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長慶公主向武德帝自首了“後院殺人案”、主動將側郎楚暉交給大理寺審訊,長慶公主府就算是主動站上了風口浪尖,對清查後院之事也就毫無牴觸阻攔之意。

  有長慶公主俯首認錯、主動配合的表率,其餘人等便是心有不甘,也只得束手認命,搜宅因此而格外順利,預計中的頑抗與衝突並未出現。這無疑也算長慶公主趙宜安在此事中無意間做出了不小貢獻。

  全城搜宅從四月中旬開始,到五月初便順利結束。經歷了一場針對官員、勛貴、宗室的全城搜查,京中的民生並未受到明顯衝擊,一派欣欣向榮。

  只是經過這次聲勢浩大的全城搜宅,不但官員、勛貴、宗室,就連市井間的普通百姓也明白了朝廷破舊立新的決心。

  關於這件事的消息從四月下旬開始逐漸蔓延出京,及至各地州府都街知巷聞。

  在朝廷有意大張旗鼓地宣揚下,舉國上下都看懂了此舉的震懾與提醒之意:往後與從前不同了。不管是大錯小錯,也不論世家貧民,凡律法明文有載不能做的事,做了就會按律付出代價。

  大周建制到了第五年,所謂“律法的威嚴”這才真正開始深入人心。

  對有強烈銳意革新之志的儲君趙絮、對渴望擊碎陳腐舊框、開創嶄新盛世的改革派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開局。

  完成搜宅後,大理寺忙著審結長慶公主府後院殺人案;御史台忙著彈劾被查出後院人逾數的官員、勛貴、世家;京兆府忙著將重新稽核的人口造冊呈交戶部;戶部忙著將此次稽核出有漏報、瞞報人口而少叫賦稅的人揪出來補稅……

  而武德帝與儲君忙著處置此次搜宅查出問題的人,同時還要頭疼搜宅前後暴露出的機構冗餘、各部職能混亂重疊的嚴重問題。

  總之,在如此風起雲湧、熱火朝天的大勢下,“信王趙誠銳自請聖諭讓王爵於世子”的事在朝中竟就顯得沒多大分量。

  第八十三章

  武德五年五月十三,徐靜書與趙澈在信王府內行“文定之禮”, 大婚之期則定在九月初九, 這樁婚事便算是正式議定。

  按照武德帝與信王趙誠銳密談的約定,趙澈將在大婚前三日行襲爵典儀, 之後以王妃之禮迎娶徐靜書。

  雖內城與信王府都未對此事大肆宣揚,卻也沒刻意隱瞞, 消息很快傳遍京中。

  坊間對此議論頗多,大都集中在感嘆徐靜書這個小御史真是交了天大好運,平白從“投親”變“成親”。

  對這些言論, 趙澈氣得想打人, 徐靜書倒是平靜得可怕。

  文定之禮後, 她照舊還是與趙蕎一道住在柳條巷的宅子裡,每日認真當值, 休沐時便窩在家中看書, 旁人的好奇與探詢全交由趙澈去應付。

  全城搜宅結束後的御史台忙得雞飛狗跳, 同僚們得知這個消息後, 大多只是簡單向她表達了祝福, 也沒閒功夫打聽什麼。

  只沐青霓與申俊險些下巴掉落,總算明白當初徐靜書在他倆面前說的那個“朋友”就是她自己。

  不過御史台所有人都忙得不可開交,要彈劾的人實在太多, 沐青霓與申俊都被抽調去協助秉筆御史做彈劾準備, 每日忙得宛如陀螺,累得只能對徐靜書哼哼兩聲,倒也沒精神多說什麼。

  而徐靜書很快就發現, 自己在不知不覺間似乎成了整個御史台都察院最閒的一個,連進內城當班的次數都被排得越來越少。

  不過這個變化並沒有出乎她的預料,所以她在人前始終笑容得宜,做事勤勤懇懇。不必進內城當班,閒在都察院時,便默默去記檔房翻看往年彈劾的案例記檔。

  回去面對趙蕎,甚至休沐時候面對趙澈,她看上去與以往也沒什麼不同。

  但趙澈知道,她只是將苦澀與煎熬都藏了起來。

  *****

  五月廿八,忙到焦頭爛額的趙澈抽出一日,與徐靜書一道去了京郊広嚴寺。

  広嚴寺算是皇家寺院,皇室宗親平素禮佛都會來此,但也不禁止百姓前來參拜,因而終年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

  徐靜書倒不是什麼信眾,只是單純想來看看而已。

  広嚴寺離她曾經求學的明正書院不遠,約莫就隔著兩三里地。因香火鼎盛,加之書院學子們也時常過來遊玩,商販們便瞅准了這商機,自發在此形成了小小市集。

  市集上並不見什麼奇珍異寶,多是禮佛用的鮮花素果、能飛上天的祈福燈、能放下河的蓮花盞、消災風箏之類的,也有一些攤子買點吃吃喝喝、零嘴小食。

  這些東西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沒什麼稀罕,圖個熱鬧罷了。可對徐靜書來說卻有些新奇。

  她眉開眼笑,好奇地打量著広嚴寺外這雖小卻熱鬧的市集:“以往在書院念書時,總聽同窗們說這裡很好玩,我卻一次都沒來過。”

  趙澈聽得心疼,伸手輕輕捏了捏她的指尖:“瞧瞧有什麼想買的?”

  徐靜書被火燒似地將手背到身後,紅著臉瞪他:“大庭廣眾的,不、不要隨便牽小手。”

  趙澈無辜臉:“我哪裡‘牽’了?我只是‘捏’……”

  “閉嘴!”

  覷見旁側幾位學子模樣的少年少女笑嘻嘻看過來,徐靜書羞到頭頂冒煙,邁開大步溜進市集裡熱鬧的人群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