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后不答,卻問仁宗道:“官家可知是為了什麼?”

  仁宗自方才太后看他一眼,便在想著太后的用意,再聽太后說出理由來,心裡便有些底了:“兒臣愚見,記得母后當年曾說過,天子制欲,‘上有所好,下必興焉’,因此貴重菜和所喜好的菜餚,都要撤掉。”

  太后點了點頭道:“不錯,在宮裡或可隨意些,到了外頭,卻要更加謹慎。官家說得不錯,上有所好,下必興焉。外巡一次,已經很傷地方民力了,妹妹單看我們幾個不費什麼,卻不知道我們開了這個例,下頭的官員指著這個名義要東要西,這可就不可計數了。一兩隻駝峰熊掌算不得什麼,若是成了例跟風要著,那得要殺多少只駱駝熊羆?再說宮中喜好,更是禁忌,凡有所好,必有所弊。下頭的官員們鑽尖了腦袋,想要知道我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想著投我們所好,以取巧弄鬼。在宮中我們深居大內,或可禁得住,在外頭則若不謹慎些,卻是容易成弊了。”她看著仁宗道:“身為天子,一言一行當謹慎處事,則不為臣下所乘。”

  仁宗忙道:“是,兒臣多謝母后教訓。”他想了想,道:“那麼日間大宴中,母后每樣菜都吃了一兩口,卻每樣菜都不多吃,也是這個道理了。”

  太后點了點頭,楊太妃卻上了心事,看著仁宗嘆道:“阿彌陀佛,愛吃的不能多吃,不愛吃的也不能不吃,原來身為一國之主,當真是辛苦得很。官家啊,你也早點懂事,多為你母后分憂啊!”

  太后看了楊太妃一眼,眉稍微微一動,卻不動聲色地笑道:“妹妹真是一會兒風一會兒雨的,一會兒還把楨兒心肝兒啊的抱在懷裡當小孩,一會兒又恨不得撥苗助長,風吹吹就能頂著天。”

  楊太妃眼神微一閃爍,笑道:“可不是,我就是這麼說風就是雨的性子,權當我沒說罷了。”

  第三十三章 女帝風波

  從晉陽回京之後,太后頒下了《天聖令》三十卷,至此,大宋律令初定。

  大宋開國之初,天下紛亂,五代十國,亂世為政,律令不一,大宋建國之後,急需要一個統一的律令,太宗淳化三年,以唐《開元二十五年令》內容定為《淳化令》,內容仍然是全盤的唐令,只是字句上略一修改,便頒行天下。

  當時急需要只是本朝從政令到民事,皆與唐代相差甚大,此時距宋開國已有六十八年,仍以唐令為標準,已顯得不合時宜。這麼多年來,急需一部適合本朝的宋代律令,已經是當務之即。

  此次新頒的《天聖令》雖然仍以唐令為藍本,卻已經進行了許多修改增補。一是條文可沿用者,直接放在正文中,完全保留原文不予改動;二是凡不用的唐令,以附錄方式予以保存,以便將來立法官修訂時用作參考;三是對唐令原文進行修改,保留可取之處,增補本朝的新制,成為新令,修改後,刪節掉的文字不再保存;第四條才是最重要的,便唐令中沒有但是根據本朝實際所定的新制,宰相呂夷簡等又案敕文,錄製度及罪名輕簡者五百餘條,依令分門,附逐卷之末,定為《附令敕》,附於《天聖令》之後。

  《天聖令》有許多重要的又與唐令不同的律令,在田令、禮令等諸種令法上都進行了改變,其中有幾條的改變,則明顯帶有太后本人的色彩來。

  期中在唐令中有一條:“諸官戶奴婢男女成長者,先令當司本色令相配偶。”本次被廢除,則這意味著唐令規定的良賤不婚,到了本朝不再存在,此後奴婢也可以與良人通婚。

  另一條則是關於家產方面,女子也可自有產業,若父母亡故,未嫁女可得男丁一半的財產為嫁妝,女子雖嫁入夫家,其嫁妝仍然歸於自身所有,夫亡或者夫妻休離,女子仍可擁用這份嫁妝,亦可再嫁時帶走。

  其餘諸條,便不再論。

  但是《天聖令》推出的時機,卻是頗令人猜疑。律令為國家之本,太后自晉祠回來之後,就推出《天聖令》,雖然這部律令正是此時所需,內容正是適應本朝所要,但是在這個時候推出來,卻是頗令一部份人心中驚疑不定。

  “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登基之後,推出《貞觀令》;呂不韋把持秦國,推出《呂氏春秋》。”參知政事魯宗道咳嗽了幾聲,雙目炯炯地看著宰相呂夷簡道:“兩樁事相隔千年,卻是一個目地。太后建生祠,改律令,她想要做什麼?”

  呂夷簡苦笑一聲:“參政以為太后想做什麼?”

  魯宗道大怒,扶著桌子站起來道:“呂公身為宰相,難得竟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甩手就要向外走,卻是走了兩步,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幸得旁邊的隨從與呂夷簡及時扶住,呂夷簡道:“魯公想要做什麼?”

  魯宗道氣沖沖地道:“我要進宮進諫太后。”

  呂夷簡嘆了一口氣,道:“魯公,你還有病在身,何苦如此。這次就是因為有病,太后才讓你不必隨駕一起去晉祠,此番你進宮又能如何?頒行律法也是正當其時,晉祠供奉的是邑姜,又不曾明說是太后建生祠,又有什麼可以進諫的?”

  魯宗道只得坐下道:“那依呂相之意呢?”

  呂夷簡嘆道:“當務之急,是魯公將養好身體,早上能夠上朝理事,才能夠遇事隨時輔佐太后,萬不可意氣用事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