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驚詫自己的想法,王定武懵地回頭,看見又一個流民倒在了路上。他狠心的移開目光,壓低聲音問後面的軍師:「這些人,嶺南還能不能收容?」

  他知道這是一個冒險的事情,他不是沒有見過被流民攻占的城市是怎麼樣的,但他想著嶺南之前還在招收人手,現在這些人要是也能容納,那拉他們一把也是好的。

  王松看著文弱,然而說的話卻是斬釘截鐵道:「將軍,你看他們的眼神就知道這已經是走到末路了。來的路上,下官聽說已經有人吃人了。這些人已經算不上人了。招去嶺南只會給郡主給嶺南帶來麻煩。」

  第119章

  麻煩,沒有想到有一天他們的百姓也會變成麻煩。

  但是看著這些眼裡的兇狠,王定武也知道王松說的對。已經喪失人性的就不能稱之為人,帶去嶺南就是給帶去麻煩。

  王定武收起自己的婦人之仁,快速打馬從這些人身邊經過。

  就走他離開這群流民不到一刻鐘,後面便紛紛趕來了一群手拿著斧頭農具的人,看著遠去的隊伍憤恨不已。

  「你們怎麼回事,不懂把人拖住嗎?現在人走了,我們吃什麼?好不容易才遇到條肥羊,竟然都給放跑了。」領頭的人惡狠狠地看著這群流民。

  目光掃過他們瘦骨嶙峋的身軀,眼裡竟然閃過一絲貪婪。仿佛這些不是人,而是散發著香味的肥肉。

  王定武輾轉在北方各個府城,找了一批又一批自己的好友、下屬、同僚。還活著的或窮困潦倒、或艱難度日,少數的落草為寇也不敢再與他見面。

  王定武沒有辦法,他理解這些人的做法,但不能夠接受昔日和自己一起保家衛國的人,現在轉身成為迫害百姓的匪盜。但他更知道這是朝廷的不作為,所有人都是逼不得已。

  他痛恨自己,也痛恨這個朝廷,只能帶著女兒的希望遊走在大齊的各個地方。

  京都京郊外,原來的工部尚書柳湖文正閒賦在家。

  工部尚書已經是六部的頂峰了,再往上就是丞相,權利不可謂不大。尤其是在先帝時期,因為大興土木興建宮殿,工部很是收到重用。然而好景不長,自從先帝駕崩後,各州府藩王反叛,新帝登基已經將國庫掏空,再也沒有錢興建這些了。

  所有人都在可惜,尤其是柳湖文的對頭們,更是幸災樂禍他離開了權利的中心。但柳湖文看著現在天下的亂象,已經在想怎麼樣才能辭官找個安穩的地方安享晚年了。

  就在這個時候,已經好幾年沒有聽過的名字突然中下人的嘴裡傳來。

  「啊大,你剛剛說什麼?誰在外面求見?」柳湖文掏了掏耳朵問道。

  「老爺,是王將軍,王定武將軍來了。在門口求見呢。」啊大見著自家老爺粗魯的模樣已經習慣了,再一次向他稟道:「就是前幾年一回京就找您喝酒那位將軍,後面被貶去嶺南的那個。」

  「哎喲,」柳湖文一驚,頓時動如脫兔般沖向門外,看著門口熟悉的好友,一拍大腿直呼:「我的個賊老天,你個老傢伙竟然還沒有死啊。」

  「哈哈哈哈哈,你這個老傢伙還沒有死呢,老夫怎麼可能先去呢?」聽著老友熟悉的話,王定武哈哈哈大笑,手一拍上對方的肩膀就道:「老夫在嶺南過得不知道有多好,看看我這身肉這臉色。再看你這現在住的,嘖嘖嘖,過得不太舒服吧?」

  柳湖文這才將人好好的打量一番,這不看不要緊,一看還真是。原本與自己同齡的人,在西北風裡來雨里去看著比自己老上十歲,現在看起來卻是比自己禍害年輕不少。眉眼間也沒有憂愁,看著竟然像個中年人一般。

  柳湖文嘖嘖稱奇:「都說嶺南是南蠻之地,就連流放的人都不願意去。怎麼你去了倒是像個風水寶地,還年輕了不少?」

  「嶺南可不是什麼蠻夷之地,現在的嶺南在我閨女的治理下,那就是京都都比不上。」王定武拍了拍胸膛道:「怎麼樣,老夥計,你在京都待不好,不如跟我去嶺南養老?現在嶺南什麼都不缺,就缺你們這種讀書厲害還能做東西的人。用我閨女的話說,那就是高技術人才,去到嶺南是能最好的待遇的。」

  「感情你這傢伙是要來挖牆腳的?」柳湖文瞭然了。

  不過看著對方的變化,再對比現在大齊尤其是京都的烏煙瘴氣,柳湖文心中還是有些好奇的詢問道:「不如你和我說說嶺南是個什麼樣子?我們這些人,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長安、洛陽、江南這些地方,嶺南還真沒有多少了解。」

  「那好啊,把你的好酒拿出來,聽我和你說嶺南的風土人情,保證你聽了就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去。」王定武自豪道。

  兩人以前就是酒搭子,時隔多年再見面,一下子酒癮就上來了,紛紛拿出珍藏的好酒,一邊喝一遍聊起了自己近幾年的經歷。

  從大齊的、京都的,藩王世家的,再到嶺南的。王定武知道了大齊現在混亂的局勢離不開世家在裡面推波助瀾,其中崔家和王家還有盧家成三足鼎立的關係,誰奈何不了誰。

  而各位藩王中最早起來反抗的淮安王,因為有淮南王的暗中支持,勢力日益壯大,已經成了割據一方的豪傑。但奈何位置不好,與匈奴接壤。不但要應對大齊的討伐,還有提防北邊的匈奴,堅持得十分困難。

  王定武作為鎮守西北幾十年的將軍,其實很佩服淮安王。要不是有他在,匈奴起碼還會再往前走,到時候就不是河西四郡丟失了,說不定連長安等地也會丟失。而淮安王在缺糧少食的情況下還堅持和匈奴抵抗,值得大齊所有人的敬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