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國如今這支分散各地的龐大挖煤隊伍,主要由刑徒與兵卒組成。

  秦國行「以農養軍」之策, 為保障農作物正常春耕秋收,並不會頻繁徵用庶民服役,所以, 犯了作刑的刑徒, 便成了維持各地行政職能運轉的主要勞動力來源。

  當各地郡縣需要人手從事雜役時,必須先派遣刑徒,直到無刑徒可派, 才能徵召庶民。(1)

  在秦國當刑徒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朝廷不但會免費給他們發放衣物,還按日發放口糧, 他們不用靠天吃飯,也無須被徵稅:成年女子和身高未達成年標準的刑徒, 每月可食一石二粟, 而成年男子能食兩石。

  可即便如此, 也無人願意放棄庶民身份去當刑徒——誰不想逮住機會或是抓獲盜賊、或是斬首敵軍, 立下功勞掙得個爵位, 為家人掙上一份好日子?而刑徒,是被排除在規則之外的異類!縱便吃得飽上幾分, 也是身份最卑賤的罪犯,看不到生活的半分希望。

  所以, 當各地刑徒接到採煤命令時, 內心是麻木而無波瀾的。

  可接下來嬴政頒發的詔書, 讓他們眼中開始迅速煥發出狂熱的光芒, 尤其是離開驪山皇陵被發配前往各地的刑徒,往日走得拖拖拉拉, 還時常有人半路逃跑,此番非但無一人逃竄,還個個腳程都跑得飛快,很快就抵達了目的地——因為管理刑徒的小吏早告知他們了,那「煤」是黑金,王上說了,每采50石獎勵1石,汝等可自由支配!

  正因如此,每個刑徒心中都燃起歡欣的希望:如此一來,我採得越多,便能得到越多獎勵,那可是黑金吶,縱是無法將它帶回家,亦能換成錢財帶回家中!

  是以當這些刑徒抵達各郡縣後,展現出十二分的熱情,郡守百將們還沒將偷懶、逃亡之受罰律法宣讀完,他們就在下面急吼吼道,「大人,勿要再耽誤時辰,請速速帶吾等前往煤山吧!」

  這份熱愛挖煤的幹勁,看得各地官員目瞪口呆,待反應過來後,忙命他們將準備好的工具帶往煤場進行培訓,當日便熱火朝天開啟了挖煤大業。

  而被將軍們帶往各地的士卒,也經歷了類似的心路歷程——尤其跟桓猗從趙國撤回的十萬士卒,一開始是有些暗暗不滿的,因為他們為打仗亦投入了財產。

  軍中雖會為士卒發兩季衣物,但打仗極易劃破弄髒衣物,士卒們需要自備換洗衣物,而這年頭,一件葛麻衣物對庶民而言,是極寶貴的財產,甚至能直接當現錢流通販賣。(2)

  士卒個個盼著殺敵立功一趟回本,眼看就能斬敵攻城立軍功了,忽然把我們喊回來挖煤?

  當然,士卒們的不滿,也隨著嬴政那道詔書的頒布煙消雲散,繼而轉而化成了驚喜——這時節一擔柴薪尚且值上好幾錢,更何況一石比柴薪更耐燒數倍的煤?

  自商君實行由朝廷「顓川澤之利,管山林之饒」後,眾人便只能在規定的時節上山,砍伐規定數量的木柴,不得再隨意伐木取薪,故而富貴人家每在冬日,便會拿出銀錢在官辦木材坊採購柴薪。

  眼下正值凜凜寒冬,士卒們皆是家中青壯勞動力,力氣比男女老少不一的刑徒大上許多,若能卯足勁多得幾石獎勵,無論是將獎勵的煤留下取暖還是賣給富人,都算得上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於是數十萬秦軍士卒,也拿出上陣殺敵的拼命勢頭,你爭我搶地,在各地煤場展開了激烈的挖煤競爭。

  秦川大地的冬日原是極冷的,但今年的冬日,大夥的心是滾燙的。

  很快,一些看得眼熱的庶民也趁著農閒時節,加入了挖煤大軍——各地郡縣長官對這種情況是喜聞樂見的。

  作為修煉多年的人精,他們在接到來自咸陽的詔令之時,便敏銳地察覺到,此黑石將成為一種顛覆性戰略物資,秦國若能提前大量掌控此物,不但能繼續拉大與六國的實力差距,還足以震懾邊境那幫匈奴人。

  反過來,一旦秦國動作稍緩、列國卻聞風而動迅速行動,則,當今天下之格局,恐怕亦會被顛覆!

  是以,收到嬴政下達「儘快將露天淺層煤礦采攫入囊」密令的各地郡守,不得不將此事視為今冬最要緊之事。

  這一回,面對庶民們的躍躍欲試,他們破天荒未以「農人只得務農,商販只得經商,不能越位行事」之秦法來斥責對方,反而十分和藹地命人為庶民發放口罩,又召集他們進行一系列工序流程培訓後,便讓庶民也湧入煤場成為挖煤工。

  秦法之細緻,甚至將洗煤等額外工序不能產生挖煤收益也考慮進去了——於是,郡守命眾人按天輪流參與這些工序,人人皆要輪到,倒也算得上十分公平了。

  不得不說定位器「眼光」之精準,一個月時間裡,各地煤礦皆是大豐收,開採出來的煤堆滿一座又一座官辦庫房,每天都有人輪流喜滋滋得到獎勵的一石黑煤,大部分人選擇賣給郡縣設置的回收棚——這是嬴政基於保密的考慮,特意為想將獎勵換成銀錢之人準備的法子,如此一來,他們連挑子都不必挑離煤場,當場便能賣給官府換到現錢。

  而眾人做夢也沒想到,一石煤竟能在官府處賣出300錢的高價!

  這時期,依據各地物價和豐年荒年的差異,一石粟米的價格在四十到一百錢左右浮動,300錢,足夠眾人買上好幾石粟米。

  而對大多庶民而言,一家人在田間辛勞忙上一整年,一月能賺到的口糧,也不過一人一石粟米罷了,讓眾人怎能不對官吏們感恩戴德,怎能不將他們的君王視為天神降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