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現在,他的口疾突然好了,李斯亦並未在場,本是他說服秦王的最好時機,他卻悲哀地發現,自己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因為眼前這位年輕的秦王,剛才在隱晦地暗示他:他若統一六國,將不再行分封制。

  不只是不想分封韓國、魏國等六國之王室宗親,亦不想分封自己的兒女宗親。

  興許,秦王會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但總歸是要為國家做事的,而非僅憑嬴氏子孫的姓氏,便能高枕無憂。

  自夏啟施行家天下以來,數千年間,哪一個君王不想為自己的宗族謀取私利?哪一個君王不分封自己的兒女?

  他雖是韓國公子,亦有先王賜封的封地食邑,可他並不心安理得認為這是自己該得的。

  這世間的土地食物是有限的,因出生而白白獲得土地食物的人越多,因出生而要挨凍受餓的人也越多。

  偏偏,前者一人富擁千百畝良田,後者一家貧無半尺立錐之地。

  而秦王嬴政卻要徹底打破這傳統,如此一來,那些歸於閒散勛貴名下的土地、奴僕,便能發給那些為國建功立業之人,國家豈能不強大?

  雖然秦國的軍功爵位制並非沒有弊端,但韓非此時已無暇顧及,他胸膛間如有千軍萬馬在奔騰不息,自年少時起,他便憧憬著能遇到這樣一位執政理念與自己不謀而合的君王。

  沒想到蹉跎半生,在即將知天命之年,他竟真的遇到了這樣的君王。

  可偏偏,這個王不是他韓非的韓國之王,而是一心想滅韓的秦王!

  天道殘忍至此,嗚呼哀哉!

  嬴政又誠摯道,「寡人還記得,先生當年在《難勢》一篇提出,『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亦記得先生說過,『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法不阿貴,何其高瞻遠矚!韓王庸碌,絕非明智之君,放眼天下,只有寡人的大秦能與先生一道,圓『君無為,法不無為』之夢!」

  韓非這回沒有再辯駁,只抬首複雜看向嬴政,眸中神色變幻。

  明赫激動嚷道,「韓非別守著那個蠢貨韓王了,快答應我家大大留下來吧,我們共建和諧法制秦國!」

  嬴政輕輕撥了撥他的小臉,倒是個愛操心的小崽。

  但這份對懷中稚子的慈愛,在他再次將目光轉向韓非時已稍縱即逝,再看不出半分端倪。轉變不過瞬息之間,落在韓非眼裡的,依然是那位淵渟岳峙的強秦之主。

  只聽他清冽的聲音再度響起,「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第7章

  韓非緩緩抬眼與嬴政對視,心頭因對方欲「廢分封」帶來的震驚激動久久未平息,仿佛有一個聲音在蠱惑著他——

  去吧,去投奔秦王,他才是你尋覓多年不得的明君!放眼當今天下,只有在秦國的朝堂,你才可以盡情施展滿腔抱負,不必擔心小人進讒言,無須擔憂君王朝三暮四,去吧...

  又有另一個聲音在激烈反抗著:不,你韓非生是韓國之人,死是韓國之魂,絕不可為敵國而謀!

  兩道聲音激烈地交戰著,辯駁著,良久,在嬴政期待的目光中,韓非緩緩移開視線,掩下心間的萬分豪情與千般遺憾,抬袖揖拜道,「韓非多謝秦王賞識之美意!只是外臣心有所系,實難割捨,故而無法應允此事,請秦王見諒。」

  嬴政心道,果然如此,看來明赫心聲所言「李斯殺了韓非」一事,確實是應合在此處了——想必自己深知韓非有治世輔君之大才,偏又對他求而不得,自不願他為別國所用,才會在李斯的慫恿下怒而殺了他。

  而現在面臨同樣的處境,相同的選擇也擺在了他的面前:是殺之以除後患?還是放虎歸韓國?

  可這兩個選項他都不想要。殺了韓非他會後悔,放走韓非亦會後悔。

  明赫已經揮著小拳頭,喋喋不休罵了起來,「韓非你這犟驢,非要把自己作死才高興嗎?啊對,你們古人講究士為知己者死,講究個忠貞死節,可一個昏庸無能又壓根不聽你勸諫的韓王,哪裡就值得你誓死效忠了,啊?氣死我了,你們這些讀書人滿腹經綸,卻不願為百姓做點實事,心心念念的都是王族利益,秦統一六國是歷史車輪的必然選擇,到那時,韓國百姓不也就變成秦國百姓了嗎?搞不懂你非要一意孤行守著個韓王做什麼...」

  嬴政聽到這裡,心中已有了決斷,輕輕摸了摸明赫的小腦袋,你可真是父王的小福星吶。

  他要選第三個也許本不存在的選項:激韓非,讓他心甘情願留在秦國效力。

  想到這裡,他淡淡開口,「如此說來,倒是寡人錯看先生了。」

  韓非再次拒絕秦王拋出的橄欖枝,心中本有些忐忑,擔心對方不悅之下,本就無望的存韓一事徹底失去轉機,哪知秦王並未氣惱,眼下這莫名其妙的話,倒真讓他有些疑惑了,不由反問道,「外臣愚鈍,不知秦王此話何解?」

  嬴政瞥了他一眼,搖頭嘆道,「寡人昔年讀先生之書,見字字句句皆是治國、利民、除奸之良計,透過先生的高論,寡人仿佛看見一位憂國憂民、不畏權貴的聖人,故日夜莫不盼與先生促膝長談。哪知今日一見,方知先生洋洋灑灑之策論,並非肺腑之言...」

  韓非顫抖著伸出手,一張白皙俊臉早已漲得通紅,秦王這一番話,不啻於當面指責他沽名釣譽、言不由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