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那人正是韓王身邊的寵臣,姬槐。

  他接到布條提示之時,腦中閃過許多猜測,最後歸結為一條:秦王不願自己繼續存世,以耽誤他滅韓大計,所以要殺了他,而得到消息的姬槐,才會特意現身通知自己。

  當然,得出這個結論並不是韓非自作多情,而是出發前,韓王曾反覆叮囑於他——說秦王曾經直言「寡人若能與韓非相識,便是死而無憾了」,可見他在秦王心中分量極重。

  也正因為如此,韓王才會破例提拔韓非,讓他赴秦充當說客,以期利用韓非對秦王的影響而促成存韓一事。

  所以韓非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儘快逃跑,可他出城後卻想起一事:若自己在秦王心中並無世人以為的分量,反而因逃跑而讓對方找到伐韓的理由,藉機加快滅韓步伐呢?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韓非選擇了順從本心:既然秦王想要他死,他便回去送死,至於能不能以此讓韓國多苟上幾年,已非他能左右之事。

  可他千算萬算,偏偏沒算到秦王真的不想殺他,那問題又回到了另一個原點:姬槐為何要騙自己離秦歸韓?

  想到這裡,韓非胸膛不免升起一腔火氣,今日這番被自己人當成耗子耍弄,竟讓他隱隱覺得,秦王此人雖有城府,但並非世人口中那般殘暴不堪,兩相對比之下,倒比韓國朝堂那幫整日勾心鬥角之流磊落得多。

  當然,韓非不明白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此刻,喬裝成女子的姬槐,正和一個他怎麼也想不到的人相坐對飲,而對方正在舉杯感慨,

  「可惜,韓非此人太過冥頑不化。以我對秦王多年之了解,此子若不能為他所用,便一定會趁機除掉,但除完他又會後悔,屆時滿腔怒火便會發泄在韓國身上,原本在先滅趙還是先滅韓之間猶豫的決心,便會迅速轉向韓國,迅速撤離趙地軍馬轉而攻韓,韓國將成為第一個倒在秦軍鐵蹄下的國家,危矣!」

  姬槐骨節發白緊緊捏住玉杯,「韓國勢弱,而趙國有李牧用兵如神,秦軍在李牧面前接連吃敗仗,若秦持續攻趙則會僵持下去,消耗兵力軍糧與錢財無數。若秦轉而攻韓,則韓國毫無招架之力,豫西通道轉眼落到秦軍手中,屆時山東列國亦盡數危矣!我王此番暗中派我前來咸陽,正是想請公子設法相助!」

  那人輕笑一聲,仰頭喝盡杯中酒,「暫且莫慌,韓非一日不死,韓國便能暫時高枕無憂,況且趙王已定下計策,且靜待成效吧。眼下我們最該防範之人是李斯,朝堂之上,唯有此人狼子野心,恨不得助秦王日夜兼程滅了六國..」

  姬槐面上閃過狠辣,「反正,我們此番正好可以趁機除去李斯!」

  那人點頭,笑而不語。

  片刻後姬槐離去,那人看著他的背影,搖頭冷笑,暗道,「區區一個韓非,豈能讓嬴政停止攻韓?一國之君竟蠢到想派韓非來博取嬴政的惻隱之心,可笑至極!此番設局,不過是利用你們這幫蠢貨助我將消息儘快帶給那人罷了!」

  ...

  章台宮中,有了危機感的扶蘇已主動跑回去練騎射,蒙恬面色凝重走到抱著明赫的嬴政身邊,肅聲道,「王上,驛館周邊都查過了,有人說昨夜曾見過一家臣打扮的男子去找過韓非,臣命人根據這條線索查下去,發現那家臣是..李斯李廷尉府上之人。」

  他方才聽聞著實吃了一大驚,李斯此人精明算計,算盤打得比誰都精,怎麼看都不像是會為師門情誼而背叛王上之人啊,怪哉!

  明赫暗暗反對道,「李斯?我寧願相信天上掉餡餅,都不信李斯會派人給韓非通風報信讓他逃命!這事看來不簡單啊..沒想到史書上寥寥數語的滅六國,在真實的世界裡有這麼多波瀾詭譎..不行,我要趕快幫秦國強大起來,最好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嬴政輕輕揉了揉他的小臉蛋,小傢伙想得倒挺美!

  他抬眼對蒙恬道,「不會是李斯,此事不過是障眼法,不必急。既然有人主動跳了出來,便遲早會露出狐狸尾巴,與其殫精竭慮,不如以逸待勞。命人明日早朝後備好車馬,寡人要去看看五黑的進展。」

  明赫歡快的心聲頓時響起,「啊啊啊終於可以出門見見世面啦!別忘了帶上我喲大大!我是大大最乖巧的孩子喲..」

  下一瞬,嬴政懷中的小糰子努力抬頭,又在他臉頰印上一灘小小的口水印,阿巴阿巴地歡快喊著。

  蒙恬看得兩眼發直,也就這個沒大沒小的小妖精,敢這般在王上面前一再放肆!

  第16章

  這一夜,那模樣怪異的「神仙」又出現了,這回他倒真來到了嬴政的夢境之中。

  在送給嬴政一件名為「平角短褲」的東西後,「神仙」再三叮囑道,「本上神今夜以仙術夜觀星海,發現你那撿來的小兒子本是天上福星,此生因前世未盡之緣,特為你與你的大秦而來,切記,此子福澤深厚,你今後出門一定要帶上他,他會為你帶來好運的...」

  待對方從夢境中消失後,嬴政有些頭疼地起身看向床邊,果然擺著一條造型奇特的..短褲?

  他心情複雜地將此物揀起慢慢翻看,小崽子,你確實夠孝的,整日關心寡人穿衣之事..

  不過,此物竟如此柔軟舒適,摸起來並非絲絹,亦非麻葛,究竟是以何物織出?

  他將平角短褲慢慢拿在身前比劃著名,暗道,倒可以讓尚衣依此樣式,制出貼身之物,方便秦人垂足而坐於椅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