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錦魚一怔。
她這一向也是深居簡出。
之前錦蘭來時,也沒提到錦熙。
她向來覺得錦熙有宜春侯世子護著,自己又是個聰明的,不用她操心。
難道錦熙有什麼事?
忙問花媽媽。
花媽媽道:「你別的不想,單想這重陽節,她哪年不回家來瞧瞧老太太?今年卻是只送了份潦草的節禮。我便問那送禮來的陪房,一打聽才知道,她婆婆如今待她是越發不好。她還壓著下頭人,不讓告訴咱們。說怕老太太操心。」
錦魚:……
錦熙是錦熙,她心裡,是真拿錦熙當姐姐的。
看來,她得走一趟宜春侯府。
第129章 婆媳矛盾
錦魚也知道老太太有些不高興自己拒絕了她的要求。
不過這也是沒法子的事。
她娘不想回來, 衛大郎對她們母女的誤會也很深。她娘現在回來,衛大郎更要說許夫人落得這個下場,都是她們母女害的。
她跟老太太閒話了幾句, 答應了去看錦熙, 告辭出來, 去望燕樓見她爹。
待錦魚走了, 老太太自己撫著胸口順了半天氣,才問花媽媽道:「你說秦氏不願意回來,真是為了大郎?」
花媽媽想了想,道:「我看,她是在外頭自在慣了。朴園上下, 都稱她為夫人,與白夫人也有些往來。有了夫人的體面,再回來做個姨娘, 她能願意?只是……」
見花媽媽謹慎的住了口,老太太閉了閉渾濁的眼,也知道她想說什麼。
秦氏雖是得了誥命, 出身還是太低了些。
原是官奴, 自小在侯府長大, 是個栽花種草的丫頭。因模樣好, 便被選去望燕樓伺候侯爺的竹子。一來二去的, 叫侯爺瞧上了, 便成了通房, 後來懷上錦魚,便升了姨娘。
若是把秦氏扶正……就算她拉得下這個臉面, 就怕侯爺還未必樂意。
許氏的事,侯爺心裡也不好受。連帶著, 對這些姨娘全都冷了下來,便是朴園也一直沒去。算是替許氏守了夫孝,全了這幾十年的情義。
這時候跟他提扶正秦氏的事,方方面面都不合適。
更何況拋開秦氏的出身不談,她對秦氏如今也甚是不滿。
秦氏仗著有了個好女兒好女婿,實在沒規矩。
許氏去世,秦氏既是姨娘,就該回府全了禮數。
可秦氏竟是當沒這回事一般。
她因瞧著錦魚的臉面,又怕秦氏過來,寧哥兒沒人照料,也就裝糊塗,沒好說什麼。
可喪事錦魚幫著也料理完了。
劉氏楊氏都不在,府里亂成一團。
秦氏仍是不肯回來,就未免太驕縱了些。
這樣不守本分的性子,豈能輕易扶正?
想了一會,只得長嘆一聲,跟花媽媽道:「罷了。且由她去吧。只明兒你打發人,去接了寧哥兒過來,給我瞧瞧。那孩子,怎麼就那麼得人意兒呢!」
花媽媽給她重新倒了熱茶,坐下笑道:「真是三歲看老。從小就有大將之風,不認生。」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誇了一陣寧哥兒,花媽媽才道:「不管秦氏是不是因為大爺在府里,才不肯回來。我看大爺如今,也是越來越不像個樣子。就算做不成侯府世子,那也是侯府的長子,要給下頭弟妹們作個榜樣的!現在這般模樣,我怕會叫人參一個丁憂作樂。日後官也沒得做了。不但耽誤了自己的前程,連底下孩子們的前程也耽誤了。不如跟許家說說,讓他回許家祖籍去避避?」
老太太喝了口熱茶,捶捶胸口,搖搖頭:「許家這回也受了連累,正氣不過他呢。這樣,把他送到我山東那個莊子上去,叫人好好守著。他走了,再把劉氏接回來。秦氏回來,也方便些。」
老太太娘家祖籍原是山東。
兩人商量一陣,回頭便把這打算告訴了景陽侯。
景陽侯自己去了趟衛大郎住的院子,親自把他院中幾個婢女全打發了。
過了幾天,便叫人遠遠地把衛大郎送到了山東。讓他去面壁思過。
大郎前腳走,老太太后腳就讓花媽媽去把劉氏和孫子孫女接了回來。
劉氏便仍管了家。
這是後話。
*
卻說錦魚,回家便給錦熙寫了封信,說自己在家無聊,想去看看錦熙,也給她婆婆送兩盆菊花去。
錦熙過了兩日才回信,卻是推說家中事忙,讓等過年再說。
錦魚想了想,讓茯苓親自跑了一趟,拿了自己的帖子,送了兩盆綠窗紗影的菊花給宜春侯夫人,說自己好久沒見幸哥兒,甚是想念,想去看看孩子。
也不知道是那兩盆花兒送得好,還是宜春侯夫人不想得罪她。
竟回說讓她過幾日朝廷沐休日去吃頓中飯。
本來她無意到宜春侯府吃飯。
可是看宜春侯夫人偏挑了沐休日,便猜他們家是想連江凌一起請。
這日江凌回來,兩人吃過飯,便如尋常般在天井裡圍著小花園走走。
她便把這事跟江凌說了。
江凌便問怎麼回事。
錦魚這才把錦熙的事情說了。
江凌聽了,頓住腳,拉著她的手,朝她不滿地睨了一眼,像是在怪她又不跟他說。
錦魚歪了歪頭,笑著賠了個不是。
其實心裡有些不服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這一向也是深居簡出。
之前錦蘭來時,也沒提到錦熙。
她向來覺得錦熙有宜春侯世子護著,自己又是個聰明的,不用她操心。
難道錦熙有什麼事?
忙問花媽媽。
花媽媽道:「你別的不想,單想這重陽節,她哪年不回家來瞧瞧老太太?今年卻是只送了份潦草的節禮。我便問那送禮來的陪房,一打聽才知道,她婆婆如今待她是越發不好。她還壓著下頭人,不讓告訴咱們。說怕老太太操心。」
錦魚:……
錦熙是錦熙,她心裡,是真拿錦熙當姐姐的。
看來,她得走一趟宜春侯府。
第129章 婆媳矛盾
錦魚也知道老太太有些不高興自己拒絕了她的要求。
不過這也是沒法子的事。
她娘不想回來, 衛大郎對她們母女的誤會也很深。她娘現在回來,衛大郎更要說許夫人落得這個下場,都是她們母女害的。
她跟老太太閒話了幾句, 答應了去看錦熙, 告辭出來, 去望燕樓見她爹。
待錦魚走了, 老太太自己撫著胸口順了半天氣,才問花媽媽道:「你說秦氏不願意回來,真是為了大郎?」
花媽媽想了想,道:「我看,她是在外頭自在慣了。朴園上下, 都稱她為夫人,與白夫人也有些往來。有了夫人的體面,再回來做個姨娘, 她能願意?只是……」
見花媽媽謹慎的住了口,老太太閉了閉渾濁的眼,也知道她想說什麼。
秦氏雖是得了誥命, 出身還是太低了些。
原是官奴, 自小在侯府長大, 是個栽花種草的丫頭。因模樣好, 便被選去望燕樓伺候侯爺的竹子。一來二去的, 叫侯爺瞧上了, 便成了通房, 後來懷上錦魚,便升了姨娘。
若是把秦氏扶正……就算她拉得下這個臉面, 就怕侯爺還未必樂意。
許氏的事,侯爺心裡也不好受。連帶著, 對這些姨娘全都冷了下來,便是朴園也一直沒去。算是替許氏守了夫孝,全了這幾十年的情義。
這時候跟他提扶正秦氏的事,方方面面都不合適。
更何況拋開秦氏的出身不談,她對秦氏如今也甚是不滿。
秦氏仗著有了個好女兒好女婿,實在沒規矩。
許氏去世,秦氏既是姨娘,就該回府全了禮數。
可秦氏竟是當沒這回事一般。
她因瞧著錦魚的臉面,又怕秦氏過來,寧哥兒沒人照料,也就裝糊塗,沒好說什麼。
可喪事錦魚幫著也料理完了。
劉氏楊氏都不在,府里亂成一團。
秦氏仍是不肯回來,就未免太驕縱了些。
這樣不守本分的性子,豈能輕易扶正?
想了一會,只得長嘆一聲,跟花媽媽道:「罷了。且由她去吧。只明兒你打發人,去接了寧哥兒過來,給我瞧瞧。那孩子,怎麼就那麼得人意兒呢!」
花媽媽給她重新倒了熱茶,坐下笑道:「真是三歲看老。從小就有大將之風,不認生。」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誇了一陣寧哥兒,花媽媽才道:「不管秦氏是不是因為大爺在府里,才不肯回來。我看大爺如今,也是越來越不像個樣子。就算做不成侯府世子,那也是侯府的長子,要給下頭弟妹們作個榜樣的!現在這般模樣,我怕會叫人參一個丁憂作樂。日後官也沒得做了。不但耽誤了自己的前程,連底下孩子們的前程也耽誤了。不如跟許家說說,讓他回許家祖籍去避避?」
老太太喝了口熱茶,捶捶胸口,搖搖頭:「許家這回也受了連累,正氣不過他呢。這樣,把他送到我山東那個莊子上去,叫人好好守著。他走了,再把劉氏接回來。秦氏回來,也方便些。」
老太太娘家祖籍原是山東。
兩人商量一陣,回頭便把這打算告訴了景陽侯。
景陽侯自己去了趟衛大郎住的院子,親自把他院中幾個婢女全打發了。
過了幾天,便叫人遠遠地把衛大郎送到了山東。讓他去面壁思過。
大郎前腳走,老太太后腳就讓花媽媽去把劉氏和孫子孫女接了回來。
劉氏便仍管了家。
這是後話。
*
卻說錦魚,回家便給錦熙寫了封信,說自己在家無聊,想去看看錦熙,也給她婆婆送兩盆菊花去。
錦熙過了兩日才回信,卻是推說家中事忙,讓等過年再說。
錦魚想了想,讓茯苓親自跑了一趟,拿了自己的帖子,送了兩盆綠窗紗影的菊花給宜春侯夫人,說自己好久沒見幸哥兒,甚是想念,想去看看孩子。
也不知道是那兩盆花兒送得好,還是宜春侯夫人不想得罪她。
竟回說讓她過幾日朝廷沐休日去吃頓中飯。
本來她無意到宜春侯府吃飯。
可是看宜春侯夫人偏挑了沐休日,便猜他們家是想連江凌一起請。
這日江凌回來,兩人吃過飯,便如尋常般在天井裡圍著小花園走走。
她便把這事跟江凌說了。
江凌便問怎麼回事。
錦魚這才把錦熙的事情說了。
江凌聽了,頓住腳,拉著她的手,朝她不滿地睨了一眼,像是在怪她又不跟他說。
錦魚歪了歪頭,笑著賠了個不是。
其實心裡有些不服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