之職。

  可按秦亡的時間來推算,他們在秦國滅了六國的十多年間,一直生活在他這秦君的統治之下,可直到大秦覆滅之時,朝中重臣亦未有其中一人之身影。

  這意味著,秦國如今軍功爵位與徵召並行的選拔人才機制,大有弊端!

  他飛快地盤算著,軍功爵位制選拔武將,雖相對商周的世襲制更公平,但弊處也很明顯:若四海安泰,數十年間再無仗可打之時,秦國該如何保證武將隊伍後繼有人?又該如何安置那些,因無功可立而蠢蠢欲動的潛在刑徒?

  而對秦國本土人才的徵召,因涉及推薦人連坐制,各地官員為穩妥起見,往往只會推薦當世大儒或豪強大戶子弟——只因對方或聲名在外,或家資雄厚,皆是有所制掣之人,行事無疑會更謹慎,推薦人亦可藉此安然避禍。

  是以,那些出身寒微、無身外物可做擔保的鄉民,根本不可能獲得被推薦徵召的機會。

  如此一來,秦國錯失了多少,如沛縣那般扎堆的治國人才?

  想到這裡,嬴政目光灼灼看向「老神仙」,「不知仙人可否傳授寡人一個後世公平選拔人才的法子?」

  「老神仙」面露詫異地看向君王,我父王的思想竟如此先進?他脫口而出道,「科舉制?」

  嬴政暗鬆了一口氣,吾兒果然有辦法!笑道,「還請仙人將科舉制之法授與寡人。」

  誰也沒有想到,這回因劉季陰差陽錯來到咸陽的緣故,明赫本打算先拿到造紙術、再提上日程的科舉制,在嬴政對人才機制的主動探尋下,就這樣提前出現在秦國面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