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果然,初瑜這邊最後使人傳話,還是吩咐收下這筆禮金。

  張義親自出來,陪著李家管事吃了半盞茶,並解釋了帳房耽擱的緣故。不外乎自家老爺清廉,不願借婚喪之事收重禮,帳房那邊人手不知李家與曹家關係,才不敢直接收,云云。

  隨後他又使人拿了上等銀封,才端茶送客……

  李衛年初上了摺子懇請陛見,得了恩旨,半月前從杭州出發,今日才京城。

  進城前,他在城外留了一晚,今早遞牌子請見。

  這次回京,君臣兩人是商議機密之事。

  江南百姓,不管朝廷如何示恩,都不忘八旗入關時在江南犯下的血債。

  歸根到底,改朝換代不可怕,可死的人多了,仇恨不是一代、兩代能化解的。

  朝廷這邊,對江南百姓也始終懷了忌憚防範之心。

  在李衛去江南「緝盜」後,就曾上過密折,對雍正說過民間百姓私下結社入教之事。

  曾被朝廷禁過的羅教,在江南之地死灰復燃。

  雖說李衛帶人摧毀了幾處法庵,抓拿了不少羅教骨幹,可卻不能遏制羅教在江南的傳播。

  君臣二人早年就此事密議,李衛認為「堵不如疏」。

  即是官府不能遏制羅教傳播,就扶持民間勢力來梳理羅教。

  雍正身為皇帝,有權力查看前朝秘檔,待看到洪門瓦解的記載後,便生了消防的念頭,要從根子裡打擊羅教氣焰。

  這次批了李衛的摺子,就是為了此事。

  在圓明園勤政殿,君臣二人,密議了四個時辰。

  連向來隨侍在御前的總管太監陳福,都被打發出去。

  陳福樂不得在值房裡歇腳,眯縫著眼睛,躺在躺椅上,享受著小太監的按腳。

  他這總管太監當的也不容易,看似風光,常侍御前,可每日裡要站大半天,日子也不好熬。

  即便曉得李衛是皇上主子器重的封疆大吏,陳福也沒有將他放在心上。

  這個李衛與那個田文鏡一樣,不過是皇上門下走狗。

  陳福雖沒讀過什麼書,可當了半輩子差,到底有幾分見識。

  不是有句老話,叫「狡兔死,走狗烹」麼?

  那兩位在皇上的支持下,「禍害」了那麼多人,能得善終才怪。

  心裡正腹誹著,就見小太監來報,李衛已經從大殿出來。

  陳福忙起身,彈了彈身上衣服,快步往大殿門口待命。

  李衛神情恍惚,腳步匆忙,沒有看到陳福,往園門子方向去了。

  落在眼中,他這行為就像是帶了倨傲,慢待陳福這個御前總管太監似的。

  要知道,就是四阿哥與五阿哥,皇子之尊,見了陳福,都要帶三分客氣。

  陳福身後的小太監不忿,嘀咕道:「這人好生無禮。」

  陳福望著李衛的背影,眼中已是帶了冷意……

  李衛的心情不算好,他並不是嗜殺之人,這幾年在江南雖以「剿匪」為業,可抓到那些多是惡霸悍匪,死有餘辜之人。

  因此,他即便手上沾染鮮血,也覺得是為了朝廷、為了百姓,問心無愧。

  扶持民間勢力,梳理管理羅教教徒,本是他的提議,本意也是想要安定地方,省的暴力壓制,激化官府與百姓的矛盾。

  不想,到了皇上這邊安排一番,他的好心就成了「惡意」。

  操作下去,固然能打擊羅教氣焰,可不知要死多少百姓。

  事到如今,除了領旨遵命,他哪裡有反對的餘地?

  李衛心生恐懼。

  回到賜宅,他便坐在椅子上發呆。

  似乎,他已經步入死局。

  皇上越來越「器重」他,他得罪的人就越來越多。

  早先雖有顧慮,可因心中無愧,他便也無懼。

  現下,他終於怕了。

  於是,就有了曹府的這份重禮……

  原本他還想著,既是曹家就董鄂氏病故之事對他心生芥蒂,那他就有自知自明,不要再近前添堵。

  畢竟,他該道歉也道歉了,再說旁的,也沒什麼意思。

  可事到如今,他不得不為兒女做打算。

  他可以做皇上門下「走狗」,做皇上手中的「剔骨刀」,可是他不能不給兒女安排一條後路。

  今日陛見,說的是正事。

  他已經定下主意,等出京前,再陛見皇上時,就將曹李兩家的婚約定下。

  若是曹家覺得李家用次子求娶是高攀,那他就給長子求娶好了……哪怕讓長子等上三年,只要能多份庇護,他也認了……

  第1397章 親上加親

  簡親王府,上房裡一片歡聲笑語。

  盛裝的宗室福晉、夫人,完顏永佳娘家的諸位舅太太,還有簡王府的姻親故舊家的女眷,在正日前兩天過來添妝。

  照理說,簡王府只有真兒一個嫡出格格,又是完顏永佳唯一血脈,陪嫁預備得多麼豐厚也不意外。

  誰想到,露在外頭的只算中上,數量上也沒有眾人預想的那樣豐厚。

  宗室女眷中,有年長的,彼此對視一眼,曉得完顏福晉如此預備,是不願越過福瑞郡主。

  可福瑞郡主當年出閣時,不過是郡王府的記名嫡女,只因是皇孫女,才得了郡主封號;六格格可是親王府唯一嫡出的格格,身份論起來比福瑞郡主當年要高得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