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孰料,此番獻城之事,非但魏王反覆無常,那頭的燕楚國君亦出爾反爾,生生將他的計劃打亂,以致此刻陷入兩難之地——如今三人出使,只他一人帶回城池,著實有些顯眼,難免令人生疑;然則,若三人皆未帶回城池,他又擔心嬴政一怒之下,下令立即攻打其中任一國。

  如今燕魏兩軍皆無頂梁大將,若直面強大的秦軍,並無幾分招架之力。而楚國雖有項燕,但在此時開戰並非良機,只會消耗楚國數年之積累,百弊無利。

  便是今日之列國再聯手,無論是士氣還是糧草物資,亦扛不住強秦之壓,何況,如今諸侯們各自打著如意算盤,恐怕,並無人肯如從前那般聯手抗秦...

  而眼下,秦國若要再次整軍出擊,讓秦軍繼續與趙國李牧之軍持久膠著消耗力量,對楚國而言,是最能坐收漁翁之利的上上之策。

  打定主意後,他面上的笑意更謙遜了幾分,從身旁取出輿圖印璽等物傳給二人觀看,溫聲道,「吾此番前去魏國,倒是比二位僥倖許多,那魏王沉迷煉丹修仙,其太子甚喜獒犬,吾便命人尋來許多丹藥和獒犬,將這父子二人籠絡得十分歡喜,加之少許威逼利誘,便得到這陽武邑。」

  昌文君詫異地舉著印璽翻來覆去看,口中稱讚個不停,「昌平君此番竟能不負王命,真拿到魏國之城,實乃舉世無雙之大才也,某自愧不如!」

  綱成君亦點頭,拱手贊道,「老夫原以為此番任務絕不能完成,不過是消耗些時日,戲耍一番諸侯,為他們添上幾分堵...未料昌平君之才堪比張儀,竟真能要到城池,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他心中卻冷笑不止,昌平君果然有問題!

  前些時日,王上打發他們前去各國空口討城,他百般揣測,亦看不明白此計究竟目的何在。

  王上年輕有為,絕非昏庸之君,豈會不知:縱使六國之君再昏聵無能,也絕不可能無緣無故給秦國獻城!千百年來,城池皆靠千軍萬馬踏血踩屍奪得,絕不是以口舌之利便能輕易得到的。

  便是張儀口燦若蓮,以六里之地充做六百里詐得楚懷王簽訂盟約,此事亦為後來五國聯軍攻秦埋下隱患。

  而昌平君縱橫之才,遠在張儀之下,魏王豈能這般輕易給了他一座城?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待三人來到章台宮時,完成課業的扶蘇正抱著明赫坐在一旁,兩小隻都乖巧安靜地看父王批閱奏章。

  嬴政見昌平君三人歸來,忙從高桌案前起身親自迎接,開口便問,「諸卿可將城池要來了?」

  綱成君尷尬指了指衛尉扛進殿的黃金,滿臉愧色道,「請王上恕罪,老臣此番使燕,只得燕王贈這黃金千兩,臣每每談起城池之事,燕王便顧左右而言其他,故而...臣實在有負王上的信任吶!」

  昌文君忙跟著指了指身旁的幾袋奇珍異寶,拜道,「請王上恕臣無能!此番臣前往楚國討要城池,楚王支支吾吾並不肯答覆,一日臣回驛館之時,竟有刺客前來謀殺...幸好楚王派侍衛將臣救下...臣不敢再空耗時日,便告辭歸來,這些珍寶乃臨別之時楚王所贈...但城池...」

  城池肯定是沒有的!

  昌文君心裡苦哇,他因體弱,本已告老回封邑含飴弄孫,哪知王上前些日子派人來請他進宮,說他是楚國人,正好此番可出使一趟楚國,幫秦國要座城池回來!

  天爺啊,這事想都不用想,任秦國再強大,楚國也絕不可能憑著自己一個羋氏宗親的身份和一張嘴,便白白拿座城池送他吧?

  但他是臣子,豈敢開口罵王上異想天開、白日做夢不成?

  那幾日他過得實在提心弔膽,翻來覆去回想自己究竟何處惹了王上不悅,直到出城之時,恰遇綱成君與昌平君,一打聽才知曉,他二人也接到了同樣的任務。

  還別說,知道自己並非獨一份領此「殊遇」之人,他反倒放下心來。

  嬴政隨意瞥了一眼那些財物,冷聲道,「如此說來,楚王與燕王竟敢公然藐視寡人!」

  綱成君快速瞥了一眼嬴政的面色,忙附和道,「王上所言極是!我大秦肯問他們要城池,乃是給他們莫大的顏面,此二君如此不識好歹,實在可惡!」

  昌文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可..為何我覺得人家不肯給,才是人之常情吶。

  奇怪,記憶中王上並非貪圖小利之人,為何如今卻這般...

  昌平君在一旁靜靜聽了幾句,笑勸道,「王上請息怒,二位大人亦是運道不佳,遇上的君王比不得魏王昏庸,臣倒是為大王要來一座城池..」

  說著,他取出輿圖和印璽等物交付與嬴政。

  嬴政接過看了看,這才暢快笑道,「昌平君之於寡人,不啻於張儀之於惠文王,君實乃我大秦朝中第一人也!」

  扶蘇悄悄抬頭,看向正與父親言笑晏晏的昌平君,眼中有悲傷,有憤怒,還有失落和釋懷。

  父王前些日子便細細同他解釋過,此番讓三位大臣出使三國、行空口討城之事,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年白起領軍南征北戰,死了那麼多秦卒,踏平那麼多屍骨,才千辛萬苦奪下一座座城池。

  諸國若無好處可拿,又無火燒眉毛之存亡危急,怎肯輕易獻出城池?

  而昌平君帶回城池,即意味著,魏王認為,他能拿回比此刻獻出一座城更多的東西,那是何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