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笑著看向韓非,又拱手道,「二則嘛,這造車之法,便是齊楚之墨者盡數匯集,於巧工能匠之道亦不如秦墨多矣,他國之君王,便是有心想仿造我秦國之金車,尋常庸匠恐怕亦無能為力,呵呵,是以普天之下,唯有我王能享獨一無二的金車,恰能展現我秦國舉世無雙的威儀與實力!」

  韓非亦拱手笑道,「一別數年,通古兄依然口若懸河,令吾敬佩不已!」(2)

  這是在嘲諷李斯巧舌如簧呢。

  李斯馬上謙虛道,「欸,一別數年,韓師弟如今滔滔不絕,堪稱世間神跡啊!」

  其實他不過是針尖對麥芒隨意一懟,壓根不知道韓非的口疾,是來到咸陽宮才好的,可韓非自己知道啊!

  於是韓非根據懟李斯的了解,不免又多想了幾分——聽李斯這言外之意,他是在暗示自己,咸陽宮真有龍氣神跡?

  這樣想著,他心頭沉甸甸的責任感竟不知不覺減輕了幾分,是啊,若諸國之中唯秦有龍氣相護,那普天之下又有何人能逆改天意,螳臂當車,不死何為?

  看來如今之計,也只能回到韓國後提醒王上儘快做好準備了。

  他心情複雜地看了一眼李斯,從前不喜此人一心汲汲名利,從未與他深交過,今日看來,此人竟頗顧念幾分師門之誼...

  遂真摯笑道,「通古兄實乃性情中人,從前是我誤會你了,請包涵一二!」

  李斯看著記憶中性子跟硬石頭一樣古怪的韓非,此時竟朝自己露出了和煦的笑容,頓時警覺起來——莫非,韓非是想收買我,讓我幫他勸王上存韓?做夢吧!便是我無亡命之果背負在身,也絕不會背叛王上...

  想到那些被切成塊、埋進地里的催命果子,李斯腦中忽有一道靈光閃過——韓非可救我!

  若換了從前的李斯,斷然十萬分不願韓非留在秦國為官,當年同在師門之時,荀卿便對韓非讚不絕口,如今連王上也是韓非的擁躉者,他豈能看著勁敵在眼皮子底下蹦躂?

  可如今又不一樣了,一方面,他已知曉後來之事,萬分確定王上是極其念舊情之人,縱便將來看重韓非,也絕不會冷落了自己。另一方面,自己雖因往日舊情,僥倖還能苟活幾日,但王上命他種出畝產十鍾之果子,確乎已有殺意,如今他命懸一線,若能以韓非之入秦,而換得君恩之憐惜...

  以王上對韓非的重視,若能助他將韓非收入秦國囊中,至少死罪可免的吧?

  想到這裡,李斯立即真情實意地胡說八道起來,「昔年稷下學子眾人之間,荀卿唯屢屢贊韓師弟滿腹經綸,有王佐治世之大才!可惜,愚兄素日聽聞韓王庸碌無為,韓國朝堂之上重用瓦缶之徒,卻將韓師弟這般黃鐘大鼎毀棄不用,愚兄每思及此,無不悲憤感慨萬分!」

  說著,抬袖拭了拭眼角並不存在的淚水。

  韓非見對方言語間十分真摯,竟頗有推心置腹之意,忙傾身拉著他的衣袖勸道,「請通古兄不必為韓非憤憤不平,如此這般,實乃韓非之命也!」

  李斯順勢抓住他的手道,「不,是韓國這勢弱地窄之小國,容不下韓師弟的巍巍才華!加之你乃先王之子,韓王安能不防範於你?放眼當今之天下,唯我秦王有一掃六合之威勢,成就煌煌大業不過數年之間,若韓師弟能來秦國,與為兄一道輔佐秦王,既能讓你一展所滿腔抱負,又能讓你我師門二人成為千古之美談也...」

  當馬車來到熱鬧的咸陽街頭,早有百姓避開大道,站在路旁爭相行禮觀看王族威儀,扶蘇正溫和對百姓們揮手,偶見有老媼不慎被擠跌倒,急忙探頭出聲提醒道,「阿姆小心些!」,引來老媼熱淚盈眶感激不已。

  明赫在嬴政懷中支起小腰小背,亦探頭朝窗外看去,待看清城中景象,心中不免有些黯然。

  這是他來到古代後,第一次真正地意識道:如今自己腳下所站的土地,是兩千多年前的咸陽都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是一日吃飽兩餐飯都是奢望的古代勞動人民。

  眼前的街道很寬闊,容這樣五馬齊驅的馬車綽綽有餘,但路面並不似後世古裝劇中那樣豪華,這一時期雖然已能產出磚瓦之物,但這種耗時耗力的奢侈品,是貴族們用於私宅之間的,斷然不會用來鋪在大街上。

  這路面是用隨處可見的黃土夯制而成,其實別說路面,就連道旁的許多房屋,也是用黃土夾雜著蘆葦或竹篾夯成的。

  一路隱約見到少數占地極廣的土牆青瓦大院,想必這就是公卿豪爵們的宅院。

  一切都很簡樸,遠沒有後世繁華朝代街市圖裡的奢靡盛況,可這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生產力貧瘠、又飽經了五百年戰亂的時代啊!

  他靜靜看著道旁面黃肌瘦的百姓,此時已是秋末冬初,寒風已漸起,可他們大多人還穿著單薄的粗麻短打布衣,在一個個消瘦的身軀之上,打著補丁的衣褲顯得有些不合身的寬大。

  可他們的臉上,卻洋溢著小心翼翼的歡喜,因為他們看見王出巡了,更因為他們的公子朝他們揮手了——在這樣一個等級嚴格而分明的時代,一個王族公子的善意,甚至足以讓許多人為他赴死。

  就像荊軻明知刺殺秦王必死無疑,仍要為太子丹的「禮賢下士」義無反顧奔赴秦國一樣。

  可明赫作為後世的普通老百姓,他不願意看到這個時空的老百姓活得這樣苦。如果說他一開始是想為秦始皇增添更多豐功偉績而奮鬥,那麼此時他的目標又往前邁了一小步:當務之急,他想讓這天下的老百姓真正過上吃飽穿暖的生活,不止是秦國的老百姓,還有六國即將因亡國歸順而來的老百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