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先拿下了東凌,討得父皇歡心,再回京呈報上稟邊境處調查所得。那些細作報的消息,將會在羅大人的罪證里得到一一證實。再加上刑部已然取得羅大人慾殺梁大人的罪證,為何刺殺,自然是羅大人自己去不了茂郡,恐梁大人去了之後查出些什麼來。」

  簡直天衣無縫,毫無破綻。

  羅鵬正不得不承認,這布局巧妙,計策高明。「那刑部未查到,殿下又是如何查到的?」

  「刑部是按梁大人給的線索查羅大人,我是查的梁大人,雖然查出的東西不一樣。羅大人,茂郡離京城甚遠,我們坐在此處得到的消息都是滯後許多,如今梁大人的計策也不知實行得如何,他何時再拋出繩來將羅大人緊緊綁住,這個我們也未可知。羅大人當抓緊時機,搶先下手,擺脫困局。」

  於是羅鵬正來見了皇上。他被蕭珩沂說服了。計劃是這樣的,羅鵬正先來探探正明帝的意思,讓皇上相信這事非同小可,並非權臣派系爭鬥。而是逆臣謀反,借用爭鬥掩飾布局。此事須得暗查深究,確保涉案眾人逃脫不得。而且這個領頭查案的,須得是個中立公正的人。蕭珩沂到邊境與梁德浩周旋查探取證,而羅鵬正自己留在京城壓制梁德浩那一派系的人馬,讓他們不得從中搗鬼,暗助梁德浩行事。

  蕭珩沂還說,若他能前往,可藉此事幫羅鵬正拉攏龍大。此事中龍大也定是受害一方,羅鵬正藉此多一盟友,豈不是好。

  當然好。羅鵬正自然也是看中龍大,但梁德浩與龍家關係素來親密,他從前也只能將龍大視為對方陣營,若能藉機拉攏過來,當然再好不過。不止龍大,羅鵬正覺得若是扳倒了梁德浩,朝中許多人與事都將不一樣了。

  「臣以為,由二皇子領頭查辦比較適當。二皇子聰慧英明,定能看出這些事裡的玄機。再有,茂郡那頭如今不知是何情形,到了那處,得有個壓得住的身份。哪個官臣去都恐怕不能勝任。再派巡查使?哪個巡查使權勢更大?這恐怕會引起梁大人警覺,將事情掩蓋了。」羅鵬正與正明帝一番討論後,終於提出了人選。

  正明帝果不其然反對了:「我倒是知道,珩隆與愛卿走得頗近。」

  羅鵬正忙道:「皇上明察,二皇子全心向著皇上,素來以能為皇上解憂而歡喜。他定全力以赴,公正斷案。」

  羅鵬正越是夸蕭珩隆正明帝就越是不放心了。這事情里,如今他還沒有決定要相信誰。梁德浩與羅鵬正兩個都是重臣,兩個都指責對方謀反,兩個都有證據。羅鵬正的證據更誇張些,他擺出了「自己謀反的證據」,說這是梁德浩準備的。

  有可能是梁德浩準備的,也有可能是羅鵬正看梁德浩已經揭穿了他,而不得不先聲奪人,反咬一口。

  這事情務必得認認真真查究。不偏幫任何一方,不放過任何一人。將朝堂上的波瀾壓到最小,不造成大亂子才好。

  正明帝道:「這般吧。讓三皇子去。他與梁大人也沒什麼大交情,該會公正判斷此事。你拿來的這些證據也得查,既是布置了這許多,總會有些線索源頭。你擔心刑部走漏風聲,擔心御史台有失公允,那麼這事由朕親自來督查。朕倒要看看,誰敢串通謀反,誰敢給反賊通風報信。」

  羅鵬正心中暗喜,叩首道:「皇上英明。臣遵旨。」

  如此這般,蕭珩沂得了皇令,要到茂郡和平南郡督查謀反一案去了。正明帝沒有大張旗鼓宣揚此事,囑咐蕭珩沂低調行事。

  蕭珩沂很快帶兵上路,臨走悄悄與龍二招呼了一聲。龍二晃著腦袋:「莫與大哥說你幫他找了盟友,他最煩羅丞相了。」

  蕭珩沂沒好氣:「不增加些籌碼,如何確保羅丞相一定順我之意。他拿了證據,轉頭讓二哥立功去,我成橋板子了。」

  「是是,殿下英明。」龍二誇讚的語氣非常真誠。讓蕭珩沂白他一眼,踏上征程。

  通城裡,龍大拿到了石靈崖的軍報,面色凝重。「馬將軍被斬首了。」這是可預料的結果,但真的發生時,他仍覺得不好受。

  安若晨過去抱住了他的腰,試圖給他安慰。

  「他是位漢子,忠義勇猛。澤清說,他衝進陷阱之時,已知中計,他還有機會逃脫,卻為了救手下兵將,殺到了最後,方才被俘。」龍大嘆息。

  「若是逃脫了,也會被藉機處置的。」安若晨道:「他與將軍一樣,會讓反賊覺得是個隱患,不除不安心。」

  龍大點點頭。

  這確是事實。走到這步,他確是個大隱患了。所以魯升殺了馬永善,確保東凌與大蕭會開戰,這是除掉他的好時機。而他如今還不知道京城那頭的進展如何,而石靈崖一如所料,楚青被制住了。魯升藉口防止南秦陰謀,趁亂局之時入侵石靈崖,要求眾兵將原地戒守,不得發兵茂郡。

  要揭穿陰謀,得先保自己平安,保安若晨平安。京城也罷,石靈崖也好,要等到他們支援,怎麼都得想法撐到解局的那日。

  也許他們還能有時間,如果德昭帝這步棋走得夠快……

  門外忽有衛兵報,「將軍,東凌宣戰了!」

  好吧。不如魯升送人頭的速度快。

  龍大應了一聲,有些無奈。若他是東凌主將馬永念,收到兄長馬永善的首級也定要宣戰,可不會慢吞吞等皇帝的旨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