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我越發不懂了,他卻說:「不早了,你也睡吧,明兒還有事要忙。」我拿燈走到外間,收拾好後躺下,卻明明聽見裡面一直都有翻轉之聲。
君如海一直到七天後才下葬。出殯那天,所有下人都去臨松軒跪送,一直跪到送葬的人回來才准起來。我的膝蓋都直不起來了,幸好栽桐偷偷過來扶了我一把。
君夫人蒼老了很多,用「枯槁」這詞兒來形容她一點兒都不為過。幾天不見,她的頭髮枯白,臉色蒼白,穿著白孝衣站在院中間,讓人覺得陽光很刺眼。雖然她以前打過我,現在我卻很同情她。人生有三大不幸,其中之一便是中年喪偶。我突然想起君聞彩出嫁前引蘭偷偷告訴我的一些話,君夫人也著實可憐,雖是一家之母,卻連自己女兒的婚事都保不住,做母親的心可想而知。現如今老伴兒也沒有了,往後的日子該如何悽苦——只剩下君聞書了。人生三不幸的白髮人送黑髮人,我當時還沒想到。
府里更靜了,死一般的靜。君聞書送完靈柩回來就病倒了,發燒、頭暈,還腹瀉,郎中來了幾次都不見好,人看著越來越憔悴,我日夜陪在床邊,端茶餵飯,唯恐有什麼疏漏。聽說君夫人更是倒在床上起不來,一時府里有些亂。侍槐有點兒熬不住,每天過來悄悄說些下人間流傳的話,開始只是些神神鬼鬼的,後來慢慢地變成了君家要倒的傳言,侍槐甚至親眼見到有人往外偷東西。
我知道這時候人心最容易亂,平日受壓制的小人容易趁火打劫。看看君聞書的樣子,覺得實在到了非說不可的程度。我問了侍槐,夫人那裡到底怎麼樣?侍槐說:「我偷偷聽引蘭說其實無大礙,就是每天不起來,只躺著流淚。」
我再看看君聞書,意識是清醒的,只是非常虛弱,但眼前也得強撐著了,畢竟他是君家的正主,我即便想出頭管管,誰服我?我瞅著君聞書喝了藥,便走過去問:「少爺,要不要我扶你出去曬曬太陽?」
君聞書臉色蒼白,搖了搖頭。
「少爺還是出去吧,見見太陽也好。我扶你出去,我們找個陰涼地兒。」六月了,太陽有些毒。君聞書想了想,點點頭。
我在茉莉花叢下鋪了張榻,扶他坐下了,給他蓋上小被。茉莉花香不斷飄來,有小蜜蜂來回嗡嗡地跳著舞,在花叢中飛飛停停的,風吹過,花兒微微顫著,看著也讓人舒心。
「出來是好。」君聞書抿著嘴盯著那些穿來穿去的小蜜蜂,臉色舒展了一些。我遞了菱角紅棗羹過去,他接了慢慢地喝了。我把空碗擱在旁邊,看了看他的臉色,才輕聲問:「少爺可好些了?」
君聞書搖搖頭,聲音微弱,「還是那樣兒,就不見好。」他瘦了許多,顯得顴骨高了。
我猶豫了一會兒,慢慢地說:「少爺不見見幾邊管事的?」
君聞書扭頭看著我,我儘量輕描淡寫地說:「少爺養幾天倒沒什麼,那邊夫人也累著,眼瞅著府里有些事下人們也不敢做主,少爺不管管?」
君聞書轉過頭看茉莉,賭氣般地說:「一會兒也不讓歇麼,我是不是被上了套了?」
我趕緊賠笑,「少爺言重了,司杏只是說……」
君聞書抬了抬手,「我知道,壓不住的東西都起來了。」
我閉上嘴,他既知道,我就點到即止。坐了一會兒,君聞書自言自語道:「好些日子沒見我娘,也該去問個安了。」他轉頭看看我,一會兒又說,「罷了,這時候你就別去了,我帶了侍槐去。」
君聞書十八歲了,即便在現代也是正兒八經的成年人了,更何況是在古代。他,真是成年了。
傍晚,我背著人悄悄地拿了些紙錢、紙錠在僻靜處焚了,又潑了些熱湯水,暗自禱告了幾句。古規不敢說有沒有用,總是該尊敬的。君如海也許真的陰魂不散,那就送送吧。無論是不是君聞書對不起他,君家都是他的家業,君聞書也是他的兒子。君家也好,君聞書也好,都算他在這世間的延續了。送送他吧,別圍著君府轉,活人還是要好好活的。
當看到讀者們留言說要司杏要幸福時,心裡很感動,就像是有人在不斷地對我說:「南適,你要幸福。」
通常我們祝福一個人,總是說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恭喜發財,只有在最動情時才會說祝你幸福。在我寫故事時,總能不斷聽到讀者這樣說,自己也很感動。
寫這樣一個故事,離我最開始的初衷差得很遠。其實最初就是想寫個輕鬆的灰姑娘遇上王子的故事。因為沒有大綱,也就是隨性地寫,寫著寫著,就成這樣子了。自己回頭看時都有點兒唏噓不已,因為那些人早已不是我腦中的幻象,而是真正的人。他們在他們的生活中行走,有他們的喜、怒、哀、樂,苦、辣、酸、甜。而我和大家一樣,不過是冷眼旁觀者而已。
要幸福。幸福其實與外在沒有多大的關係,而是內在的。幸福是什麼?只是自己的感覺。在這個文里,你或許能說出誰最悽慘,但你很難說誰最幸福。像文中司杏說的,「幸福,定義各有不同,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標準。」
但我們還是努力地追求幸福,我們自己的幸福。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目標無非就是這兩個字。因此,在遇見挫折時我們會有勇氣,在遇見不遂心時我們會包容。因為,我們想要幸福。於是,才有不斷地努力、不斷地調整,不斷地希望又不斷地失望,復又不斷地希望自己能幸福。
君如海一直到七天後才下葬。出殯那天,所有下人都去臨松軒跪送,一直跪到送葬的人回來才准起來。我的膝蓋都直不起來了,幸好栽桐偷偷過來扶了我一把。
君夫人蒼老了很多,用「枯槁」這詞兒來形容她一點兒都不為過。幾天不見,她的頭髮枯白,臉色蒼白,穿著白孝衣站在院中間,讓人覺得陽光很刺眼。雖然她以前打過我,現在我卻很同情她。人生有三大不幸,其中之一便是中年喪偶。我突然想起君聞彩出嫁前引蘭偷偷告訴我的一些話,君夫人也著實可憐,雖是一家之母,卻連自己女兒的婚事都保不住,做母親的心可想而知。現如今老伴兒也沒有了,往後的日子該如何悽苦——只剩下君聞書了。人生三不幸的白髮人送黑髮人,我當時還沒想到。
府里更靜了,死一般的靜。君聞書送完靈柩回來就病倒了,發燒、頭暈,還腹瀉,郎中來了幾次都不見好,人看著越來越憔悴,我日夜陪在床邊,端茶餵飯,唯恐有什麼疏漏。聽說君夫人更是倒在床上起不來,一時府里有些亂。侍槐有點兒熬不住,每天過來悄悄說些下人間流傳的話,開始只是些神神鬼鬼的,後來慢慢地變成了君家要倒的傳言,侍槐甚至親眼見到有人往外偷東西。
我知道這時候人心最容易亂,平日受壓制的小人容易趁火打劫。看看君聞書的樣子,覺得實在到了非說不可的程度。我問了侍槐,夫人那裡到底怎麼樣?侍槐說:「我偷偷聽引蘭說其實無大礙,就是每天不起來,只躺著流淚。」
我再看看君聞書,意識是清醒的,只是非常虛弱,但眼前也得強撐著了,畢竟他是君家的正主,我即便想出頭管管,誰服我?我瞅著君聞書喝了藥,便走過去問:「少爺,要不要我扶你出去曬曬太陽?」
君聞書臉色蒼白,搖了搖頭。
「少爺還是出去吧,見見太陽也好。我扶你出去,我們找個陰涼地兒。」六月了,太陽有些毒。君聞書想了想,點點頭。
我在茉莉花叢下鋪了張榻,扶他坐下了,給他蓋上小被。茉莉花香不斷飄來,有小蜜蜂來回嗡嗡地跳著舞,在花叢中飛飛停停的,風吹過,花兒微微顫著,看著也讓人舒心。
「出來是好。」君聞書抿著嘴盯著那些穿來穿去的小蜜蜂,臉色舒展了一些。我遞了菱角紅棗羹過去,他接了慢慢地喝了。我把空碗擱在旁邊,看了看他的臉色,才輕聲問:「少爺可好些了?」
君聞書搖搖頭,聲音微弱,「還是那樣兒,就不見好。」他瘦了許多,顯得顴骨高了。
我猶豫了一會兒,慢慢地說:「少爺不見見幾邊管事的?」
君聞書扭頭看著我,我儘量輕描淡寫地說:「少爺養幾天倒沒什麼,那邊夫人也累著,眼瞅著府里有些事下人們也不敢做主,少爺不管管?」
君聞書轉過頭看茉莉,賭氣般地說:「一會兒也不讓歇麼,我是不是被上了套了?」
我趕緊賠笑,「少爺言重了,司杏只是說……」
君聞書抬了抬手,「我知道,壓不住的東西都起來了。」
我閉上嘴,他既知道,我就點到即止。坐了一會兒,君聞書自言自語道:「好些日子沒見我娘,也該去問個安了。」他轉頭看看我,一會兒又說,「罷了,這時候你就別去了,我帶了侍槐去。」
君聞書十八歲了,即便在現代也是正兒八經的成年人了,更何況是在古代。他,真是成年了。
傍晚,我背著人悄悄地拿了些紙錢、紙錠在僻靜處焚了,又潑了些熱湯水,暗自禱告了幾句。古規不敢說有沒有用,總是該尊敬的。君如海也許真的陰魂不散,那就送送吧。無論是不是君聞書對不起他,君家都是他的家業,君聞書也是他的兒子。君家也好,君聞書也好,都算他在這世間的延續了。送送他吧,別圍著君府轉,活人還是要好好活的。
當看到讀者們留言說要司杏要幸福時,心裡很感動,就像是有人在不斷地對我說:「南適,你要幸福。」
通常我們祝福一個人,總是說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恭喜發財,只有在最動情時才會說祝你幸福。在我寫故事時,總能不斷聽到讀者這樣說,自己也很感動。
寫這樣一個故事,離我最開始的初衷差得很遠。其實最初就是想寫個輕鬆的灰姑娘遇上王子的故事。因為沒有大綱,也就是隨性地寫,寫著寫著,就成這樣子了。自己回頭看時都有點兒唏噓不已,因為那些人早已不是我腦中的幻象,而是真正的人。他們在他們的生活中行走,有他們的喜、怒、哀、樂,苦、辣、酸、甜。而我和大家一樣,不過是冷眼旁觀者而已。
要幸福。幸福其實與外在沒有多大的關係,而是內在的。幸福是什麼?只是自己的感覺。在這個文里,你或許能說出誰最悽慘,但你很難說誰最幸福。像文中司杏說的,「幸福,定義各有不同,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標準。」
但我們還是努力地追求幸福,我們自己的幸福。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目標無非就是這兩個字。因此,在遇見挫折時我們會有勇氣,在遇見不遂心時我們會包容。因為,我們想要幸福。於是,才有不斷地努力、不斷地調整,不斷地希望又不斷地失望,復又不斷地希望自己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