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墨子死後,戰國時期的諸侯已扯下了「仁愛有禮」的面紗,隨著統治階層的刻意打壓和內部的分歧,墨家分成了三個奔赴不同國家的流派:主張以武力解決爭端的楚墨以鄧陵子為鉅子,渴望以學術救民的齊儒以相夫子為鉅子,而更務實注重機關守城之術的秦墨則以相里勤為鉅子。

  早在秦獻公廢除活人殉葬後的幾年,墨家就已經開始跟秦國合作了,他們幫秦國鍛造武器,修築城牆,強大的攻城器械和守城經驗,更為秦國在秦惠文王東出的數次戰爭中,提供了巨大助力。

  後來到了秦昭襄王時代,隨著秦軍的日漸強大和野心日增,不免跟墨家熱愛和平的「非攻」理念背道而馳,很多墨者黯然離開秦國。

  而選擇留在秦國的少部分墨者,他們是贊同以統一換取和平的——只有結束諸侯割據紛爭,世間百姓才能過上真正安穩不受戰亂生離死別的日子。

  如今的秦墨鉅子五黑,便是這種觀點的堅定擁護者,所以他帶著幾名弟子繼續為秦國效力,譬如負責修建皇陵的,便是五黑的大弟子申芒。

  等五黑收起圖紙走出殿門,嬴政又傳李斯進來,拿出兩個不及巴掌大的發芽土豆遞給他,「你可見過此物?」

  李斯接過土豆左看右看,疑惑道,「臣愚鈍,從不曾見過此物,敢問王上,這是...」

  嬴政略微傾身向前,目光灼灼,「此物叫土豆,煮熟可食用,無毒,一年可種兩季,畝產十鍾以上。」(1)

  李斯猛一抖手,趕緊將兩個土豆攏在手心裡,驚道,「十..十鍾?!」

  商君變法後的秦國非常重視農業,當年趙惠文王想攻打秦國,其弟平陽君趙豹便以秦「以牛耕地,以水通田」為由勸阻,因為在當時諸國之中,唯有秦國率先興修水利、重視耕牛。

  在秦律中,不但宰殺耕牛是重罪,餵養不好也會受罰,朝廷還下令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舉行耕牛評比活動,根據耕牛的健康、體重等情況對嗇夫、牛長進行獎罰。(3)

  另一方面,早在秦昭襄王時代,蜀守李冰父子就在當地治理岷江,修建了都江堰以變水害為水利,讓成都平原三百多萬畝地盡享灌溉之利。正因為如此,前幾年韓國「熱心」派工匠鄭國來為秦國修渠之時,秦國才會欣賞接受。

  近年關中平原在鄭國渠的支渠灌溉之下,輔以牛耕之力,黍麥產量已高達一鍾,農者一人種百畝地,耕好田者一人能養九口之家!(4)

  比之山東六國,秦國百年來傾盡所能發展農業,土地肥美,沃野千里,糧食產量已遙遙領先,倉中軍糧儲備十分充裕,所以才敢野心勃勃吹響滅六國的號角。

  而現在,竟有畝產十鐘的糧食橫空出世,十鍾啊,簡直是痴人說夢!

  李斯小心翼翼試探道,「不知王上從何處得來的此物?臣著實孤陋寡聞,從未聽說世間有如此高產之農物。」

  嬴政淡淡一笑,「寡人相信你忠心無二,才將這要緊寶物交到你的手上,待你將它種出來,寡人或許會將天機告知於你。去吧,土豆喜涼喜干,須切塊埋於地底,眼下正是冬季種植的好時機,你尋個隱秘之處妥善種植,待它紫花開罷、莖葉枯萎之時便是成熟之日,會在土中結出數個與它一般無二的果子。放眼天下此寶物也只得這兩個,此事切不可泄露出去。」

  說著,又叮囑了要以沸水消毒刀具、每個切塊至少要保留兩個芽點等七七八八的注意事項,便讓李斯退下了。

  李斯捧著兩個土豆茫茫然走出章台宮,雙眼無神,莫非王上最後還是想殺他,卻又不願背負言而無信之名,這才隨意找來兩個野果讓他埋於地下,生出畝產十鐘的天方異談果子來?

  他抬頭愣愣望著天,內心悲呼不已,「蒼天吶,誰家的果子是埋在地下不腐敗還能結果的!此果豈非預示天意要亡我,這就是叛臣的下場,悲乎!」

  話雖如此,李斯的求生欲還是很強烈的,他揣著這兩個燙手洋芋好不容易捱到下值,立馬坐馬車沖回家,連暮食都沒顧得上用,便親自動手在書房前的花囿處,刨掉那些觀賞的花枝,親手將土豆切好種下去,又吩咐兩名家臣日夜輪流值守,絕不准任何人靠近此處一丈之內。

  從此,廷尉府經常有下人看見,廷尉半夜趴在書房外的地上不知在找何物。

  那兩名值守的家臣被折騰得提心弔膽,每每見到李斯便雙腿發抖,別人不知內情,他們卻是知曉的——救命,哪個正常人會半夜不睡覺對著泥土親昵唱曲,還讓它快給他多生幾個崽出來!

  當天,嬴政又召來治粟內史,將手上稱量過的、可一年兩種油菜籽交到他手上,又把記下的具體方法傳授給對方,命其在咸陽城郊農田之中,挑選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之地,將種子泡發後進行播種。

  安排好這一切,他正要命人去將明赫抱來,就見蒙恬疾步踏進殿中稟道,「王上,韓非不見了!」

  第13章

  第13章

  嬴政目光倏地一沉,起身道,「何時的事?」

  蒙恬急促道,「昨夜宴間他找到臣,說今日還會進宮拜見王上,托臣到時安排人將他領進宮來,臣想著這是分內之事便應下了,哪知方才派人去驛館接他發現早已不知所蹤!」

  嬴政來回踱著步,「你可有派人四處搜尋?驛吏怎麼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