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眼看「奄奄一息」的病狼又精神抖擻起來,還一反常態開始吃羊了,怎能不讓他們提心弔膽?

  正因這般,近日五國派遣密使頻頻奔波,君臣們都在心急如焚商量著對策:究竟該對韓國之事袖手旁觀,還是要聯合起來,先下手為強滅了秦國?

  可惜,五國雖因禍水西引而結盟,卻也非鐵板一塊,反是各有各的算計——

  魏國君臣難免有些質疑「災星」一事,若它真能吞噬秦國之運道,豈會任由韓國被滅?加之左右逢源的昌平君一死,魏王暗恨被秦國白白拿去一城,便想趁機借四國之力,發兵攻秦奪回陽武縣。

  趙王雖驚詫滅韓之事,卻在昌平君叛國的罪名傳來之時,判斷是這狗賊出賣了韓王,要不,怎麼他前腳離開新鄭,秦軍後腳就跑去梁城了?他和郭開都堅信,秦國早晚會被災星折騰光氣運,韓國這事乃一場意外。

  楚王也認為災星有些用,不然先前桓猗也不會倉促退兵,此番定是韓王膽小怕事,暗中勾結秦人自賣其國,順手把昌平君也賣了,正因如此,秦人攻城之時,韓人才會開門迎敵。他堅持四國君王應該聯手,一鼓作氣勢如虎打進咸陽城。

  至於燕齊君王,許是與秦國相距較遠的緣故,面上看著雖也焦急,但每每談及攻秦之勢,便顧左右而言其他,頗有幾分穩坐山中觀虎鬥的算計。

  在他們於信中來回拉扯,還沒商量出對策之時,正在大梁王宮飲酒解悶的魏王,卻先一步收到了秦王命人快馬送來的國書。

  他雖有慫恿列國攻秦之意,卻絕無單挑秦國之心,乍然以為是秦國突然下的戰書:秦國滅了韓國,下一個就要滅我魏國了麼?

  一時只覺三魂七魄都嚇得飛了出去,差點當場去世。

  好在太子魏假在場,急忙放下玉杯一把扶住了他,待魏王悠悠回魂之時,卻聽魏假哈哈大笑,拿著拆開的國書興奮道,「父王勿憂!趙國那災星還是有點用處的,您看,秦王腦子確實不太好使了,竟要與我魏國結盟...」

  魏王一聽頓時來了精神,結盟?他也顧不上挑兒子話中的瑕疵,急忙奪過國書,一目十行看完秦篆所書內容,暗暗大鬆一口氣的同時,又泛起一絲冷笑,

  「秦王這一番冠冕堂皇之言,不過是想借我魏國之民前去為他開荒,算哪門子結盟?秦國糧食越多,於我魏國越不利,寡人豈會上秦王之當?」

  魏假此人的愛好,在這時代顯得有點「奇特」,他既不像祖父那般貪戀美色,也不像父親這般痴迷長生。

  戰國之初魏國實力超強,魏武卒名動天下,那時魏王為訓練公子們騎射弓馬之術,特意設置了一個娛人署,以獵狗來培訓魏國公子的血性和作戰本領。

  魏假前幾年接手娛人署後,深感魏國之不振,便精挑細選幾十隻蹲地四尺高的大型獒犬,配出一款極其忠誠又兇猛的魏獒,還特意為它們建了一座獒宮,將全副心神寄託放在了這些獒犬身上。

  這會兒,他想到那些等著大把砸銀錢備肉的獒犬,忙湊過來,苦口婆心勸道,

  「父王,秦王此舉並非仗勢欺人,您看吶,不收稅賦,收成全歸魏人,再贈與收成相當的糧食,依兒臣看來,這倒是一筆公平的買賣,您大度幫他一幫也未嘗不可!」

  「再者,若我魏國此番多派些人前去耕種,假設,秋收時節能收二十萬石糧食,再算上秦國所贈的二十萬石,豈非白白得了四十萬石糧?屆時,朝廷只按二十萬石徵稅,剩下的二十萬石直接收進國庫,如此一來您就能得三十多萬石糧食啊,而且,這數到時恐怕還不止...」

  他早就摸透了自家父王的性子,向來知曉如何才能說服他,比如眼下,舉例子把這巨大收益直觀擺出來,父王定然會同意的。

  果然,魏王飛快在心中算了一筆帳,此事若答應下來,秦國固然得到了好處,可無論怎麼看,都是魏國占的便宜更大。

  表面看來,魏國只得到了幾十萬石糧食,實則糧種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還有農具、耕牛、糞肥,樁樁件件落實下來,都得朝廷掏錢...而且,那不是幾石糧食,是幾十萬石吶!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魏國被打得土地銳減,朝廷便是捨得花錢置辦農具,亦無多餘的地可耕...

  魏假悄悄觀察了一番魏王的面色,見他有鬆動之色,急忙又趁機加了一把火,

  「父王,您近日因春耕之事煩憂不已,兒臣亦想為您分擔些憂愁啊!聽昨日丞相之言,我魏國如今耕地少而人口眾,今年又有兩成之地要休耕...那幫子抱怨土地不夠耕的賤民,日日跑去縣衙哭嚎,實在讓人煩不勝煩,如此下去,亦有礙您的長生之道哇..」

  「您想啊,反正是秦國管吃住、掏糧種、出本錢,既然那群賤民如此喜歡耕地,何不讓他們去秦國耕個痛快?如此空手便能為朝廷掙許多稅賦...若再命他們一人至少墾出一百畝荒地,到時朝廷收到的糧食,定會超過三十多萬石...」

  魏王簡直越聽越心動,這樣看來,秦王此舉,確是為魏國解了燃眉之急啊。

  罷了,寡人終歸是要修仙飛升之人,哪管得了百年後凡塵之事,往後諸事,就讓後世兒孫自行操心去吧。

  想到這裡,他便笑道,「吾兒近日長進了不少,寡人甚是欣慰,這魏國的天下,將來便要交到你的手上了,待國庫收上那幾十萬石糧食,寡人便命人取出一半,去找那烏孫國之商人,為你多換些鮮嫩牛犢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