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李瑋轉而顧我,和言示意我跟他走:“懷吉,來。”
我沒有忽略他對我稱呼的變化。以前他都是稱我“梁先生”,跟公主宅中的內臣侍女一樣,在他身份高於我的情況下,這樣的稱呼聽起來客氣而疏遠。喚我的名字,這是多年來的第一次。
他引我到石案邊,選出一卷畫軸雙手呈給我,道:“煩勞懷吉將這幅畫轉交給公主。”
我接過,展開看了看。那是一幅絹本水墨畫,畫的是一所竹林掩映的重門深院,門前芳糙如茵,院後小徑蜿蜒至雲煙深處,屋舍廳中畫屏之前坐著一們身姿綽約的美人,身後有侍女在為她理妝,而美人旁邊另有一位寬袍緩帶體態微豐的男子,以閒適自然的姿勢坐著,正面朝美人,含笑打量著她。
竹枝高直剛勁,而雙鉤竹葉卻描繪得極細緻,千簇萬叢,各盡其態,這是李瑋墨竹的特點,這畫顯然出自他筆下。院落他是照著園中公主居處畫的,畫中人物身形也與公主、韻果兒及他自己的特徵相符,但這樣的畫面在他們婚姻生活中從來未出現過,應是他平日心裡憧憬的情景。
他是個沉默而不善與人交流的人,作畫時也經常把自己鎖在房中,不許人入內旁觀,他的作品讓我見到的都不多,也許是怕我覺察出他流傳於筆端的心意。但這一次,他卻借這個方式,向我公開了多年來他獨守於心的不能言說的私密。
“其實,她身邊的人,應該是你。”他指著畫上男子對我說,“有一天我路過公主閣,見你坐在她身邊看她理妝,就是這個樣子。”
我的目光由畫卷移至他面上,心裡有萬千感慨,卻不知該從何說起。而他此刻與我相對,神情有大異於從前的冷靜和從容,帶著一點友善笑意,又道:“我曾經恨過你,覺得你鳩占鵲巢,奪去了我在公主身邊和心裡應有的位置,也讓我淪為天下人的笑柄。當你離開時,我見公主那麼痛苦才意識到,她想尋覓的是與她性情生活都能契合的伴侶,你與她青梅竹馬地長大,你們彼此了解,心意相通,而對她來說,我只是個愚魯的陌生人,未獲她許可,便突兀地闖入了她的生活。”
所以,他決定為我說話,想起回京之事,我黯然道:“都尉為懷吉在官家面前求情,懷吉卻一直未當面致謝,實在無禮之極。”
李瑋搖頭:“不必謝我,我那時不是為了幫你,而是不想看著公主因此自尋短見。”
我說:“當時物議喧譁,無論如何,都尉能做此決定極為不易,懷吉所承的情,豈是一個謝字可以相抵。”
“我知道請你回來我會顏面盡失,但是,我的顏面跟公主的生命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李緯道,隨後,又苦澀地笑笑,“可惜,我還是沒有自知之明,總是心存僥倖,以為我們婚姻的困境可以用時間和我的努力來化解……我嘗試一切辦法,自己想到的和別人建議的都去嘗試,即便面對她一次又一次的冷眼黑面,我也還是不死心。後來,我都不明白自己在堅持什麼,而結果也是一次比一次糟,到如今,又害慘了她。”
我很難找到合適的言辭,也怕一說就錯,因此只是保持緘默,傾聽他的訴說。
“跟你比起來,我是慚愧的,無論是對書畫還是對她。”他喟然長嘆,“欣賞、珍視而不時刻想著如何擁有,這才是愛人愛物的真諦罷。”
助我把畫軸卷好,他鄭重地把畫交到我手中,以最後的囑咐結束了這番懇談:“請把畫交給公主,告訴她,如果來生有緣相逢,希望我不再是陡然闖入她領域的陌生人。”
然後,他邁步走到兀自端著注子侍立著的小黃門面前,提起注子揭開壺蓋,揚手仰面,決然飲下了其中剩餘的酒。
8正家
由:3708字
韻果兒一聲驚呼,撲到李瑋面前想奪去他手中的注子,但待她奪下時,酒早已被李瑋飲盡。李瑋引袖拭去適才潑濺到臉上的些許酒水,長長吐了口氣,如釋重負的樣子,然後便木然站著,目光漫無目的地投向天際雲深處,任旁邊人怎麼呼喚都無反應。
韻果兒虛脫般地跪倒在他身邊,嘉慶子忙上前扶她,她便雙手擁著嘉慶子放聲痛哭,嘉慶子安慰著她,但自己也忍不住落下了淚,其餘家奴婢女看見也都紛紛跪下,掩面哀泣。
崔白隨我過去攙扶李瑋,關切地喚他,見他不答,也不免眼角濕潤,面露憂戚之色。
楊夫人有恙在身,此前大概是在自己房中歇息,這時園中哭聲震天,驚動了她,她拄著拐杖踉踉蹌蹌地出來,抓住個侍女問了問,知道李瑋飲了王務滋帶來的御酒,立即明白了此中原因,頓時老淚橫縱,先是抱著李瑋喚了幾聲“我的兒呀”,旋即又勃然大怒,操起拐杖就去打王務滋,哭喊道:“你們殺了我兒,老娘跟你們拼了!”
小黃門們忙七手八腳地拉住她,她掙扎著,又是哭又是罵,王務滋後退兩步,穩住剛才躲避她杖擊時碰歪的幞頭,這才冷冷笑了。
“哭什麼!”他環顧眾人,揚聲道,“這酒沒毒!”
聽者驚愕,哭聲稍止。王務滋繼續道:“都尉喝下的是皇后親手釀的美酒,名收‘瀛玉’,何曾有半點鴆毒!”然後,他緩步踱到李瑋面前,含笑道:“都尉,這酒味道不錯罷?皇后的酒輕易不給旁人的,連官家去討她都未必給呢。”
李瑋怔怔地看著他,少頃,深呼吸兩三次,大概是沒覺出體內有異狀,於是側首對楊夫人和韻果兒說:“我沒事。”
楊夫人拉著他左右端詳,確認他並無不妥,這才放下心來,雙手合什,拜謝上蒼。韻果兒也破涕為笑,抱著嘉慶子的手赧然退到李瑋身後去。崔白看著李瑋,也釋然笑了。
李瑋回過神來,立即朝王務滋作揖,說適才母親對他對有冒犯,請他諒解。而王務滋不置可否地笑笑,未多加理睬,轉身喚我:“懷吉,我們走。”
回宮路上,他狠狠責備了我的莽撞行為,追問我為何懷疑酒中有毒。我自然不會供出鄧都知,只說他與兩位娘子在閣中商議時我無意聽到一二句。他頓嘆道:“你既已聽見,我也不瞞你了。本來苗娘子確實是想請官家賜駙馬鴆酒的,但官家難以決定,便去與皇后商量。皇后聽了說:‘陛下當年是念章懿太后顧復之恩,覺得無從相報,才想到榮寵舅家,讓李瑋尚公主,如今卻又為何會起這樣的念頭?若殺了李瑋,將來朝廟謁陵,如何面對章懿太后在天之靈?'任守忠當時在帝後身邊,也插嘴說:‘皇后之言確有道理。何況若駙馬暴病而亡,只怕世人皆會生疑,言官們也會鬧得更厲害了。’官家聽後便放棄了賜鴆酒的想法,皇后隨即命人取來瀛玉酒,讓我帶去賜給駙馬,並對他多加撫慰,讓他耐心等公主回去。我帶了酒去,正跟駙馬說著話呢,你說慌慌張張地跑來了……”
回到宮中後,我與王務滋把此事經過告訴了帝後及苗賢刀,我也把李瑋讓我轉呈公主的畫給他們看了,今上甚感慨,面有愧色,皇后沉吟不語,而苗賢也提起李瑋時那種憤懣表情也消退了許多,凝視著李瑋的畫,只是搖頭連聲吧道:“唉,冤孽,真是冤孽……”
公主景況仍不佳,清醒的時候很少,我也不敢立即呈畫給她看,怕她又有激烈反應,便暫時把畫收起來,想等合適的時機再交給她。
我本以為我會受到處罰,因擅作主張跑去駙馬園報訊之事,但結果跟我想的大不一樣。
翌日,都知鄧保吉和任守忠雙雙前來向我報喜,說今上剛才傳宣他們及入內內侍省押班,告訴他們已罷去王務滋勾當公主宅之職,將讓我隨公主回公主宅,依舊做勾當內臣,命他們安排好一切相關事務。
按慣例我該入福寧殿謝恩,但我入內後是向今上請辭,說我是受到貶逐的罪臣,不應當再任此要職,還是讓王先生留下罷。而今上擺首,道:“王務滋行事狠辣,不擇手段,險此陷我於不義,讓他留在公主宅,他勢必會繼續挑撥離間,生出更多事端。而你之前雖犯過錯,但好在一直保有一顆純良的心,在如今這般狀況下都還知道顧惜駙馬性命,所以,我願意相信你,相信你以後在守護公主的同時,也會尊重巴拿馬,並兩廂勸解,促使他們夫婦言歸於好……”頓了頓,他加重語氣問我,“你會不負我的囑託的,是麼?”
我緘默不語,良久,才叩首伏拜:“臣領旨……”
謝恩的謝尚未說出,殿外忽傳來一陣輕微的喧囂聲,似有人在爭論些什麼。我與今上都舉目朝殿外望去,見一內侍匆匆趕來,對今上稟道:“同知諫院司馬光在外請求官家賜對。”
今上蹙眉不悅:“跟他說,早朝已罷,諫官非時不得入對,有事等明日殿上再議。”
內侍道:“臣已說過,但他不肯離去,堅持說此事不能拖,一定要今日面君進言。”
今上問:“他將議何事?”
內侍偷眼看了看我,輕聲道:“他說,是官家讓梁先生回兗國公主宅,依舊勾當的事,”
內侍話音未落,便聽司馬光在殿外高聲道:“臣司馬光有要事面君,懇請皇帝陛下賜對!”
稍待須臾,不見今上答覆,他又再重複,反覆說的都是這句。
今上撫額,似頭疼不已。司馬光繼續不停歇地請求,一聲高過一聲。終於,今上朝我指指一側帷幔,示意我迴避到其後,然後對內侍說:“宣他進來。”
司馬光闊步入內,行禮如儀,然後開門見山地提起了我的事:“臣先曾上言,說前管勾兗國公主宅內臣梁懷吉過惡至大,乞不召還,但未蒙陛下允納。不想今日臣等竟然聽說陛下傳宣入內內侍省都知及押班,今梁懷吉赴公主宅,依舊勾當。消息傳出,外議喧譁,無不駭異。”
今上苦笑道:“你們倒似長了順風耳,消息十分靈通。
司馬光躬身道:“關心陛下家國之事,是臣等本分,臣等不敢懈怠。”
高舉朝芳,他開始引經據典地勸說皇帝:“臣聽說,太宗皇帝時,做兗王宮翊善的是姚坦,但凡兗王有過失,姚坦必進諫言,請兗王改正。兗王及左右侍從因此都很忌憚他,後來,那些侍從教唆兗王謊稱有疾,踰月不朝見君父。太宗很擔憂,便召兗王辱母入宮,問兗王起居狀。辱母說:‘大王本來沒病,只是姚坦管束太嚴,大王舉動不得自由,所以鬱郁成疾。’太宗聽後大怒,說:‘朕選端士為兗王僚屬,是欲教他為善,而今他既不能納用規諫,又詐疾欲朕逐去正人義士以求自便,騰豈能縱容他!兗王年少,想不出這種詭計,一定是你們教他的。’於是太宗命人把兗王辱母拖到後園打了數十杖,又召來姚坦,好言慰勉。太宗如此做,難道是不愛其子麼?正是因為愛重其子,才要嚴厲待他,納之於善。若縱其所欲,不忍譴責,其實無異於害了他。如今兗國公主受內臣離間,與駙馬不諧,陛下宜效法太宗,訓導公主,嚴懲罪臣,方能使公主自知悔司,安諧其家。”
我沒有忽略他對我稱呼的變化。以前他都是稱我“梁先生”,跟公主宅中的內臣侍女一樣,在他身份高於我的情況下,這樣的稱呼聽起來客氣而疏遠。喚我的名字,這是多年來的第一次。
他引我到石案邊,選出一卷畫軸雙手呈給我,道:“煩勞懷吉將這幅畫轉交給公主。”
我接過,展開看了看。那是一幅絹本水墨畫,畫的是一所竹林掩映的重門深院,門前芳糙如茵,院後小徑蜿蜒至雲煙深處,屋舍廳中畫屏之前坐著一們身姿綽約的美人,身後有侍女在為她理妝,而美人旁邊另有一位寬袍緩帶體態微豐的男子,以閒適自然的姿勢坐著,正面朝美人,含笑打量著她。
竹枝高直剛勁,而雙鉤竹葉卻描繪得極細緻,千簇萬叢,各盡其態,這是李瑋墨竹的特點,這畫顯然出自他筆下。院落他是照著園中公主居處畫的,畫中人物身形也與公主、韻果兒及他自己的特徵相符,但這樣的畫面在他們婚姻生活中從來未出現過,應是他平日心裡憧憬的情景。
他是個沉默而不善與人交流的人,作畫時也經常把自己鎖在房中,不許人入內旁觀,他的作品讓我見到的都不多,也許是怕我覺察出他流傳於筆端的心意。但這一次,他卻借這個方式,向我公開了多年來他獨守於心的不能言說的私密。
“其實,她身邊的人,應該是你。”他指著畫上男子對我說,“有一天我路過公主閣,見你坐在她身邊看她理妝,就是這個樣子。”
我的目光由畫卷移至他面上,心裡有萬千感慨,卻不知該從何說起。而他此刻與我相對,神情有大異於從前的冷靜和從容,帶著一點友善笑意,又道:“我曾經恨過你,覺得你鳩占鵲巢,奪去了我在公主身邊和心裡應有的位置,也讓我淪為天下人的笑柄。當你離開時,我見公主那麼痛苦才意識到,她想尋覓的是與她性情生活都能契合的伴侶,你與她青梅竹馬地長大,你們彼此了解,心意相通,而對她來說,我只是個愚魯的陌生人,未獲她許可,便突兀地闖入了她的生活。”
所以,他決定為我說話,想起回京之事,我黯然道:“都尉為懷吉在官家面前求情,懷吉卻一直未當面致謝,實在無禮之極。”
李瑋搖頭:“不必謝我,我那時不是為了幫你,而是不想看著公主因此自尋短見。”
我說:“當時物議喧譁,無論如何,都尉能做此決定極為不易,懷吉所承的情,豈是一個謝字可以相抵。”
“我知道請你回來我會顏面盡失,但是,我的顏面跟公主的生命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李緯道,隨後,又苦澀地笑笑,“可惜,我還是沒有自知之明,總是心存僥倖,以為我們婚姻的困境可以用時間和我的努力來化解……我嘗試一切辦法,自己想到的和別人建議的都去嘗試,即便面對她一次又一次的冷眼黑面,我也還是不死心。後來,我都不明白自己在堅持什麼,而結果也是一次比一次糟,到如今,又害慘了她。”
我很難找到合適的言辭,也怕一說就錯,因此只是保持緘默,傾聽他的訴說。
“跟你比起來,我是慚愧的,無論是對書畫還是對她。”他喟然長嘆,“欣賞、珍視而不時刻想著如何擁有,這才是愛人愛物的真諦罷。”
助我把畫軸卷好,他鄭重地把畫交到我手中,以最後的囑咐結束了這番懇談:“請把畫交給公主,告訴她,如果來生有緣相逢,希望我不再是陡然闖入她領域的陌生人。”
然後,他邁步走到兀自端著注子侍立著的小黃門面前,提起注子揭開壺蓋,揚手仰面,決然飲下了其中剩餘的酒。
8正家
由:3708字
韻果兒一聲驚呼,撲到李瑋面前想奪去他手中的注子,但待她奪下時,酒早已被李瑋飲盡。李瑋引袖拭去適才潑濺到臉上的些許酒水,長長吐了口氣,如釋重負的樣子,然後便木然站著,目光漫無目的地投向天際雲深處,任旁邊人怎麼呼喚都無反應。
韻果兒虛脫般地跪倒在他身邊,嘉慶子忙上前扶她,她便雙手擁著嘉慶子放聲痛哭,嘉慶子安慰著她,但自己也忍不住落下了淚,其餘家奴婢女看見也都紛紛跪下,掩面哀泣。
崔白隨我過去攙扶李瑋,關切地喚他,見他不答,也不免眼角濕潤,面露憂戚之色。
楊夫人有恙在身,此前大概是在自己房中歇息,這時園中哭聲震天,驚動了她,她拄著拐杖踉踉蹌蹌地出來,抓住個侍女問了問,知道李瑋飲了王務滋帶來的御酒,立即明白了此中原因,頓時老淚橫縱,先是抱著李瑋喚了幾聲“我的兒呀”,旋即又勃然大怒,操起拐杖就去打王務滋,哭喊道:“你們殺了我兒,老娘跟你們拼了!”
小黃門們忙七手八腳地拉住她,她掙扎著,又是哭又是罵,王務滋後退兩步,穩住剛才躲避她杖擊時碰歪的幞頭,這才冷冷笑了。
“哭什麼!”他環顧眾人,揚聲道,“這酒沒毒!”
聽者驚愕,哭聲稍止。王務滋繼續道:“都尉喝下的是皇后親手釀的美酒,名收‘瀛玉’,何曾有半點鴆毒!”然後,他緩步踱到李瑋面前,含笑道:“都尉,這酒味道不錯罷?皇后的酒輕易不給旁人的,連官家去討她都未必給呢。”
李瑋怔怔地看著他,少頃,深呼吸兩三次,大概是沒覺出體內有異狀,於是側首對楊夫人和韻果兒說:“我沒事。”
楊夫人拉著他左右端詳,確認他並無不妥,這才放下心來,雙手合什,拜謝上蒼。韻果兒也破涕為笑,抱著嘉慶子的手赧然退到李瑋身後去。崔白看著李瑋,也釋然笑了。
李瑋回過神來,立即朝王務滋作揖,說適才母親對他對有冒犯,請他諒解。而王務滋不置可否地笑笑,未多加理睬,轉身喚我:“懷吉,我們走。”
回宮路上,他狠狠責備了我的莽撞行為,追問我為何懷疑酒中有毒。我自然不會供出鄧都知,只說他與兩位娘子在閣中商議時我無意聽到一二句。他頓嘆道:“你既已聽見,我也不瞞你了。本來苗娘子確實是想請官家賜駙馬鴆酒的,但官家難以決定,便去與皇后商量。皇后聽了說:‘陛下當年是念章懿太后顧復之恩,覺得無從相報,才想到榮寵舅家,讓李瑋尚公主,如今卻又為何會起這樣的念頭?若殺了李瑋,將來朝廟謁陵,如何面對章懿太后在天之靈?'任守忠當時在帝後身邊,也插嘴說:‘皇后之言確有道理。何況若駙馬暴病而亡,只怕世人皆會生疑,言官們也會鬧得更厲害了。’官家聽後便放棄了賜鴆酒的想法,皇后隨即命人取來瀛玉酒,讓我帶去賜給駙馬,並對他多加撫慰,讓他耐心等公主回去。我帶了酒去,正跟駙馬說著話呢,你說慌慌張張地跑來了……”
回到宮中後,我與王務滋把此事經過告訴了帝後及苗賢刀,我也把李瑋讓我轉呈公主的畫給他們看了,今上甚感慨,面有愧色,皇后沉吟不語,而苗賢也提起李瑋時那種憤懣表情也消退了許多,凝視著李瑋的畫,只是搖頭連聲吧道:“唉,冤孽,真是冤孽……”
公主景況仍不佳,清醒的時候很少,我也不敢立即呈畫給她看,怕她又有激烈反應,便暫時把畫收起來,想等合適的時機再交給她。
我本以為我會受到處罰,因擅作主張跑去駙馬園報訊之事,但結果跟我想的大不一樣。
翌日,都知鄧保吉和任守忠雙雙前來向我報喜,說今上剛才傳宣他們及入內內侍省押班,告訴他們已罷去王務滋勾當公主宅之職,將讓我隨公主回公主宅,依舊做勾當內臣,命他們安排好一切相關事務。
按慣例我該入福寧殿謝恩,但我入內後是向今上請辭,說我是受到貶逐的罪臣,不應當再任此要職,還是讓王先生留下罷。而今上擺首,道:“王務滋行事狠辣,不擇手段,險此陷我於不義,讓他留在公主宅,他勢必會繼續挑撥離間,生出更多事端。而你之前雖犯過錯,但好在一直保有一顆純良的心,在如今這般狀況下都還知道顧惜駙馬性命,所以,我願意相信你,相信你以後在守護公主的同時,也會尊重巴拿馬,並兩廂勸解,促使他們夫婦言歸於好……”頓了頓,他加重語氣問我,“你會不負我的囑託的,是麼?”
我緘默不語,良久,才叩首伏拜:“臣領旨……”
謝恩的謝尚未說出,殿外忽傳來一陣輕微的喧囂聲,似有人在爭論些什麼。我與今上都舉目朝殿外望去,見一內侍匆匆趕來,對今上稟道:“同知諫院司馬光在外請求官家賜對。”
今上蹙眉不悅:“跟他說,早朝已罷,諫官非時不得入對,有事等明日殿上再議。”
內侍道:“臣已說過,但他不肯離去,堅持說此事不能拖,一定要今日面君進言。”
今上問:“他將議何事?”
內侍偷眼看了看我,輕聲道:“他說,是官家讓梁先生回兗國公主宅,依舊勾當的事,”
內侍話音未落,便聽司馬光在殿外高聲道:“臣司馬光有要事面君,懇請皇帝陛下賜對!”
稍待須臾,不見今上答覆,他又再重複,反覆說的都是這句。
今上撫額,似頭疼不已。司馬光繼續不停歇地請求,一聲高過一聲。終於,今上朝我指指一側帷幔,示意我迴避到其後,然後對內侍說:“宣他進來。”
司馬光闊步入內,行禮如儀,然後開門見山地提起了我的事:“臣先曾上言,說前管勾兗國公主宅內臣梁懷吉過惡至大,乞不召還,但未蒙陛下允納。不想今日臣等竟然聽說陛下傳宣入內內侍省都知及押班,今梁懷吉赴公主宅,依舊勾當。消息傳出,外議喧譁,無不駭異。”
今上苦笑道:“你們倒似長了順風耳,消息十分靈通。
司馬光躬身道:“關心陛下家國之事,是臣等本分,臣等不敢懈怠。”
高舉朝芳,他開始引經據典地勸說皇帝:“臣聽說,太宗皇帝時,做兗王宮翊善的是姚坦,但凡兗王有過失,姚坦必進諫言,請兗王改正。兗王及左右侍從因此都很忌憚他,後來,那些侍從教唆兗王謊稱有疾,踰月不朝見君父。太宗很擔憂,便召兗王辱母入宮,問兗王起居狀。辱母說:‘大王本來沒病,只是姚坦管束太嚴,大王舉動不得自由,所以鬱郁成疾。’太宗聽後大怒,說:‘朕選端士為兗王僚屬,是欲教他為善,而今他既不能納用規諫,又詐疾欲朕逐去正人義士以求自便,騰豈能縱容他!兗王年少,想不出這種詭計,一定是你們教他的。’於是太宗命人把兗王辱母拖到後園打了數十杖,又召來姚坦,好言慰勉。太宗如此做,難道是不愛其子麼?正是因為愛重其子,才要嚴厲待他,納之於善。若縱其所欲,不忍譴責,其實無異於害了他。如今兗國公主受內臣離間,與駙馬不諧,陛下宜效法太宗,訓導公主,嚴懲罪臣,方能使公主自知悔司,安諧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