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5頁
就連恒生,因擔心初瑜,也幾次催促兄長早日生個侄女,好送到九如院,補太太嫁女之痛。
天佑聽了,雖記在心裡,每晚很是賣力氣,可心裡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請太醫來看過,除了心有鬱結,母親身上確實無其他不適。
只有曹顒,曉得妻子是心病,少不得將那山山水水的自在生活又描述一遍。
並非是生離死別,不過是趁著還有精力還足的時候,出去轉轉。
初瑜雖心裡並不贊成丈夫的決定,可見丈夫如此期待,到底不忍心壞了他的安排。
加上丈夫並非是真的拋妻棄子,只是想要從官場脫身而已,初瑜想了想去,便也慢慢想開了……
她精神轉好,曹府一切又恢復正常。
等到端午節後,真兒從娘家住完「對月」回來,初瑜就還是那個溫和端莊的福瑞郡主。
曹府再次張燈結彩,操辦了曹府大姑娘的出閣之禮……
第1399章 將行
東長安門外,鳴螺陣陣。
雍正皇帝率文武百官,為西征將士送行。
大將軍傅爾丹為首的出行將領,皆佩弓矢跪辭,場面分外肅穆莊寧。
雍正從御駕上下來,走到傅爾丹跟前,將頸上的朝珠摘下,親自給傅爾丹戴上。
傅爾丹激動的難以自已,哽咽著叩謝皇恩。
圍觀的王公大臣,望向傅爾丹,少不得羨慕嫉妒。
能熬到御前的臣子,多是康熙朝就出仕的官員,可像傅爾丹這樣,得兩代帝王信賴器重,卻寥寥無幾。
只有曹顒,面色平和的站在隊列中,目光卻望向傅爾丹身後跪著的一人。
這次朝廷出兵,完顏永慶以三品參將的身份隨同大將軍出征。
永慶比曹顒還年長數年,已是不惑之年,對於武官來說,若是不能再進一步,過幾年就要致仕。對於他來說,這回西征是最後的機會。
加上主將是他姻親長輩,多少還能照拂他,不會出現被排擠搶功之類的事。
旁人不知曉,曹顒卻是知道,這只是序幕,西邊要亂上數年。
鼎鼎大名的軍機處,也差不多就要成立。
永慶身後再兩行,跪著的是鄭虎,他領的是正四品都司。
他本無意仕途,因妹子早年受了委屈才捐官出仕。
這次開口央求曹顒,擠上西征名單,想要建立功勳,光宗耀祖,給子孫留爵位。
他跟隨曹顒多年,早年也是為曹家效力過的,既是有這個心,曹顒自然成全他。
出征的將領,除了傅爾丹這個受皇上器重的老臣外,多是像永慶這樣冷清多年的,或是鄭虎這樣在軍中沒甚根基的,各大王府得意門人反而鮮少在列。
宗室諸王心裡明白,龍椅上那位看似溫和,心裡對宗室始終防備。
雖說心有不甘,可也沒有人傻乎乎的出頭,只是望向怡親王時,眼中藏了不少幸災樂禍。
再得皇上重用又如何,怡親王府門下的武官,都被摒棄在西征隊伍中。
尤其是那個王全泰,早先有風聲出來,說是要為傅爾丹副手的,最後卻是不了了之……
怡親王渾然不覺,只是熟悉的人都不難發覺,原本就清瘦的身形越發佝僂的厲害,花白的髮辮,似乎越發稀少單薄……
儀式完畢,皇上鑾駕回宮,文武大臣中,禮部與兵部官員,則要前往德勝門,繼續另外一場送別儀式,其他官員則回六部衙署……
經過數年經營,戶部早已不是康熙末年那個千瘡百孔的戶部,在銀庫豐盈的前提下,難事也就變成了易事。
即便去年是大災之年,也沒有使得戶部傷筋動骨。
曹顒用兩個時辰的功夫處理好公文,其他的時間,則是動筆,草擬一篇文章,這篇的主題是「閉關鎖國」的危害。
雖說決心隱退,可總要為後代子孫中華盡份心力,曹顒便想要用個「十二策」、「十三策」之類的東西,來留下點種子。
潛移默化,只為能為世人多些眼界,不為外敵所欺辱。
這件事,他是瞞著世人做的,即便親近如蔣堅,也不知曉此事。
寫滿一張,曹顒都自己收好。
兩個月來,已經寫完四篇,《閉關鎖國之危害》、《洋人野心考》、《何以致夷論》、《世界殖民潮》。
其中,不乏有爭議之處。
要知道,歷朝歷代都有「文字獄」,滿清更勝一籌,曹顒即便有心澤披萬民,也不會讓子孫承擔這份風險。
即便筆墨無意落到旁人跟前,曹顒也不怕,因為他用了拼音。
有的時候,他也不由好笑,原來「天書」就是這樣弄成的……
落衙回家,曹顒就感到妻子心情大好。
明日,天慧出閣滿月,就要回來住對月。
「老爺衙門裡可安排好了……」初瑜一邊給服侍曹顒換下官服,一邊問道。
曹顒點點頭,道:「安排妥了,我午後再過去。給親家的禮,可預備下了?」
初瑜笑道:「早預備得了……」
曹顒想起永慶,道:「永慶那邊兒媳婦娶的急,閨女剛過門就操辦小姑婚嫁大事,怕是也累了,明兒回家歇一日,後兒就去海淀園子吧……」
初瑜聞言,不由遲疑:「老爺,過幾日,小七就要參加院試……」
曹顒道:「順天學政駐地在通州,到時候老四會帶著長生他們叔侄幾個去通州。我們留不留在城裡,倒也無所謂……」
天佑聽了,雖記在心裡,每晚很是賣力氣,可心裡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請太醫來看過,除了心有鬱結,母親身上確實無其他不適。
只有曹顒,曉得妻子是心病,少不得將那山山水水的自在生活又描述一遍。
並非是生離死別,不過是趁著還有精力還足的時候,出去轉轉。
初瑜雖心裡並不贊成丈夫的決定,可見丈夫如此期待,到底不忍心壞了他的安排。
加上丈夫並非是真的拋妻棄子,只是想要從官場脫身而已,初瑜想了想去,便也慢慢想開了……
她精神轉好,曹府一切又恢復正常。
等到端午節後,真兒從娘家住完「對月」回來,初瑜就還是那個溫和端莊的福瑞郡主。
曹府再次張燈結彩,操辦了曹府大姑娘的出閣之禮……
第1399章 將行
東長安門外,鳴螺陣陣。
雍正皇帝率文武百官,為西征將士送行。
大將軍傅爾丹為首的出行將領,皆佩弓矢跪辭,場面分外肅穆莊寧。
雍正從御駕上下來,走到傅爾丹跟前,將頸上的朝珠摘下,親自給傅爾丹戴上。
傅爾丹激動的難以自已,哽咽著叩謝皇恩。
圍觀的王公大臣,望向傅爾丹,少不得羨慕嫉妒。
能熬到御前的臣子,多是康熙朝就出仕的官員,可像傅爾丹這樣,得兩代帝王信賴器重,卻寥寥無幾。
只有曹顒,面色平和的站在隊列中,目光卻望向傅爾丹身後跪著的一人。
這次朝廷出兵,完顏永慶以三品參將的身份隨同大將軍出征。
永慶比曹顒還年長數年,已是不惑之年,對於武官來說,若是不能再進一步,過幾年就要致仕。對於他來說,這回西征是最後的機會。
加上主將是他姻親長輩,多少還能照拂他,不會出現被排擠搶功之類的事。
旁人不知曉,曹顒卻是知道,這只是序幕,西邊要亂上數年。
鼎鼎大名的軍機處,也差不多就要成立。
永慶身後再兩行,跪著的是鄭虎,他領的是正四品都司。
他本無意仕途,因妹子早年受了委屈才捐官出仕。
這次開口央求曹顒,擠上西征名單,想要建立功勳,光宗耀祖,給子孫留爵位。
他跟隨曹顒多年,早年也是為曹家效力過的,既是有這個心,曹顒自然成全他。
出征的將領,除了傅爾丹這個受皇上器重的老臣外,多是像永慶這樣冷清多年的,或是鄭虎這樣在軍中沒甚根基的,各大王府得意門人反而鮮少在列。
宗室諸王心裡明白,龍椅上那位看似溫和,心裡對宗室始終防備。
雖說心有不甘,可也沒有人傻乎乎的出頭,只是望向怡親王時,眼中藏了不少幸災樂禍。
再得皇上重用又如何,怡親王府門下的武官,都被摒棄在西征隊伍中。
尤其是那個王全泰,早先有風聲出來,說是要為傅爾丹副手的,最後卻是不了了之……
怡親王渾然不覺,只是熟悉的人都不難發覺,原本就清瘦的身形越發佝僂的厲害,花白的髮辮,似乎越發稀少單薄……
儀式完畢,皇上鑾駕回宮,文武大臣中,禮部與兵部官員,則要前往德勝門,繼續另外一場送別儀式,其他官員則回六部衙署……
經過數年經營,戶部早已不是康熙末年那個千瘡百孔的戶部,在銀庫豐盈的前提下,難事也就變成了易事。
即便去年是大災之年,也沒有使得戶部傷筋動骨。
曹顒用兩個時辰的功夫處理好公文,其他的時間,則是動筆,草擬一篇文章,這篇的主題是「閉關鎖國」的危害。
雖說決心隱退,可總要為後代子孫中華盡份心力,曹顒便想要用個「十二策」、「十三策」之類的東西,來留下點種子。
潛移默化,只為能為世人多些眼界,不為外敵所欺辱。
這件事,他是瞞著世人做的,即便親近如蔣堅,也不知曉此事。
寫滿一張,曹顒都自己收好。
兩個月來,已經寫完四篇,《閉關鎖國之危害》、《洋人野心考》、《何以致夷論》、《世界殖民潮》。
其中,不乏有爭議之處。
要知道,歷朝歷代都有「文字獄」,滿清更勝一籌,曹顒即便有心澤披萬民,也不會讓子孫承擔這份風險。
即便筆墨無意落到旁人跟前,曹顒也不怕,因為他用了拼音。
有的時候,他也不由好笑,原來「天書」就是這樣弄成的……
落衙回家,曹顒就感到妻子心情大好。
明日,天慧出閣滿月,就要回來住對月。
「老爺衙門裡可安排好了……」初瑜一邊給服侍曹顒換下官服,一邊問道。
曹顒點點頭,道:「安排妥了,我午後再過去。給親家的禮,可預備下了?」
初瑜笑道:「早預備得了……」
曹顒想起永慶,道:「永慶那邊兒媳婦娶的急,閨女剛過門就操辦小姑婚嫁大事,怕是也累了,明兒回家歇一日,後兒就去海淀園子吧……」
初瑜聞言,不由遲疑:「老爺,過幾日,小七就要參加院試……」
曹顒道:「順天學政駐地在通州,到時候老四會帶著長生他們叔侄幾個去通州。我們留不留在城裡,倒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