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城中的細作組織整個大清理。你可記得從前教你的,徐媒婆死後,她那些姑娘們就都不敢再用了。一個聯絡頭子與其下面的探子結成的關係是需要時間和條件的,要確認能把人拿捏穩了,才敢用。一旦聯絡頭子出了問題,探子方面多少都要清理調整。有些棄而不用,有些滅口清除。你再想想,劉則死後,閔公子暴露了,他就再沒有出現。」

  「這我知道,將軍說過必得再換個掌事的來。」

  「那個時候,南秦和東凌使團在茂郡被刺殺了。」

  安若晨懂了:「出了亂子,就用更大的亂子來轉移注意,趁機清理調整。」

  龍大道:「所以,若唐軒真是解先生,那很快就要打仗了。」

  安若晨皺起眉頭:「曹先生告訴了將軍有用的情報嗎?」

  龍大握著安若晨的手,與她認真說緣由。二十多年前,南秦皇帝考慮傳位,當時有兩個爭位非常激烈的皇子,一個是輝王,一個是宣王。據說皇上有意傳位給宣王,於是輝王利用老皇帝對大蕭嚴控鐵石資源的不滿提議發動戰爭,爭奪礦區,滅掉大蕭。這個提議正中南秦皇帝的下懷,他轉而對輝王青睞。那一戰他們布局數年,一面假意與大蕭結盟交好,甜言蜜語,一邊暗自練兵準備,然後毫無徵兆突然宣戰,揮兵直入。大蕭並未設防,措手不及。

  一開始時大蕭吃了虧,平南郡的守兵被打得潰不成軍,連連敗退。平南太守蒙雲山連發八道奏摺請兵求援。時任主薄的姚昆也表現英勇,他與蒙雲山演了個聲東擊西的好戲,蒙雲山假意談判投降,姚昆帶數位精兵潛入生擒對方軍將,扣為人質,拖延了時候。南秦防著武將,卻沒留意小小的主薄,計劃得以成功。平南郡拼到最後一刻,尋江鎮失守,南秦大軍逼到福安縣,僵持之時,龍軼終於帶著龍家軍趕到。

  姚昆那時再立大功,他站出來願為龍家軍的精兵先鋒帶路,走僻道密林,繞到後方奇襲南秦軍。龍家軍前後夾擊,一場苦戰,將南秦兵一路打回了四夏江。

  那仗打了三年,南秦以敗局收場。大蕭因著是被南秦無理入侵,對南秦怒極,便令龍家軍攻入南秦,奪其領土,報仇血恨。南秦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輝王欲藉此立功討好取得皇位的計劃失敗。宣王與丞相霍銘善趁機主張議和。之後議和成功,宣王登基。

  五年前,宣帝駕崩。其子秦昭德年幼,據傳輝王又有意再奪權。當時朝中的臣子分了兩派,一派支持輝王,一派扶助德帝。

  「當時帝位之爭發生了不少事,我聽說有重臣竟想買通殺手行刺輝王,結果引火燒身,反被殺手滅門。那事也鬧得大,驚動各國。之後霍先生引咎請辭,令輝王一派鬆懈,其他支持者趁機挖出幾位逆臣的把柄,斬斷輝王羽翼,成功讓德帝登上皇位。」龍大頓了頓,繼續道:「那時候他們並沒有找到輝王謀反的證據,輝王也信誓旦旦向小皇帝表了忠心。當時朝廷動亂,小皇帝也不敢再動輝王。結果時間久了,竟也覺得輝王確是無辜,與輝王的關係日漸親近,輝王也表現得叔侄友愛,赤膽忠心。」

  「是假的?」

  龍大點頭:「霍先生的遺書里稱,輝王是所有事情里的幕後主使。他回不去了,希望曹一涵能安全回到德帝的身邊,把信給他看,告訴他真相,及早剷除逆臣,保全性命。」

  安若晨明白了:「所以五年前輝王爭位不成,就惦記在心裡。他仍想通過戰爭,再奪皇位?」

  「按細作潛作的時間推算,他從那時候起就開始盤算安排。且他這回學聰明了,一來不敢發動無名之戰,二來南秦吃過二十年前的苦頭,德帝也希望以和為貴,這看霍先生領命而來就能看出。所以輝王安排細作,希望惹怒大蕭,讓我大蕭先發兵。如若大蕭不動,那種種意外挑釁,南秦聯合東凌向大蕭討回公道,也算師出有名。」

  安若晨傻眼:「他這一輩子,費盡心思,只想當個皇帝?那打仗流的血,犧牲的性命,都不算什麼嗎?而且想誘我們大蕭先發兵,那南秦哪來的勝算?」

  「邊境戰亂,國都亦受影響,朝中派系爭鬥,無形的刀光劍影,輝王也許會趁亂奪權。兵將沒有勝算又何妨,對輝王而言,他拿到了皇位就好。哪怕到時再和談,甚至割地賠款,他當上了皇帝,這些都沒關係。」

  「怎會有如此歹毒之人。」安若晨忿忿,「可是我們大蕭的奸細又是為何?」她想了想,咬咬牙:「好吧好吧,榮華富貴什麼的,我懂。」

  龍大道:「霍先生自殺,定是被逼的。」

  「我也是如此想。我還想過刺客早早藏在屋裡,刀子架在霍先生脖子上逼他寫了遺書,霍先生死後他再藏回原處,大家發現屍體後亂糟糟,因為是自殺,故而無人搜查,衛兵們也會退去。刺客再趁機逃走。但這事裡有個不合理的,就是刺客沒可能給霍先生寫第二封信的機會。如今若說太守大人也有可疑,那我猜也許屋裡沒刺客,太守大人或是別人逼迫於霍先生,讓他那日必得自盡,不然就如何如何。霍先生沒了辦法,眾目睽睽盯著他的屋子,他沒辦法躲開耳目再與別人接觸,只得偷偷寫下了另一封真正的遺書交給曹先生。」

  「可既是能偷偷寫下另一封遺書,為何他不寫出是誰逼迫他自盡,卻只寫了幕後之人是輝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