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剛才孔宣收悟空的時候,要不是悟空反應快收了手,那金箍棒反彈的力道險些傷到他。

  悟空撓撓頭,想起來靈山之前商音最後的那句話,心一橫,將全部力量注入金箍棒,朝著天空再度壓下的巨掌無畏迎上!

  轟然一聲,金箍棒像是砸在了有形又無形之物上。

  悟空腦中嗡鳴,雙目金光閃爍,於黑暗之中,第一次看到了一片星河璀璨,青蓮綻放。

  第一次,悟空在揮舞出手中金箍棒時,只覺得掠過的每一寸都分外沉重,分外艱難。

  他在金箍棒上看到了玄門,看到了佛門,亦看到了人族。

  悟空深深凝視手中的如意金箍棒,對耳邊嘈雜置若罔聞。

  這是……什麼?人間界公元 649年,唐皇李世民駕崩,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

  作為第二位應劫人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道佛相爭、天庭亂革、靈山巨變三變齊發。

  天地氣運混亂,天災頻繁。

  同年,太子李治繼位,百姓阜安。

  唐朝佛門盛行,分得部分人族氣運,但遠遠無法彌補佛門在孫悟空大鬧靈山不肯皈依後損失的氣運。

  西方二聖以孫悟空應下鬥戰勝佛之位為由,狡辯取經人西行取得真經,佛門經義得以傳播人間界,玄門落敗,氣運應盡數落歸西方。

  天道允之。

  玄門震怒,量劫之後,兩方更加勢同水火,摩擦不斷。

  然玉帝下凡歷劫後,天庭由王母掌權,戰神瑤姬、二郎真君楊戩皆聽命於王母,麾下天兵天將洗禮一新,分屬瑤姬與楊戩麾下,各個修為高深,戰而不畏,行事滴水不漏。

  東勸玄門,西壓靈山。

  東西兩方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將天庭貿然推向對方勢力。

  僵持之際,通天聖人於元始天尊出面,直言孫悟空乃玄門聖人座下關門弟子,地位崇高,身份尊貴,絕無可能歸於佛門。

  但玄門可後退一步,將西遊量劫涉及玄門弟子的氣運拱手相讓,且承認齊天大聖孫悟空量劫所得氣運可歸西方,但功德當歸孫悟空己身。

  佛門雖失了鬥戰勝佛,所得氣運也遠不如從前預估,但聖人出面,如今局勢再糾纏也不會有更好的結果,只得見好就收,就此作罷。

  自此,西遊量劫落下帷幕。

  洪荒仙佛呈三足鼎立之勢,竟是難得平和,欣欣向榮之局。人間界公元655年,李治力排眾議,封其妃武氏為後。

  人間界公元660年,李治風疾發作,臥病在床,武后代理朝政。

  人間界公元664年,李治起草廢后詔書,欲收回武后權柄,武后於帝王面前自訴呈情,使得李治羞縮不忍,復待之如初。①

  自此,凡李治理政,便有武后垂簾聽政,天下大權,悉歸中宮。②

  二聖臨朝。

  作者有話要說

  ①上羞縮不忍,復待之如初。出自《資治通鑑》卷天下大權,悉歸中宮。出自《資治通鑑》卷開始還債,然後營養液加更的統計到今天截止啦!感謝寶貝們的營養液支持,麼麼麼啾!

  第110章

  西遊量劫之後,洪荒九洲難得消停。

  商音最近尋到了女媧,鴻鈞在須彌天裡幾乎見不到商音幾面。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事。

  提著兩罈子酒,鴻鈞走到一處瀑布邊坐下,抬手將一個酒罈子丟進了瀑布里。

  咕咚一聲,酒罈子沉入湖底,正正好砸進悟空懷裡。

  悟空睜開眼,圓溜溜的猴眼睛定定看向岸邊的鴻鈞。

  鴻鈞淡淡道:「這麼久了,還沒想明白?」

  悟空其實很想回答「沒想明白」,但他絕對相信,如果真的這麼說了,師父手裡剩下的那壇酒肯定直接丟到他猴腦袋上。

  幫他想想明白。

  悟空一言不發地抱著酒罈子游過來,濕漉漉的後腦袋浮出水面,眨了眨眼睛:「……師母不在嗎?」

  鴻鈞手上動作一頓,挑眉:「怎麼?為師不配給齊天大聖美猴王傳道解惑?」

  悟空打了個激靈,用力搖頭。

  抬手將水滴擋開的鴻鈞:「……行了,上來。」

  悟空爬上岸,本能地想甩毛,後背一僵,眼角餘光察覺到自家師父眯眼的威脅,手裡捏了個訣瞬間烘乾了毛毛。唉,猴子就是要抖毛才舒服啊!這樣真不得勁。

  悟空撓了撓自己,抱著屬於自己的那壇酒,在鴻鈞面前抱膝坐下,下巴抵在膝蓋上,仰著腦袋看鴻鈞。

  和小時候一樣的動作。

  想起從前那隻乖巧機靈的金毛小猢猻,鴻鈞神色一柔,抬手屈指,輕敲了敲悟空的腦門。

  「多大點事情便這般為難?蠢。」

  悟空捂著腦門,在指縫間偷看鴻鈞,小聲道:「師父,天道有意識這種事,應該不算啥……小事……吧?」

  洪荒生靈皆知世有天道,立誓以天道為誓,對錯由天道鑑別——可這些都是在天道無悲無喜無欲無求的基礎上。

  若是天道有意識,那便定然有私心,有私心便會有所求,有所求便必定會為所惡。

  這是所有有靈智的生靈都邁不開的必然,就連聖人都沒有意外。

  就比如這一次,悟空只要不是瞎了眼,就能看出天道對西方簡直放在明面上的偏袒。

  天道是什麼時候有意識的,佛門又是什麼時候知道的,西方又和天道達成了什麼樣的協議當然,這些悟空只是順便想了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