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將將長成的青年不急不躁溫文儒雅,「父皇特特請了傅鄉君當我的騎射師傅,我學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她雖是一介女子卻性情豪爽氣度過人,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景致。還說一個人好不容易來世上,一定不能辜負自己的一雙眼睛。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到外面去走走看看,也許就能找到解決的法子!」

  畢竟尚有些孩子心性,應肪說得眉飛色舞,「在西山大營里,我換了名字扮作裴大人的親兵,跟那些普通兵卒一樣操練一樣睡大通鋪,還在一個鍋里吃飯。開始只能吃一碗,現在能吃三碗。因為騎射過人不久就升任了什長,現今我也是個對國家有用之人!」

  皇帝讓兒子的話逗得哈哈大笑,「你騎射上的天分應該隨朕,當年朕年青時也是只練習了三個月就射得有模有樣,第一次狩獵就射殺一頭梅花鹿。你身子好轉之後朕就想好好磨鍊你,金吾衛指揮使魏孟就建議讓你到西山大營去。還說在裴青底下當兵,就是個朽木他也能雕出花來。他向來穩妥細心,果然名不虛傳……」

  張皇后看著明顯結實了的兒子歡喜得直落淚,轉頭吩咐道:「那兩個孩子我一看就是個好的,昉兒交給他們夫妻倆,我再沒有不放心的。前兒我宮裡得了十匹安南進貢的香雲紗,派人送去給傅鄉君,叫她沒事時進宮陪我說說話。還有我聽說她的兩個孩兒也長得好,抱進來讓我瞧瞧!」

  應昉忙上前攬差事,「論起來傅鄉君才是我的正經師傅,母后不若派我去傳話,我正好和裴大人一起回大營!」

  張皇后臉上笑意立時凝住流露不舍,「做甚要這般著急,連一晚都不能多呆嗎?」

  應昉啼笑皆非,「我是奉命陪裴大人到兵部辦差,就因為今日是母后的生辰才被特批了半天假。裴大人自個都不敢多耽擱,我如何能越過他去。母后千萬莫提我是皇子之類的話,西山大營里人人都當我是個小兵,裴大人不好為我壞了規矩。」

  張皇后心頭高興自然好說話,聞言嗔怪道:「你這孩子竟如此埋汰我,只要知道你好好的,我就比吃了仙丹還高興,我曉得軍中自有規矩。不過話說回來你在營中捱得住嗎,要不你再等會我派宮人給你收拾些衣物吃食?你從小金堆玉砌地長大,真的吃得了這個苦?」

  應昉一挺胸膛,「母后怎麼如此小看孩兒,才跟你說我升任了什長,你這可是在扯我的後腿!」

  張皇后實在忍俊不禁輕捶了幼子一下,才驚覺這孩子的個頭比自己都高了。想起昔日的種種不易淚水幾乎又要淌下來。應昉裝做沒有注意恭敬跪下叩頭,這才笑嘻嘻地告退。

  大太監阮吉祥領命送應昉出去,在迴廊上就見這位皇子忽然停下,迴轉身子望著入夜後的宮城。良久才聽他輕嘆了一聲淡淡吩咐道:「這麼多年母后實在不易,日後若無大事不要去煩擾她。即便有些人淘氣不聽招呼,阮大伴能夠私下解決的就儘量解決,不能解決就先拖著,等我從軍中回來再說,千萬莫要讓我母后勞神乏力!」

  宮中還有什麼人會淘氣不聽招呼,需要皇子親自出面解決?

  阮吉祥忽地打了個冷噤,要說在今天之前皇帝的心思還高深莫測,那今晚坤寧宮的一場大戲已經讓大家明白帝王真正的意願。於是,乾清宮大太監的腰身彎得不能再彎,聲音柔得不能再柔,小意地將八角宮燈往四皇子面前照了照路,低低地應了個「是」。

  應昉微微一笑快步走出坤寧宮的大門,一小隊穿著西山大營服飾的軍士迅速將他拱衛在中間,不過片刻工夫就出了東華門。

  自那日所謂的庚申之變後,宮城一直由西山大營和豐臺大營的軍士輪流值守。所以這一隊人的離開絲毫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自明日起換防的就是經過大力整飭的驍騎衛和神武衛,經過這輪淘換,皇帝已經重新將上值十二衛牢牢地抓在手裡。

  坤寧宮內的張皇后轉身將皇帝重新打量了好幾遍後,才遲疑地開口問道:「你……到底什麼意思?」

  皇帝負手望著宮外層層疊瓦燈火闌珊,氣定神閒地悠然一笑,「你還看不出來嗎,聯已決意立昉兒為儲君。待他在外頭歷練完畢,將身子養結實眼界養寬泛,聯就可以將這片大好江山完整地交予他!」

  張皇后驚疑不定,良久才緩緩搖頭,「昉兒從小就心思單純,向來不喜歡這些勾心鬥角,他的志向是遊歷天下。他曾無數次給我說過,想走出宮門到外頭看看海有多寬沙漠有多廣,他不會甘願禁錮在這片狹窄得令人窒息的宮牆內!」

  皇帝微笑道:「昉兒比你想像得要堅強,他十歲那年發病幾乎過不了那個坎。朕問他,願不願意賭上一切放手一搏。贏了就可以健康活下去,輸了就什麼也沒有!你猜猜他說什麼,他說經吳太醫之手病好之後就可以長久陪伴母親,若是不治至多二十歲就會沒了。他不過想了半刻鐘,就決定讓吳起廉夫婦診治,那時他很吃了些苦頭……」

  張皇后淚水都要掉下來了,一臉的柔弱彷徨,「那孩子從小就心善,可一國儲君哪裡是這般易當的。當年昶兒已經二十歲了,都還是陷入陰詭之計當中不能自救,徒然讓親者痛仇者快。如今……秦王晉王都大了,論起心智手段昉兒還差得太遠!」

  皇帝握住她冰涼的手,將她僵直的身子擁入懷中溫聲道:「還有朕,只要有三年的時間,朕一定可以將昉兒培養成最合格的儲君,他一定會比父輩們更加出色。因為朕已經將前面的道路鋪平,因為他夠聰明,果敢,仁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