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神畫之中,秦國之亡,正亡在忽視了國中萬千小民與小事,悲乎!

  嬴政頷首,「愛卿所言極是,看似最不起眼的小民衣食之事,正是干係一國存亡之大事。民之所欲者,唯生而已。若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則社稷必危矣。愛卿之心性通透,遠勝寡人之預料,善也!」(1)

  說著,他話鋒一轉,清清朗朗的目光看向李斯,「但愛卿有一點倒是說錯了,寡人並不欲盡廢法家而全用儒家,先前讓韓非前去陽武試行新法,正是出於此等考慮,儒法之道,豈非不可並存乎?」

  李斯聽著這話,心頭的最後一絲疑惑也隨之解開,欣喜道,「如此說來,王上要儒法合一而治秦國?」

  是了,若非如此,堅守「法不阿貴」的韓非,又豈會徹底拋棄他心中之道,心甘情願為王上籌備儒家新法?

  這樣想著,他心中便湧起一陣振奮,相較於儒家而言,他更擅長法家之術,如此一來,待大秦一統天下,他自能遊刃有餘助力君王施行新法。

  嬴政嘆道,「世間君王最懼何事?國之亂也。徒有仁善不足以治盛世之政,若要以教化為大務,還須用法度而因時制宜。商君之峻法雖已不合時宜,但依法治國之精髓不可拋!寡人慾以儒為皮,以仁政安天下之民;以法為骨,以律令除天下之奸;再濟之以老莊之道,以提醒君王莫忘休養生息...」(2)

  李斯聽得熱血沸騰,噗通跪下激動道,「王上聖明!我大秦有王道與霸道並驅而行,待王上一統四海,定能天下治而百姓安,從此萬民歸心於秦,大秦基業必將既壽永昌!」(3)

  嬴政負手望著殿門,欣慰感慨道,「若無仙界小崽為我大秦帶來如此多助力,寡人便是想改行這王道,恐怕也難於登天啊...」

  說到這裡,君王卻倏地停下話頭,朝殿外看去,喃喃道,「寡人似乎聽見吾兒明赫的聲音...」

  李斯豎耳聽了聽,正要開口說沒有,殿外卻傳來蒙恬的聲音,「稟王上,長公子帶九公子求見!」

  嬴政忙欣喜朝殿門走去,朗聲道,「速讓他們進來。」

  寡人與吾兒果然心意相通!想來,他來此人間,本該就是寡人的孩子。

  殿門一打開,嬴政看到殿外半空被夏風揉碎的雲,笑得比雲還舒展的扶蘇,還有咿咿呀呀叫個不停的明赫。

  扶蘇脫鞋抱著小傢伙一跨進殿門,就興奮大喊道,「父王,阿弟會說話了!」

  李斯一愣,當年他在上蔡老家之時,日日早早下值回家陪伴長子李由,深知嬰孩成長之歷程,按常理,他們約摸會在一歲多開始說話,縱便鄉鄰間偶有早慧之子,通常也要等到是滿一歲之時。

  九公子如今不過才九個月大,怎的就會說話了?莫非仙童成長之歷程,著實與凡童不同?

  嬴政聞言大喜不已,疾步迎上去接過明赫,將他面朝自己高舉在半空,爽朗笑著逗道,「小崽快與父王說上幾句!」

  哪有小孩不喜歡被父母舉高高的?明赫這身子畢竟是個嬰童,自然也不能免俗,立刻咯咯笑了起來,歡快揮舞著小手配合地大喊道,「巴巴,巴巴巴巴...」

  嬴政一怔,八八?他旋即又明白過來,小崽雖來自仙界,但難免要受肉體凡胎之限制,能喊出「啊」以外的「八」,已是巨大的飛躍了。

  李斯亦明白過來,立刻誇讚道,「九公子果然聰慧,臣子李由如這般大時,還只會咿咿呀呀的。」

  嬴政又笑著將小傢伙舉了幾回,這才抱著他往殿上走去,這時明赫失落的心聲傳來,「我努力自雞成才,好想父王誇誇我呀…」

  這話,嬴政壓根聽不懂前半句,故而並未立刻反應過來,正在思索中,扶蘇卻急忙扯了扯父王的衣角,拼命眨著眼睛給他遞暗示:父王,巴巴就是在喊您!

  今早扶蘇練完武回去,就看到小崽躺在大床里興奮地「巴巴巴巴」喊個不停,一開始他以為這是仙界「阿兄」的發音,高興地抱著小傢伙盪了幾圈。

  哪知過了片刻,他卻聽見小傢伙在暗自嘀咕,「雖然喊不出父王這兩個字,但爸爸也是父親的意思,我會喊父王了,好想讓他聽到啊」,這才恍然大悟,急忙喜滋滋抱著明赫跑來章台宮。

  嬴政看著扶蘇怪異的舉動,很快便反應過來,莫非小崽說的「八八」就是父王之意?

  想到這裡,他摸著小傢伙的圓腦袋,柔聲道,「吾兒明赫會說話了,父王好生歡喜,你跟父王說說,這『八八』是何意呀?」

  明赫高興地吧唧親了嬴政一口,又拍手大聲喊了起來,「巴巴sssffff...」

  可惜他努力喊了好幾回,也沒能清晰喊出「是」和「父」這兩個詞,便索性不再與嬰童的成長規律做鬥爭,在嬴政懷中膩歪了一會兒,就拼命掙扎著要下地。

  這將近七十多厘米的小傢伙,如今已有十八斤重,手臂與雙腿都比尋常嬰孩更有力氣,他一被放到大殿之上,就如同魚兒回到了水中,手腳並用哧溜一下爬得飛快,扶蘇一路在身後緊追不已,殿中響起一陣歡樂的笑聲。

  這時期的古人養育嬰孩,遠沒後世那般小心謹慎,只是遵循著代代相傳的古老法則:能忍三分寒,只吃七分飽,能滿地撒歡——賤養易活,是整個社會的共識。

  再者,這大殿之上,每走一撥大臣,就有宮人來擦拭地磚,絕無半分敷衍,自也不必擔心衛生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