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寧瀾原來也動過做熟灌藕的念頭,真粉是綠豆澱粉,倒不難找,可那麝香是極名貴的,最終也沒有做成。

  不用寧瀾和張九如開口,歸遠大師已知道他們的來意,他與寧致文一直有書信往來,知道洞溪村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又拖著吃了一個月寧瀾做的吃食,開口應下了。

  第90章

  五月底, 寧瀾和張九如啟程回清遠縣。

  這次兩人不似之前那般輕車簡從,一隊人浩浩蕩蕩地拉拉了許多東西。

  寧瀾只帶了阿北回去,阿南留在京城照看糖水鋪子和滷煮火燒的攤子。

  歸遠大師也沒同他們一起,歸遠大師還有老友要去拜訪, 之後才能往洞溪村去, 約定好中秋前後抵達。

  這次還是元春元秋在前面帶路,毛球球依然一臉睥睨地站在馬背上。

  張老太爺領著張家一群人把寧瀾和張九如送到城外, 要分別是, 老太爺不知從那兒拽出來一個半大孩子, 「交給你們了,給我好好養, 養廢了就等我找你們算帳!」

  寧瀾和張九如面面相覷,被這突如其來的舉措打的措手不及。

  待二人反應過來,張老太爺已經領著張家的人走遠了,寧瀾和張九如也只能把這孩子帶上馬車。

  馬車上仔細問過, 二人才了解情況, 這孩子叫張清川,6歲, 是張家遠房遠房遠房親戚的孩子。父母意外去世, 家產被親戚瓜分,打會走路就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張家的人找過去時, 就問了一句,「張清川, 讓你去給別人當兒子你去不去?」

  張清川呆愣愣的, 看了看爆著骨頭青筋的腳丫, 點頭應下了, 然後就被送到了寧瀾和張九如面前。

  張九如握住寧瀾的手, 「養嗎?不養我讓元春元秋給他送回去。」

  張清川聽聞此話一臉侷促,手腳都不知道往哪兒放了。

  寧瀾略想一想也明白張老太爺的用意,怕他們老了膝下無人照看,故而找了一個孩子。打小養在身邊,培養出感情,不至於老了身後沒人送。

  寧瀾注意到張清川無處安放的眼神,便點了點頭。

  張九如拉住寧瀾的手,對張清川說,「以後我們倆就是你的家人了,咱們都先慢慢適應著,改口什麼的日後再說。」

  「是。」

  「可要改名字?」

  張清川堅定搖頭,「我的名字是親生爹娘給娶的,他們給我的只剩這一個名字了,我不改。」

  寧瀾心中認同,明白了張老太爺為何在張家的眾多旁枝中獨獨挑出他來。

  途經青州,寧磊和李小書馬上要參加今年的鄉試了,寧瀾和張九如便在此逗留了幾日。

  恰逢端午節,古人將這一日也稱為浴蘭節,因這日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因此家家戶戶有給孩子泡藥湯祛百病的習俗。

  路嬸兒見著一個乾巴巴的小娃娃心疼的不行,忙去街上買了苦草麥藥給張清川泡了個熱湯,又給他換上了新衣服新鞋子。

  那邊張九如無事,正給寧磊和李小書講書,講時事。寧瀾則忙著給寧磊和李小書做一道鯉魚焙面,預祝他們能如鯉魚躍龍門,此次考試順利得中。

  鯉魚焙面全稱是糖醋軟熘黃河鯉魚帶焙面,向來有「龍肉甘美華如玉,龍鬚焦脆細如絲」之稱,是河南十大名菜之一。

  做鯉魚焙面需選擇黃河鯉魚,且要選擇河底泥土較少、水質乾淨的河段中的鯉魚,這樣鯉魚才沒有土腥氣,刺少,並且肉白嫩緊實。

  鯉魚收拾乾淨,改刀成瓦楞形,用鹽、胡椒粉、蔥、黃酒醃製片刻,控干血水,拍上一層薄薄的澱粉,熱油將魚炸至八成熟。

  鍋中燒一鍋水,將魚簡單汆一下,去掉油炸過程中魚身上沾染的的焦黑色澱粉屑,出來的成品會更好看。

  熱鍋中加入冷水,放入白糖,炒出糖色,加入米醋、鹽調味。然後放入鯉魚,不斷的往魚身上澆湯汁,這一步就是軟溜了。待湯汁濃稠,澆入少許熱油,繼續大火溜到鍋中冒大泡即可。

  然後將魚擺盤,鍋中剩下的湯汁盡數澆到魚身上。

  焙面用的面需加了鹽、鹼和,醒一個多小時。之後就是考究真功夫的,要經過多遍反覆的拉扯,把面拉成細條。

  好的師傅可將一團面拉出131072根麵條,根根細如髮絲,遇水即溶,遇火即著。

  五成熱的油中將拉好的面炸至即將變色時撈出,蓋到鯉魚身上。

  寧瀾自問手中是沒有這樣的功夫的,找了一個麵店師傅,把做法要訣講了,師傅練了許多遍,才終於做成。

  軟溜的鯉魚,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焙面則蓬鬆酥脆,不泥、不沾、不亂,兩者搭配,相輔相成。

  一大家子人圍著桌子,滿是歡聲笑語。

  寧瀾去京城的這段日子,可是發生了不少事。

  笑笑和李小墨在城中最熱鬧處開了分店。家裡一對雙胞胎聰明伶利,女兒從小在鋪子裡,打的一手好算盤;兒子則繼承了李家的衣缽,在醫術上頗有些鑽研的精神;

  羅明遠在青州謀了個教諭的職位,把阿爺阿奶舅舅和舅母都接了過來。阿爺阿奶在州城住不慣,待了一段日子又回去了,老百姓么,最惦念的就是腳下的土地;

  知達和月兒得了一個女兒,月兒如今辭了鋪子裡的差事,專心在家陪伴教導女兒;

  宋衡中舉後一年順利考中進士,在岳丈的走動下得了隔壁縣縣令得職位,上任時把妻子也帶了過去,兩人感情一路升溫,如膠似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