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昭!」她急道,「你別逼人太甚!」

  「到底是誰逼人太甚?」畫圈的手指忽然一收,拈住那枚假喉結,將它整個提起捏在手中。蓮靜痛得皺眉,頸部受迫,臉不得不抬高,後腦抵住了身後的廂壁。他的臉近在咫尺,怒眸直直地盯著她,讓她無處可避。那其中熊熊燃燒的,不知是怒火,還是其他莫名的複雜情緒。

  蓮靜鼓起勇氣看著他:「楊侍郎,你就只會用我的身份來要挾?這就是你所謂的手段麼?如果你僅僅是這點分量,與右相實在無法相提並論,就不能怪我棄暗投明擇木而棲。」

  「李林甫那老兒已是風燭殘年,活不了多久了。當初他好歹也提拔過我,原本我不打算和他為難的。」楊昭眯起眼,緩緩鬆手,「蓮靜,是你逼我。」

  蓮靜回過氣來,捂住脖子連連咳嗽,並未把他的話放在心上。若論權謀才略,楊昭未必及得上李林甫,只要能趕在右相燈枯油盡之前……

  咯噔一聲,猛地停下,紫色官服袖子覆著的手猛地掀開車簾,接著是一聲低喝:「下去!」

  然後,那輛油壁車像來時一般,從她面前揚長而去。

  一九•蓮固

  天寶十年六月,因兵部侍郎楊昭告發上奏,刑部尚書、京兆尹蕭炅,御史中丞宋渾贓污事發,分別左遷汝陰太守、流放潮陽。蕭炅宋渾都受李林甫看重,是李林甫黨羽中的重要人物,楊昭暗中使人伺探,求得其罪,奏而逐之,剪李林甫心腹。李林甫眼見下屬貶謫流放而不能救,始與楊昭有隙。

  同年十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自陳能力低微,有負重任,表請楊昭遙領劍南節度使。

  這鮮于仲通正是當初資助楊昭的蜀地富商。楊昭入京發跡後,感念鮮于仲通舊日之恩,薦舉他為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性子急躁,不懂安撫,對待南蠻態度失當,與南蠻失和。

  以往,南詔國向大唐稱臣,南詔國王帶妻兒家人拜謁都督,經過雲南,雲南太守張虔陀淫其妻女,多加徵求。南詔國王忍無可忍,於天寶九年末發兵攻陷雲南,殺死張虔陀,占領原歸附大唐的西南三十二州。

  十年四月,鮮于仲通率劍南軍討伐南詔,南詔國王遣使謝罪求和,並說,西南方吐蕃大軍壓境,若不和好,南詔將歸附吐蕃,雲南就不再是大唐的國土。鮮于仲通不答應講和條件,與之戰於瀘南,大敗,八萬劍南軍死傷泰半。楊昭掩蓋劍南敗績,仍敘戰功,並於兩京、河南河北募兵再擊南詔。人聞雲南多瘴癘,士卒未上戰場十有八九便病死了,都不肯應募。御史便強制徵兵,逮捕壯丁囚送軍所,發去雲南。每次發兵,士卒皆以為一去無還,親屬送行,哭聲振野。

  鮮于仲通再討南詔,屢戰屢敗,到十月時敗狀已掩蓋不住,不得不引咎辭官,並表請楊昭代己。

  十一月丙午,楊昭在京遙領劍南節度使。

  在此之前已有京官遙領節度的先例,李林甫就於年初遙領朔方節度使。此時楊昭遙領劍南,與李林甫一南一北遙遙相對,恰如兩人之間隱約浮動的敵對之勢。

  朝臣們已經能覺察出右相和國舅爺之間的不對勁了,都猶疑著若他二人當真決裂自己該站哪一邊好。右相權勢雖大,但年歲已高,最近又一直抱恙,不知哪天就會駕鶴西去,屆時可不就樹倒猢猻散;楊昭正當盛年,又有貴妃掖庭之親,深得陛下寵信,一日勝過一日,將來取右相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但右相心胸狹窄,動不了貴妃之兄,卻動得了他的下屬,若投靠楊昭惹怒右相,只怕要成出氣的靶子。一時搖擺不定,都作壁上觀。天寶十一年正月年初,李林甫與楊氏諸家都盛饌召客,所赴者幾乎等同,不分高下。

  楊昭,他是真與李林甫對上了麼?

  蓮靜策馬緩行,在街口處遠遠望見楊昭於金仁坊新起的宅第,與虢國夫人宅並排相鄰。楊氏五家富豪,楊昭少與之為伍。如今他日趨顯貴,也更明白貴妃、三國夫人是他最可靠的倚仗,是李林甫也不能撼動的後台,與她們來往漸密切,也附從她們豪奢的習慣作風。

  晨霧中,新宅迷迷朦朦的看不真切,浮華都被霧氣掩蓋,竟有幾分肅穆莊嚴。

  正觀望著,那豪宅門前有了響動,開了大門,有人從裡頭出來。蓮靜急忙調轉馬頭離開,不料因她在此來回逡巡,把漸融的凍土踏爛了,馬蹄陷在爛泥里,一時迴轉不便。爛泥底下的土塊依然堅硬,那馬被她驅趕,著急地直蹬蹄子,蹄下一滑險些摔倒。

  蓮靜穩住馬匹,卻聽到旁邊街上傳來一陣呼喊:「那邊有位騎馬的官爺,穿深緋官服的,是四品大官!快去攔他!」

  騎馬穿深緋官服,是說她麼?

  還沒想完,那呼喊的人已到了跟前,呼啦啦的一大群人把她團團圍在中央,拉住她的馬轡頭不讓她走,眼看是脫身不得了。蓮靜見那些人衣著整齊,有些還衣錦著繡,不像攔路搶劫的惡人,便勒住馬問:「諸位鄉親,攔下官馬所為何事?」

  拉著她馬轡頭、離她最近的那人回答道:「小人斗膽冒犯官爺,是請求官爺為我等庶民百姓上言!」

  蓮靜心想莫非是百姓有怨言或是冤情,忙道:「請說,下官必盡力而為。」

  那人道:「我等是長安的商賈小販,做的都是小本生意,養家度日,承陛下恩澤,尚能溫飽安康。這回朝廷下令禁惡錢,限期將惡錢全部兌換成官家出的良錢。一來良錢不如惡錢便利,二來此次時期緊迫,惡錢價值遽貶,以往一枚良錢可換五枚惡錢,如今大家急著將惡錢脫手,市上以二十易一也在所不惜。我們都是小商小販,手頭大多是零散惡錢,如此一來,只怕是要蝕盡老本、傾家蕩產了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