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方夫人心頭的恐懼一點一點加大,細看長女的腰身依舊纖細,哪裡就有五個月的身孕?就輕噓一口氣強笑道:「可見是發癔症了,文德太子都去那麼多年了,哪裡還會有什麼身孕。還有大庭廣眾之下,不要一口一個心愛的檀郎。娘知道你跟太子殿下感情深厚,難道這麼多年過去還走不出來嗎?」

  崔玉華歪著頭怔然,忽地發怒道:「他姓譚,我不叫他譚郎又叫他什麼?我在梵華殿日子過得淒清,只有每隔十日他進宮給我請脈時才感到快樂。譚郎給我帶宮外的點心,還給我講宮外的見聞。娘,你去幫我求求皇后娘娘,應昶已經死了十年了,我後悔了不願意待在宮裡,放我出去吧。我已經有了譚郎的骨肉,再過些時日就遮掩不住了!」

  仿佛一片驚天炸雷在耳邊響起,方夫人呆若木雞怔立當場。

  在場的誥命夫人在來之前大致都知道今天的這場宴會不會輕易善了,卻哪裡想到會看到聽到宮闈秘密事,一時待在原處不敢動彈。大家都是人精子,幾句簡單的話語已經勾勒出事情的大概模樣。

  崔玉華口中的檀郎原來是譚郎,約莫是一位姓譚的御醫。在文德太子薨逝十年後,兩人悄悄有了苟且。別的人就罷了,已故太子的未亡人竟然有了身孕,皇家大概是想辦法遮蔽了這件醜事,卻沒想到今日讓崔玉華自己當眾喊了出來。

  眾人看著一片懵懂的前太子妃,又看看堂上一片漠然神情的皇帝,心底里都是一片冰涼。到底是什麼緣由,讓這位帝王不惜皇家顏面掃地,竟然決定當眾捅破此事?再聯繫到方夫人的另外一位女兒崔蓮房,婚前不顧廉恥與人私通生女,結果鬧得一對親生兒女差點結為夫妻……

  這一波波的打擊讓方夫人心口上下翻湧,一口血腥氣在喉嚨眼迫逼而出。

  她顧不得搽拭嘴角猛地抬起頭來,死死盯著今日的始作俑者恨恨道:「我明白了,聖人煞費苦心地安排了這一場場的好戲,就是想要我崔家人顏面掃地,永世抬不起頭來是嗎?只可惜崔家人世代讀書人,只知道頭可斷血可流,唯有一根傲骨是打不斷敲不彎的!」

  皇帝閒閒望過來一眼,不再掩飾自己的目的,厭棄睥睨道:「朕何須跟你繞彎子,只是不齒一向標榜自己出身世家的方夫人,一身不修何以修天下?培養的兒女盡皆是一些男盜女娼之流。可嘆朕瞎了眼睛,竟把這些敗絮其中的東西奉為圭皋,讓彰德崔家執掌江南士林的牛耳,真真是可悲可嘆!」

  一邊是懵懂如幼兒的長女,一邊是被人揭破醜事的次女,方夫人真是一口老血又要噴出來。她強自鎮定下來,「老婦是有過錯,這幾個女孩都是我親自教養,因為溺愛不免有失差池。彰德崔家一向以德行服人,老婦回鄉後會自請入家廟永世不再出門,以贖今日的過錯!」

  殿堂上的誥命夫人們再也坐不住了,誰知道接下來還有什麼不該聽的宮闈秘事,有些時候好奇心是會殺死人的。於是,一位年紀頗大的宗室夫人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告退。皇帝無可無不可地應允了,接著告退的人越發多起來。片刻前熙攘的大殿就剩下與皇家關係緊密的寥寥數人。

  皇帝面對節節敗退的敵人並沒有心軟,而是又拋出一片鋒利刀箭。

  他斂了眉目慢慢俯下身子道:「方夫人的長子崔翰總是你丈夫親自教養的吧,外界傳他謙順知禮寬容待人。可是據朕所知,二十年前你的這三個兒女聯手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呢。夫人你一向運籌帷幄智計過人,朕不相信這其中沒有你的手筆。」

  皇帝喉嚨里發出一陣呵呵冷笑,「只是最後你沒有想到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你的預期,竟然變得不受控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你救得了這個就救不了那個,手心手背難以取捨,這裡頭的滋味只怕不好受吧!」

  二十年前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張皇后心頭一跳,與壽寧侯府的張老夫人快速交換了一個眼色,都知道彼此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方夫人強自鎮定,抿緊下頜道:「老婦不知聖人所指何事?」

  皇帝手一揮,乾清宮總管太監阮吉祥便遞上厚厚一疊文書。他摩挲著幾乎泛黃的紙張,緩緩道:「二十年前文德太子意外薨逝,皇后失去了一個兒子,王朝失去一個儲君,朕失去了一個培養了多年的太子,總得有人給朕一個交代!」

  站在末尾的劉泰安本就心頭有鬼,聽聞此言嚇得雙膝一軟咚地一聲跪在地上。劉肅雙眼一閉,終於知道自己矯詔聖旨後皇帝由始至終為什麼不殺自己了,原來所有的根結都在這裡藏著呢!

  皇帝看都未看他們一眼,拈起幾頁紙繼續道:「逼得太子自盡身亡的就是這三封書信,看起來是太子寫與劉泰安的妻子鄭氏的親筆所書。言辭纏綿情意深重,讓人不禁感嘆這二人竟然有緣無分,一對有情人生生被迫各自嫁娶!」

  「獻上這三封信件的人就是劉泰安本人,他說他不敢擅專,特特請朕來處理此事。朕為給大家一個交代,特特將鄭璃連夜喚進宮來親自過問,沒想到她小小年紀卻性情剛烈,竟願意以死證太子的清白。那時她已經懷有七個月的身孕,面對死亡毫無懼色。朕最後問她還有什麼心愿,她說此生此世惟願與劉泰安不復相見!」

  眾人神情各有所思沒有言語,劉泰安股若顫慄口不敢言。

  皇帝狠狠捶在桌案上大怒道:「這便罷了,朕卻不知在位多年的皇宮竟然像市井之地一樣,鄭璃身亡的消息不過半天就傳至太子的耳中。若非有心人故意泄露不實消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太子怎麼會激憤之下飲鴆毒自盡,連一句解釋的話語都不屑留下,空留一對傷心的父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