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次出征,廣平王掛帥,郭子儀為副,葉護遠來是客,自然這三人最是出挑,皇帝敬眾將後,又分別用金樽給他們賜酒。郭子儀更是重中之重,皇帝親自斟酒,出席將金樽遞給他,還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廣平年少,之前一直深居禁中,沒有多少帶兵的經驗。此番東征,還要郭卿多指正他。西京乃我大唐之根本,祖宗陵寢所在,成敗與否,在此一舉!」

  郭子儀拜道:「臣定竭盡所能,為陛下收回宮闕!」

  皇帝笑道:「郭卿沙場宿將,身經百戰用兵如神,叛賊聽到卿的名字無不聞風喪膽,此戰必能大勝。我只待擬好制書,待卿凱旋歸來重登三公之位,到時卿可切莫再辭了呀。」

  郭子儀道:「臣一門受上皇、陛下恩澤已不勝數,實不敢再承此盛名。」

  皇帝道:「卿若為我收回兩京,則社稷由卿再造,三公何足道!」

  郭子儀慨然道:「此行若不捷,臣當以死相報。」接過金樽一飲而盡。

  一旁葉護忽然問道:「陛下,您的大臣和將軍立了功可以升官,那我們回紇的士兵怎麼辦呢?」

  皇帝轉過身道:「葉護請放心,一切都如與懷仁可汗的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女子皆歸回紇。」

  菡玉一聽還有此約定,一怒而起,卻被李泌死死按住,朝她微微搖了搖頭。她環顧四周,人人神色如常,絲毫不覺得這項約定有何不妥,仿佛回紇擄掠兩京百姓還不如郭子儀重加司空重要。她猛灌下一口酒,熱辣辣的酒漿從喉嚨一直燒到胃裡,仍覺得胸口悶得難受。

  酒過三巡,氣氛漸漸活躍,座中眾人開始三三兩兩地敘起閒話。李泌被廣平王拉著求教,菡玉自己悶頭只顧喝酒,連灌了好幾杯。她酒量本就淺,喝得又急,幾杯下肚就上了臉,頭暈眼花的有點坐不住了。

  廣平王面朝著她,不由出口勸道:「吉少卿,這酒勁道大,慢點喝!」

  李泌回頭一看,她已經灌下去一壺,正伸過手來拿他的酒壺,連忙奪了下來。菡玉還不依,拉拉扯扯的要來搶他的壺。

  廣平王謔道:「少卿莫不是心中有塊壘,借酒消愁?」

  李泌低聲喝道:「菡玉!」指尖往她虎口一點。菡玉一震,立刻清醒了不少,見廣平王正盯著自己,連忙收回手坐正。

  李泌回頭對廣平王笑道:「不怕大王笑話,我這師弟一直有意投筆從戎,無奈時不與人。現在看元帥和眾位將軍就要出發攻打西京,卻沒有她的份,是以悶悶不樂。」

  廣平王道:「這有何難!我也早就聽說吉少卿本領神通,曾在大和關僅憑十幾名探報盡殲兩百餘敵軍,如此神勇,不入行伍著實可惜。本帥這就授你前軍兵馬……」

  李泌連忙打斷:「大王,我師弟在朝中擔任文職已逾十年,武藝荒疏,恐怕難以擔當前鋒之重任。」

  廣平王有些失望,問:「那以長史之見,吉少卿任何職為好?」

  李泌道:「我師弟只求能為國效力,不在乎職位,但憑元帥差遣。」

  廣平王看了看李泌,說:「那我回頭合計一下哪裡有空缺的職位,再為少卿安排。」

  菡玉確實一直想從軍,見廣平王答應讓她入伍,總算有了件高興的事。當下謝過廣平王,還想說自己不懼死,被李泌攔下。宴席又持續了約半個時辰便告結束。

  九月十二日,廣平王率朔方各鎮兵及回紇、西域各國兵過十五萬,號稱二十萬,從鳳翔出發。大軍先到扶風,叛將安守忠原駐武功,距扶風僅四十里,見官軍聲勢浩大,退而與李歸仁等人會合。

  二十五日,諸軍俱發。二十七日,抵達長安城西,在灃水東岸列陣,李嗣業率前軍、郭子儀率中軍各六萬,王思禮率後軍三萬。叛軍號稱有十萬,實際大約六七萬,在北面列陣。

  菡玉隨在廣平王近側,中軍和後軍之間。廣平王說話算話,宴後第二天就給她安排了職務,讓她做他的近衛。除非官軍大敗,否則元帥的近衛就是擺設。可當日李泌在廣平王面前說了不在乎職位任憑差遣,菡玉又想反正自己也不擅長臨陣搏殺,只適合做輔助,在廣平王身邊說不定還能多些機會,便欣然答應。

  這日是個陰天,早晨還起了薄霧,前方十二萬大軍,稍一動就是震天巨響,陣列排出去數里,遙不見首。廣平王在高處觀戰,仍看不到前方戰況,只能從探馬的回報中了解情勢。從頭至尾,菡玉都沒見到半滴血,一場大戰只是從別人的敘述中聽來。

  以官軍的數量,又有郭子儀坐鎮、皇子親自掛帥、回紇精兵助役,面對的也不是叛軍主力,攻下西京的確如李泌所說是穩妥之計。叛將李歸仁率先出陣挑戰,敗在李嗣業刀下,前軍追擊至陣中,叛軍突起一齊進發,搶奪輜重,將官軍陣腳打亂。李嗣業親執長刀立於陣前,連殺數十人,重新結成陣形。此後官軍便一路順進,前軍各執長刀排成橫隊,如牆一般齊進齊退,所向披靡,再未被衝散。

  中途斥候探得安守忠在陣地東面埋伏了精兵,準備繞到官軍之後突襲。郭子儀便命僕固懷恩率回紇兵襲擊伏兵,將其盡數殲滅。安守忠的伎倆落了空,陣前又被李嗣業打得節節後退,不由士氣大落。李嗣業又學安守忠繞到敵後,與中軍前後夾擊,將叛軍打得大敗。兩軍從午時一直打到酉時,天色漸暗,叛軍傷亡大半,倉皇逃入長安城中的不足萬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