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三月春耕已開始,朝廷早已將糧種下發各地,按照往年慣例,農人們已按里正的要求將菽麥之種盡數浸泡,又因先前王上頒發的底肥之法,待種子浸泡至合適的程度,農人在播撒之前,還會再將它們外層裹上一層漚過的熟糞,這樣便能多得一道肥力,多收幾斗糧食。

  如此一來便意味著,若要在現有的田地里,以仙界糧種菜種來取代部分秦國糧種,這些經過特殊處理的秦國糧種就無法再放進糧倉食用,只能白白地浪費掉。

  而若要繼續播撒秦國之糧種,今歲,便絕不可能得到眾人期待中的高產豐收——依照他們的推測,仙種至少畝產兩三鍾起步啊,比秦國引以為榮的畝產一鍾還要高出不少,若能儘快種下,朝廷和百姓皆能多得許多糧食。

  可眼下舉國庶民尚填不飽肚子,滿堂公卿並非不食肉糜之庸臣,誰又能狠下心來,勸君王丟棄精挑細選的秦種,換用高產之仙種?那可是數十萬石糧種啊!

  日夜盼著多收點糧食的大秦官員門,做夢都沒想過:有一□□廷竟會煩惱糧種太多、土地與人手不足,而導致無法順利耕種!

  這一刻,嬴政看著滿面愁容的大臣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刻地理解了「老神仙」那句話——人口,才是列國最寶貴的資源。

  拿眼下的困境來說,在數代君王的開拓下,秦國土地之廣袤,是列國中僅次於楚國的存在,然而囿於糧食畝產值的低下,只能靠本國農人多種地來提高總產值。

  所以在昭襄王時代,秦軍占領各國城池後,皆是只收城池、不要城民。因為同樣的土地,原本只需一萬老秦人卯足了勁耕種,若再新增一萬列國之人,還需耗費多養一萬人之口糧,所以先前秦國收留六國流民時,諸侯才會覺得他在胡鬧。

  而現在這批陡然猛增的糧種,讓他意識到:在糧食充裕高產的時期,人口越多,才能開墾出越多的土地耕種,如此一來,一個農人種出的糧食,會遠遠超出他留下的的口糧,堪稱皆大歡喜。

  故而,秦國不但要籠絡民心,還要珍惜使用民力,如此,勞力才不會入不敷出,正是管子所言「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憚」也!

  想到這裡,他又記起昨夜夢中小崽的囑託,甚覺有理,若接連辛勞數月的民眾累死在煤場,豈非得不償失?

  君王當即便讓蒙恬擬招,下令各地郡守讓煤場眾人歇息半月,武將先回咸陽。

  群臣目瞪口呆看向他,眼下處處都缺人,王上怎還讓煤場之人歇息?

  但這位年輕的君王並未在意群臣欲言又止的神情,他又轉念一想,若長此以勞作幾月、歇息半月之法,恐怕眾人身體亦會過於損耗,屆時,本就緊缺的人手,便會愈發捉襟見肘...

  於是,嬴政思來想去後,又頒發了一道開先河的新律法:全國各處勞力及雜役工坊,每六日歇息一日,刑徒亦然。

  後來,史書上最早的保護體力勞動者單休制度,便在今日誕生。

  當然,在工作狂.秦王嬴政眼中,他自己和滿朝文武一樣,都算不上是「勞力者」,自然無須遵循此制度。

  大臣們不解君王為何在春耕人手緊缺之時,莫名下這道詔令,但李斯卻愈發肯定,王上來日還會頒布更多愛民之舉。

  思及此,他站出來鏗鏘有力道,「王上,臣家中有二十名傅籍之家臣,願將他們借與朝廷墾荒!」

  王綰飛快頗有深意瞟了他一眼,也站出來道,「王上,臣家中亦有四十來名家臣,願效仿李廷尉為國解憂之舉。」

  大臣們見狀,紛紛站出來跟著獻出家臣。

  嬴政起身慢慢下殿,負手沉吟道,「只靠家臣這點人手,仍是遠遠不夠...當年攻打近鄰趙魏城池之時,大秦曾返之數十萬百姓,想必趙魏如今正苦於地少人多之患,既然如此,寡人打算暫問他們『借民』,先解眼下燃眉之急,眾卿以為如何?」

  隗狀憂心忡忡上前道,「王上,我秦國剛從六國引入流民不久,如此一來,豈非又要貼補趙魏之人許多糧食?」

  李斯暗嘆他迂腐,整日盤算那點糧食,便解釋道,「隗丞相,若能以半年之糧,為秦國引入勞力開墾增產之荒地,堪稱一本萬利。只不知這韓王與魏王肯不肯借人...」

  素來隨大流旁觀而不發言的馮去疾,亦出聲道,「李廷尉所言極是,流民有地為餌,自然一引便來,可眼下列國皆在春耕之時,趙魏之君豈會讓百姓丟下唾手可得的收成,跑來替秦國開荒?」

  王綰思索道,「再者,趙王前番以熟菽贈綱成君,已有不敬我王之意,想來定會百般尋藉口,不肯借人...」

  嬴政卻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若是直言借,他們定然不肯,但若以利相誘...趙魏休耕輪種,春耕愁的是有人無地,若寡人向趙魏之君提出合作,由趙魏出人,秦國出荒地與糞肥、糧種,待秋收之時,我秦國不但不收一粒稅賦,還如數返還趙魏之民今歲之收成,再按此多贈他們一倍糧食,此計,他們可還會拒否?」

  王綰心中大驚,王上如此篤定,莫非仙界之種,收成遠不止畝產兩三鍾?

  李斯可是親自把兩個土豆、種出幾十個碩果的人,對明赫提供的仙種是信心十足的,立刻便附和道,

  「王上此計著實高明!趙魏田稅雖用魯國之法,十之稅一,看似比秦國低了不少,但他們繁複的稅賦加起來,百姓亦要繳納超六成之糧,如此一來,趙魏之王雖明知秦國得了墾出之地,卻捨不得這大利之誘餌,甚至,為了多收稅賦,他們必會派出大批民眾前來秦國開荒種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