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構聞言大喜,再三細看來人形容氣度,確定他所言非虛,便起身向汪伯彥拱手道:“我正是康王趙構。”

  汪伯彥忙帶部兵下拜,隨後將趙構迎至相州安頓下來。

  趙桓聽說趙構被金人追捕、逃至相州後也不再強令他出使,另派了一宗室子弟及數位大臣前去議和,但斡離不見來人後一字也懶得吐,直接揮手令他們回去,然後加緊了入侵步伐,轉眼間已與粘沒喝會師於汴京城下。

  趙桓無奈,一面傳旨讓趙構在相州懸榜募兵,約集河北諸將入衛,一面親自披甲登城鼓勵守兵防禦,艱難地與金兵對抗。

  十二月戊申,金人已過登天橋,來勢洶洶地進攻汴京通津門。殿中侍御史胡唐老向趙桓諫言道:“康王奉命出使至磁州,為士民所挽留而不去金營,此乃天意。臣乞陛下就此將康王拜為大元帥,以後好率天下兵士前來援救。”趙桓接納他的建議,將密詔封於一粒蠟丸內,募了秦仔、劉定等四人為死士,派他們持蠟詔趕往相州,拜康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遘為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儘快率河北兵將趕來保衛京師。

  秦仔先至相州,見了趙構後自頭頂髮髻中取出蠟詔給他。趙構讀罷不禁失聲嗚咽,軍民聞之無不感動。

  趙構遂遵旨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著鎧甲登台閱兵,於獵獵旌旗下負手而立,舉目望去但見士兵嚴陣以待,一望無際,神情都莊重嚴肅,待他出現後即齊齊跪拜於他足下,齊呼大元帥向他道賀。

  有淡雪飄下,寒風蕭瑟,和著長日將盡的氣氛更顯蒼涼。但趙構靜靜俯視著臣服的萬千士兵,漸有一絲淺笑徐升而出。

  第一章 高宗趙構·華陽花影 第十節 傾城

  駐紮在汴梁城外的金兵日日架炮攻城,守城宋兵則紛紛潰逃,眼看金兵馬上就要攻入城中,趙桓憂心如焚,又遣宰相何栗和濟王栩出使金軍請和。何栗恐懼之極,吞吞吐吐不敢答應,趙桓再三命令,他仍遲疑著良久不作決定。吏部侍郎李若水見狀怒斥何栗道:“國家危難至此,皆因你們這樣的小人誤事。如今社稷傾危,你們萬死也難辭其咎!”何栗不得已才領命上馬,兩足卻戰慄著不能跨坐上去,在有人左右相扶下才騎上動身,由皇城向北出朱雀門這段短短的距離中,他所執的馬鞭竟三度墮地。

  豈料現在的斡離不連親王宰相都瞧不上了,要他們回去請太上皇親自來議和。趙桓得知後嘆道:“上皇年事已高,而且已經驚擾成疾,如何能出外議和?迫不得已,還是朕親行罷。”

  斡離不見趙桓帶降表前來便提了許多割地輸金的條件,要求宋速交三鎮之地,並金一萬錠,銀二萬錠。趙桓一時不敢答應,便被拘留在營中兩天,但因斡離不暫時沒得到金主指示如何處理的詔命,最後還是放了趙桓回去。

  趙桓回京時意外地發現京師士庶及太學生竟然夾道歡迎他這無能之君。想自己身為君主竟被逼至敵營求和,大失國家體統顏面,趙桓不禁悲從心起,掩面泣道:“宰相誤我父子!”觀者亦隨之唏噓不已。

  此時的汴京雖未有金兵入城,實際上卻早已失去防衛。金人天天催索金銀財物及少女,威脅稱若不交出便縱兵入城。趙桓不堪其擾,只得于靖康二年正月帶著鄆王楷及數位大臣再次前往青城金營與金人商議。原本約定五日之內歸來,不想這次一去便被扣留了下來,斡離不稱一定要金銀財物割地交清後才放趙桓回京。

  趙構在相州開設大元帥府,擁兵萬人,分為五軍。先派宗澤率二千人為先鋒,行至大名時遇上一股金兵,於是宗澤正面迎擊,連破金兵三十餘寨,知信德府梁揚祖又率三千人趕來,連打數場勝仗,兵威稍振。可這時會簽書樞密院事曹輔突然帶著蠟詔至軍中,趙構見詔書中說:“方議和好,可屯兵十日毋輕進。”便遲疑未決,不知是否該繼續進攻。汪伯彥等人皆信和議為真,惟有宗澤生疑,對趙構說:“必是金人冒名擬詔書阻我師前行。殿下切勿聽信此言,請直趨澶淵為壁,次第進壘以解京城之圍。”但汪伯彥、耿南仲等均反對,堅持稱若行宗澤之計必會影響和議和皇帝安全,請移軍東平為宜。趙構考慮後遂移駐東平,只另遣宗澤率萬人進屯澶淵,讓他們四處揚言稱康王在軍中。自此宗澤便被隔離出去,不能再與趙構及諸將在大元帥府中議事。

  建炎元年春正月癸巳,趙構率兵至東平。金人一直在打聽他的下落,聽到他們散布的消息,說趙構在澶淵,於是斡離不遂遣中書舍人張澂來宋軍營欲召他回去。哪知宗澤毫不理睬,一見張澂便命手下壯士引箭去she,張澂只得狼狽而逃。在東平停留了沒多久,汪伯彥等人又請趙構前往相對較安全的濟州駐紮。二月癸未,趙構抵達濟州。而金人也不肯就此放過他,密遣五千騎兵追殺康王。

  靖康二年三月初,金主下令廢徽宗趙佶與欽宗趙桓為庶人,不久後宣布立張邦昌為南朝皇帝,國號為楚。金兵全面入侵汴梁城。京城巡檢范瓊受張邦昌指使,入宮迫趙佶與太上皇后乘犢車出宮,金人並按內侍鄧述私下獻上的妃嬪、帝姬及親王、皇孫名冊搜索這些宮眷,共搜得三千餘人。

  四月,金帥斡離不退師,帶二帝北遷回金,皇后、皇太子、京中親王、諸妃、帝姬、駙馬皆隨行,其中也包括趙構的母親韋賢妃和王妃邢氏,只有哲宗的元祐皇后孟氏因早已被廢,現在居於私邸,所以倒因禍得福,不在被俘之列。而汴京也被金兵徹底洗劫,法駕、鹵簿,皇后以下車輅、鹵簿、冠服、禮器、法物、大樂、教坊樂器、祭器、八寶、九鼎、圭璧、渾天儀、銅人、刻漏、古器、景靈宮供器,太清樓、秘閣、三館所藏珍品書畫,天下州府圖及官吏、內人、內侍、技藝工匠、倡優,府庫蓄積,均為之一空。趙桓在軍中頭頂青氈笠乘馬而行,身後有監軍跟隨監督,自鄭門出發向北行,每過一城,趙桓必掩面痛泣,而其後女眷更是悲聲日夜不絕。

  趙構得悉噩耗慟哭失聲,隨即策馬狂奔,挽弓怒she蒼鷹十二翼。

  張邦昌雖在汴京做了皇帝,但畢竟是受金人偽立,自己也覺得於心不安,知道難以服眾,面對百官都不敢自稱為“朕”而只稱“予”,詔書亦只稱手書,也沒改元。眾大臣絲毫不把他看在眼裡,都把目光投向了現在濟州的康王趙構身上,明里私下都有人勸他稱帝,但趙構每每避席遜辭而不受。

  張邦昌自知康王稱帝是眾望所歸,遂一面將元祐皇后孟氏接入延福宮居住,並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一面派人奉玉璽至大元帥府交予趙構,其上篆文曰“大宋受命之寶”。隨後元祐皇后下手書告天下,請康王構嗣統為帝。趙構移居南京應天府,百官又上表勸其稱帝,趙構終於答應。

  靖康二年五月,庚寅朔,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即皇帝位於南京。趙構登壇受命,禮畢再次慟哭,遙謝二帝,改元為建炎。幾天後趙構尊靖康皇帝趙桓為淵聖皇帝,元祐皇后為元祐太后,遙尊韋賢妃為宣和皇后(因太上皇尚在世,所以不稱太后),並立隨父母被俘北上的嘉國夫人邢氏為皇后。

  這月末,金人放宣贊舍人曹勛南歸。臨行前太上皇趙佶對他密語說:“如若見了康王,請告訴他:有清中原以復國的良策,就大膽行之,不要以我為念。”並持韋賢妃信囑他交給趙構。邢夫人亦把趙構出使前贈她的金環脫下,讓內侍交付給曹勛道:“請代我轉告康王殿下,願如此環,早得相見。”

  趙構閱母親書信已是感傷不已,再卒見夫人金環越發心酸。他以前王府中的二妾潘氏與張氏在聽得金兵要破城的消息時便悄悄趕往娘家居住,又因不是正室,金人掌握的名單里也沒她們之名,故此倒躲過一難,其後被趙構遣人接到了南京,分別封為賢妃和婕妤。而他的正妃邢夫人在他走後便入宮服侍婆婆韋賢妃,且又是他這金人勁敵的夫人,因此避無可避地一同被挾北歸。趙構黯然想,如今看來,當初娶她過門當真是錯了,她若沒有康王夫人的身份,或許便不會遭此大難。一念之差,誤她一生,他也必將遵守當初的承諾,雖與她相聚只短短數月,但定會永遠視她為正妻,在她歸來之前絕不會另冊他人為皇后。

  雖意外地受命為帝,但國破家亡的沉重陰影久久鬱結於心,心情一直是壓抑的,直到六月辛末,潘賢妃為他生下了一個皇子,才為他帶來一絲喜色。

  他為皇子取名為旉,並為此大赦天下。

  因連連征戰,國中逃亡的流民多了許多。大赦之日,他命人在城內布粥救濟流民,並親自出宮視察。御駕一出,自然有不少臣民蜂擁過來想一睹皇帝龍顏,而周圍侍衛也自是嚴密守衛,將眾人重重隔開。

  繞城看了一周,正欲回宮時,忽聽一女子跑過來,對前面的侍衛說想見皇上一面。侍衛自然不允,斥道:“皇上是你想見就能見的麼?”然後便趕她走。那女子卻不依,反覆懇求,見侍衛仍不放她過來便淒楚地哭了,邊哭邊朝御輦喊道:“皇上,我是服侍柔福帝姬的宮女呀!”

  柔福帝姬!這個名字猛然從他刻意遺忘的角落裡浮升出來,那一抹熟悉而久違的無奈憂傷。

  他命人讓那女子走至御輦前。

  她一身男裝打扮,想是走了許久的路,衣服與臉上都滿沾塵土,又瘦又憔悴,不過容貌倒是似曾相識。

  一見他,她即百感交集似的跪倒在地,雙目瑩瑩有淚水轉動,卻一字也說不出來,怔怔地看了他半晌,忽然身體一斜,暈倒在地。

  他把她帶回宮,再命人為她洗拭換衣,讓她臥床休養。然後走到她床邊,低頭看了許久,終於記起她是那個曾與柔福一起在華陽宮櫻花樹下和他踢毽的小宮女。

  她在他凝視中醒來。一睜眼即看見他的臉,頓時滿面暈紅。

  見她有了知覺,趙構便問她:“瑗瑗現在在哪裡?有沒有逃出來?”

  這是他心底所存的最後一絲希望。雖然聽說在京所有帝姬都已被俘,卻始終盼望這能有例外,給予柔福的例外。或許,她可以像這個小宮女那樣逃出來呢?說不定她已經逃出來了,現在派這個宮女前來告之她的消息。

  那宮女聞言一愣,繼而有兩滴清淚滴落。

  他心一沉,再追問:“瑗瑗呢?”

  “帝姬……”她猶豫著說:“也被帶往金國了……”

  他沉默,維持著淡漠的表情,以掩飾剜心般的痛楚。

  良久,他才緩緩嘆了嘆氣,又問:“你叫什麼?”

  她低頭輕聲答道:“嬰茀。吳嬰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