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片刻後,蒙恬帶著兩名衛尉押著一個捆得結結實實的人進來。

  嬴政抬眼冷然望去,卻發現對方並非明赫猜測中的壯士,而是一個精瘦的黝黑少年。

  第31章

  明赫也驚得瞪大了烏溜溜的圓眼睛, 就這撐死十六七歲的小身板,他能抱得動百斤重的巨石,還能精準投擲到目標地點?別是抓錯人了吧...

  深知人不可貌相的嬴政卻不這麼認為, 他深深打量著殿中被五花大綁卻滿臉桀驁不遜的少年,冷聲道,「何人派汝行事?」

  少年抬起頭, 硬朗的臉上很快浮起不屑的嘲諷, 冷哼一聲。

  蒙恬怒不可遏,若照他的心思,當場就想將這膽敢謀害王上之逆賊殺掉, 如何能忍這賊子當眾藐視君王?

  他疾步上前,一腳踢向對方右側的膝蓋後窩, 喝道,「大膽狂賊, 還不速速跪下回話!」

  少年猝不及防被踢得朝前撲倒在地, 很快掙扎著挺直上身, 抬頭看向居高臨下站著的冷靜君王, 嚷道, 「要殺便殺,廢甚麼話!」

  明赫氣咻咻瞪著他, 暗道,「我趣, 這中二病中毒不淺啊, 他該不會以為自己這樣還挺威風的吧?敢來行刺我家大大, 自己作死就算了, 還要連累家人受罰,呸!」

  蒙恬正想再上前給他幾下子, 被嬴政抬手制止了,只見君王抱著明赫慢慢踱步下殿,來到少年身前數丈停下。

  少年昂首挑釁地看他一眼,便扭過頭去,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作出拒不配合的強硬姿態。

  哪知,他面前那矜貴的君王再度開口時,問的卻是,「昌平君苦心隱忍數十載,所謀甚大,想必,他並不願汝三番兩次、行這般莽夫之舉。你莫非以為,自己竟是在幫他?」

  蒙恬心中一震,只覺心中疑團愈來愈大,刺客竟是昌平君派來的?那王上..又是從何處知曉的?這樣想著,他不動聲色以防備姿態,走到君王左側一丈之地站立,以防賊子偷襲君王。

  少年聞言,猛地轉頭看向嬴政,怒氣騰騰道,「是他狗咬呂洞賓不識好歹!我本想報恩,那日才會出手為他解決後患,哪知...」

  下一秒,他馬上意識到不對,立刻緊緊抿嘴了嘴唇,狠狠瞪了嬴政一眼,再不肯往下說什麼。

  嬴政卻暗嗤,這少年人果然心無城府,倒讓自己試探出來了!

  他邁著沉穩的步伐,朝那少年走近一步,沉聲道,「那日行宮之中,你見寡人即將問出,與離夫人合謀之人是昌平君,這才情急之下將瓦當砸下,若寡人所料不差,你之目標並非胡亥,而是寡人!」

  蒙恬眼中頓時射出尖銳的鋒芒,直直對準殿中的少年,原來,他就是那日逃脫的兇手!

  好哇,爾賊竟敢接二連三謀刺我王!

  誰知那本不欲開口的少年卻立刻破了功,露出得意的冷笑,嗤道,「嘖!若是當日我想殺你,你這昏君,又豈能逃過我鍾離眜手上的準頭!」

  明赫倏地瞪大眼睛看著他,暗道,「鍾離眜?怎麼會是他?!嚯,怪不得他能成項羽手下四大名將之一,原來年紀這么小力氣就這麼大了...咦,倒是可以把他留下來給大大立軍功贖罪,他可是讓劉邦從滎陽大敗而歸的猛人…不對啊,史書上,他可沒刺殺過始皇大大...」

  嬴政不動聲色再次暗暗打量自稱「鍾離眜」的少年,得出一個結論:項羽是何人他眼下還不知曉,但眼前這人,將會是戰場上的一把好手。

  大秦接下來要攻打六國,來日還要北擊匈奴與諸戎,朝中將帥之才遠遠不夠。

  思及此,他迅速收回心頭欲斬殺眼前刺客的決定,看向對方道,「那你今日,為何又要殺寡人?」

  鍾離眜冷哼一聲,「自是為了報恩!總之,此事與昌平君無關,我鍾離眜一人做事一人當,要殺要剮隨你便!」

  他是新楚國人,祖上曾是南邊干國的開國大將,可惜在數百年大諸侯吞併小諸侯的戰爭中,家族過往的顯赫榮光,也隨著干國被楚國吞併而漸漸敗落,從此,鍾離氏後裔便成了楚國伊蘆鄉一戶尋常富戶。(1)

  鍾離眜自幼在父親的親自教習下,學習弓弩刀劍等武學之法,他十三歲那年,雙親雙雙病故,宅田亦被鄉里豪強聯合官府奪走。

  走投無路之下,他從家鄉前往都城壽春城謀生,原想找個機會進軍營發揮才能,哪知都城謀生艱難,半月過去耗光碟纏後,只得尋了個幫屠夫檔子殺豬的活計,卻因刀法太過精妙,引來城中頑劣紈絝少年結伴挑釁毆打,正寡不敵眾即將被群毆致殘之時,被前來壽春出使辦差的昌平君看到,派出幾名持劍侍衛將他救下,從此將他帶回咸陽扮做府中雜役,實則時常命他出城四處傳遞消息。

  昌平君出使魏國前,得知胡亥母子被貶去宜春行宮,便命他前去暗中監視。

  豈料,當日他趴在屋頂偷聽之時,憤然於胡亥賣母求榮、要出賣昌平君之舉,便折斷屋檐一角瓦當,當場將他砸死後迅速溜走,自認為幫昌平君除去一個後患,頗為自得。

  哪知,昌平君從魏國歸來獲知此事,非但不嘉獎他,反倒怒罵他誤了大事,不由分說命家臣把賣身契還他,將他逐出丞相府,並勒命立刻離開秦國。

  他守在後院門口懇求半晌,卻引來家臣們一頓棍棒亂打,這才徹底明白,昌平君是真的要趕走自己。

  鍾離眜倒不是拖泥帶水之人,反之,他行事自有一番格外獨特的邏輯——他想著,要在臨走之前最後再做一件事,來報答對方當年的救命之恩,從此便橋歸橋路歸路,兩不相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