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上皇揮揮手,把詞卷交給一旁的小黃門:「拿去給梨園弟子,讓他們趕緊練熟了,才好出去教別人。」

  小黃門眼睛也紅紅的,接下道:「陛下,今日正好是上元佳節,晚上想必會有許多人到東市遊玩賞燈。如果此時命梨園弟子登樓奏曲,不是可以讓很多人聽到麼?」

  太上皇道:「今日是上元?我差點忘了。你這個主意好!」望了望外頭天色,「天快黑了,走,我們到花萼樓上去看看,也好早做準備。」命小黃門去監督梨園弟子速速練習,自己和陳玄禮、菡玉等人一同出殿,韋見素則由家丁和韋諤抬著步輦,一行人來到興慶宮最南面,登上西南角的花萼樓,向東市內眺望。

  天色還未黑透,東市已亮起華燈,人來人往。太上皇憑欄看了一圈,指著自己腳下說:「一會兒就讓他們在這裡演奏,東市里至少有一半地方能聽到了。」

  這時樓下街上有人發現了他,指著樓上高聲喊到:「啊呀,是太上皇!太上皇在樓上呢!」當即跪下叩拜。周圍的人見狀也紛紛拜倒,連呼:「祝願太上皇陛下聖體安康,萬歲萬萬歲!」

  太上皇臉上總算有了喜色,連聲說:「各位父老鄉親,快快請起,快快請起!」但樓下的人只顧拜舞,跪拜的人群像波浪一般由近及遠擴散開去,直至東市門內,綿延不絕。

  二八•月弦

  太上皇雖然年沉湎聲色,政行有虧,致使李林甫、楊昭亂政,安祿山、史思明兵叛,但在位四十餘載,早年誅韋後、擁睿宗、平太平公主的英雄事跡仍為今人所津津樂道,開元、天寶之昌榮盛世,豐功偉績也已深入人心,每登興慶宮城樓,過往臣民無不相傳拜服。

  自上元登樓之後,太上皇便命梨園弟子每日在花萼樓上面街演奏,有時甚至自己親自擊鼓領奏,過往行人常駐足觀望傾聽。那「鎮魂調」的曲調簡單易學,太上皇又配了唱詞,琅琅上口,坊間紛紛傳唱,口口相遞,倒的確是有不少人學會了。連稚齡的孩童,尚不懂得詞的含義,也能呀呀的唱出幾句來。

  這段時間菡玉一直客居韋見素家中。她與朝廷不通音信已有數年,現如今兵荒馬亂,也無人去關心一個無用的失蹤太常少卿的下落。平時閒來無事,也常到興慶宮樓下仰望,瞧見太上皇安然健朗,百姓爭相圍觀學唱,心下也覺得略略安定一些了。

  但從三月開春之後,梨園弟子仍日日上花萼樓演奏,太上皇卻不見了蹤影,連著一個月都未露面。韋見素得知後,不禁日日掛懷擔憂,無奈自己足疾日篤,無法行走,而興慶宮禁為李輔國把持,要見太上皇一面也難如登天。四月初五這天,好不容易才尋得一個進獻的緣由,讓韋諤代父到興慶宮探一探上皇。

  菡玉仍舊是扮作隨從,跟隨韋諤入宮。高力士等太上皇的舊屬被李輔國驅趕出京後,興慶宮內只留下侍衛數十人,李輔國另派了百餘宮人灑掃庭院。這些宮人也未見盡心,園中草木凋敝,園藝荒廢,眼下已是仲春四月,昔日百花吐蕊群芳爭奇的穠艷景象不復可見,四下里雜樹野草倒正長得繁茂。

  二人及韋府一幹家奴走到太上皇寢宮外,卻見門口已經停了一輛八寶為嵌、富麗堂皇的油壁車,四周有數十名軍士環拱侍衛。

  韋諤問前來迎接引路的內侍:「這車子是做什麼來的?」

  內侍道:「韋中丞,你是來探望太上皇的吧?不巧了,今天陛下派了人來接太上皇到西內遊玩,就要出門了。」

  「陛下?」韋諤略感詫異,皇帝病重不能理朝也有好幾個月了,太上皇也年事已高,怎么半下午的想起來要接他到太極宮遊玩,「派的誰來?」

  內侍道:「是……李大夫。」

  正說著,太上皇已經在內侍扶侍下從寢宮裡出來了,看見韋諤和菡玉,大喜過望:「是你們……韋卿呀,許久沒見著你們父子了。你爹的足疾好些了沒有?」

  韋諤拜道:「承蒙太上皇掛念,家父暫無大礙。」

  李輔國見著韋諤倒毫不驚訝,還面帶微笑地問候:「真巧,韋中丞今日也來探望太上皇陛下。」

  韋諤坦然道:「家父久不見太上皇,心中掛念,又聽說太上皇染恙,特命下官進獻楚州寶玉一枚,為太上皇祛病鎮邪。」

  李輔國道:「我也有所耳聞,楚州真如尼姑夢中恍惚登天,天帝賜之寶玉十三枚,曰:『中原有難,可以鎮之。』這可是極大的祥瑞,定可祛散百穢,玉到病除,是個不可多得的寶物啊。楚州太守獻與陛下三枚,想與太上皇一同分享,所以才命我來接太上皇去大明宮。」

  太上皇道:「我兒有此孝心,吾心甚慰。我從西蜀回來之後還沒去過大明宮呢,正好去看看舊景,也探探皇帝。」

  菡玉較警覺,從背後悄悄點了點韋諤。韋諤一時沒反應過來,等回過神時太上皇已經登上車了,急忙跟上去提醒道:「陛下,你真的要去?陛下此去大明宮,還回來否?」

  太上皇大概也聽出了他言外之意,說:「天色已晚,回不回來也沒什麼差別了。」

  韋諤道:「那……既然陛下要移駕大明宮,臣這塊玉留在興慶宮也無用了。就讓臣為陛下奉玉,隨陛下一同進宮吧。」

  太上皇想了想道:「這玉是你韋家的,我不奪人功勞,你帶著去獻給皇帝吧。」自行上車坐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