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靜緣師太:作者,你應該讓我做主角,你這文才會有人氣。

  作者:為啥?

  靜緣師太:從

  第一章 能殺到最後一章,誰逼我嫁,殺了。誰欺負我妹,殺了。懷疑誰是細作,殺了。敵國來犯,殺了。將軍不娶我,殺了。這樣才大快人心,才爽氣。

  作者:……那角色只有兩種人嗎?

  靜緣師太:好人與壞人?

  作者:被你殺的和你不殺的。

  靜緣師太:這麼說也沒錯,這樣才好看啊。你考慮一下?

  作者:……(小小聲)其實我在考慮師太你的結局啊……

  靜緣師太:怎麼死嗎?哼哼,你試試,看是我的劍快還是你的筆快!

  作者(抱頭逃竄):我是用鍵盤的,師太。

  第166章

  錢世新很不滿。今晚這行動既莽撞又無理,不但捕風捉影風險極大,且擾民生怨,日後定留話柄。

  錢世新坐在長寧街口的一處茶莊裡,看了看他對面正從容品著茶等消息的魯升。

  錢世新很熟悉魯升,應該說他覺得很熟。因為當初過來與他接觸,拉他入伙的人,就是魯升。這個過程並不簡單,錢世新也不是這麼沒警惕輕易就胡亂應事的人。幾番接觸,又經了些事,再三思慮,再加上最後見了見做主的人,這才讓錢世新下定了決心。

  此後數年裡,許多消息,許多安排,都是魯升派人與他接洽。魯升是京城高官,比起姚昆來那又是高了一級,錢世新與魯升建立了交情,往來頻頻,這也讓他舒暢愉悅,自覺身份地位也高了一等。京城裡的許多安排,錢世新甚至比姚昆知道得更早更多。

  但直到今天,錢世新才覺得自己並不真正了解魯升,又或者該說他從來沒有往別處想。畢竟他們是同一條船上的人。誰也不能讓誰不好過,不然就真的誰都不好過了。

  所以錢世新聽從了魯升的指示,除掉了白英。計劃便是如此的,既除掉姚昆,又除掉白英,兩個在大局中礙手礙腳的障礙就掃清了。

  只可惜,姚昆未死。非但不死,還得到了龍大將軍的保護。錢世新初見魯升趕到時覺得魯升會對付姚昆與龍騰,但如今他滿心怨氣,他覺得魯升若不是要故意打壓他,便是完全未將他放眼裡,絲毫不替他考慮。

  他明明已經說得明白,屠夫要殺他,但因托他辦事,留他一命。他不可輕舉妄動。雖一直仍在追查屠夫的下落,但更多的是為了掌握屠夫的行蹤與意圖,好確保自己的安危。待條件合適時,再仔細謀劃,一舉將屠夫除掉。

  條件合適,並不是指在屠夫發現有人跟蹤後立即憑猜測推斷居處圍剿於她。這般無論剿不剿得成,屠夫都一定會把這筆帳算到他的頭上。如此驚擾百姓,百姓也會把這筆帳算到他頭上。讓他的捕頭衙差打前鋒搜捕殺手,訓練有素的軍兵卻在外圍守株待兔,把誰推去送死一目了然。衙門當差的那些人原本就對在衙府里大開殺戒的師太心有餘悸,如今這般安排,他們自然也會不滿,這筆帳當然是算到他錢世新的頭上。

  錢世新覺得,屆時他名聲毀了,百姓不再擁戴,而手下人對他心生怨氣,不好使喚,屠夫磨刀霍霍,要取他性命。別說什麼未來的仕途大計,他能多活幾年,不被朝廷尋機罷官便不錯了。

  錢世新再看了看魯升,試探道:「大人,若是搜捕沒有結果,大人可有後續的計劃?」

  魯升慢條斯理地喝了口茶,正待說話,卻聽得安水街方向傳來響鑼之聲,「鐺,鐺,鐺」的一連數響,他們離得遠都聽得清楚,怕是安水街裡頭的聾子都會被吵醒了。

  錢世新臉色微變:「軍方的人。定是蔣松的人馬。」

  魯升仍不著急,道:「他們頗是吵鬧啊。」

  錢世新道:「紫雲樓那處要橫插一腳,怕這行動不好辦了。」

  「怎會不好辦?好辦的很。難不成他們還會幫著敵國細作殺手不成?他們喜歡湊熱鬧,便來湊好了。人手更多,那屠夫更無路可逃,拼殺起來,死得更是理所當然。」

  「怕只怕屠夫並不在裡頭。」

  「就算不在,她也會來的。」魯升道:「畢竟這麼大的動靜,又是在她發現被跟蹤的地方,她總得瞧瞧怎麼回事。她會來找你的。」

  錢世新心裡一冷。果然如此,所以讓他過來與他一起坐這兒,是讓他當餌吧?

  錢世新笑了笑,為魯升倒了杯茶。魯升自己倒也不怕,敢陪他這餌坐在一塊,只是若屠夫真是來襲,這周圍全是魯升的兵將,他們會護著魯升,自己呢?錢世新若無其事道:「但願屠夫早點來,給咱們省些事。」

  但是等了半天,靜緣師太沒瞧見,搜查也未有什麼結果,倒是肖明和賈威過來了,一起過來的還有魯升那邊的衛兵隊長。

  肖明還是那套說辭,因為事先並不知道衙門有這般的行動安排,他們以為是匪類擾民,所以擊鑼示警。且衙差們搜查手段魯莽,呼喝踹門驅趕等等,已經驚擾了百姓,因此他們也才會誤會。如今誤會解除,但為免匪類趁亂行惡,他已派人去通知了蔣松將軍,這些街區內,得加強巡衛方好。他們的騎兵、巡衛兵士已經集結,在蔣將軍有新的指令之前,他們願配合衙門行動。

  魯升微笑著聽肖明說話,看戲似的。錢世新知他的意思是讓自己處置這事,於是謝過肖明。稱事態緊急,未來得及與蔣將軍協商,確是疏忽了。又鄭重介紹了魯大人。稱此剿匪事關重大,魯大人親自坐鎮督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