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傅百善有一耳朵沒一耳朵地聽著,心想要是此時裴大哥在這裡,兩人坐在梅樹下一起暢飲一壺梅花酒也不錯。

  在廣州時,曾姑姑便極喜歡淘換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大凡制香料做膏子釀美酒,都想要去一試身手。那幾年裡,曾姑姑就愛帶著人做這些東西,當然也摘取過梅花釀造過梅花酒。

  廣州的梅花開得早,臘月過後的梅花便開得極好了。梅瓣容易掉,所以採摘時要格外小心。每年的龍抬頭前,採摘乾淨的花,用流水輕輕地沖洗後,放在竹篩里瀝乾。在淨白瓷壇里先放入一捧梅花,倒入三蒸三釀的秋露白,再放到陰涼的地窖里進行保存。

  來年白雪飛揚之際,酒里的梅花被秋露白浸熟之後,花瓣花蕊的形狀仍然可以保存完好。紅梅酒的顏色泛紅,白梅酒卻清冽入水,各有各的千秋。此時就可以邀上三兩好友到山間野壑的梅林里,一邊嗅聞馥濃的香氣,一邊飲用散發著濃郁梅花香味的梅花酒了,真是想來就叫人神往。

  傅百善正在遐想曾姑姑親手所制的梅花酒時,就見先前奉命而去的僕婦扶著一面相蒼蒼的老婦回來。崔文櫻見狀忙緊趕幾步扶住她,關切問道:「老師怎麼到這裡來了,階梯又多大概不好走吧,為何不喚我過去服侍?」

  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夫人,她不過半百的歲數卻已滿頭華發,身穿一襲藍紫色底織暗花折枝菊花紋的褙子,一雙時常微眯的眼睛周圍也布滿了細小的紋路,瘦削的脊背卻挺得筆直,神色間有一種不容置喙的獨斷。

  蔡夫人慈愛地望了一眼這位女弟子,側頭道:「那些老學究看了你們幾個的文章後評出了優劣,又忙著去品評那些舉子們的詩才了。我左右無事,權當練練腿腳,就拿著這些詩作過來看看京中又出了哪些才女!」

  蔡夫人揚起手中的紙張吟道:「數點梅花琴底雪,一甌清茗畫中仙。這句寫得最為應景出彩,幾位老大人一致評定其辭致雅贍金輝玉潔,是今日的翹楚,我觀這字跡應該是櫻姐你寫的對吧?」

  崔文櫻雙手交疊謙謙一福,輕聲道了個「是」。

  蔡夫人又道:「矯矯胡為心亦隨,不念從前傲霜雪,這是哪家閨秀寫的呢?用句如同綴玉聯珠卓爾不群,令人擊節讚嘆。」

  人群中那位并州知縣之女靳佩蘭排眾而出,向前深躬為禮,蔡夫人臉上浮出一絲微不可見的笑容,微微頷首示意。

  蔡夫人接著又道:「梅乎梅乎本清絕,花如白玉枝如鐵。這句形容梅花的詩句卻是天真自然質樸無雕飾,讀來似乎還有一絲童趣在裡頭,看著是大俗實則是大雅,寫出這等詩句的人心胸定然是個開闊的孩子。」

  傅百善只聽身邊一聲驚呼,卻是張錦娘捂著嘴叫了出來,雙頰漲得通紅,羞得眼睛都不敢抬,喃喃道:「這首詩……是我的!」話語落下,卻站在遠處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找兄長代筆的詩詞竟然得到了蔡夫人的大力褒獎。

  站在右首末尾的崔文瑄手中的絹帕幾乎要扯爛,眼中的委屈不服險些躍然而出。憑什麼,憑什麼自己費盡心力的詩作竟然名落孫山!

  210.第二一零章 駁斥

  一陣略帶寒意的微風襲來, 吹得梅枝上新落的雪粉撲簌撲簌地往下掉。

  蔡夫人品評完諸位閨秀的詩作, 細細地摩娑著懷裡的琺瑯彩掐絲竹柄暖爐,又靠著椅子歇了一會才漫不經心問道:「這裡有十八位姑娘, 卻只有十七篇筆墨,不知是哪位交了白卷?」

  傅百善一怔,這又不是稚子上學堂, 不按時交課業還要受先生責罰嗎?

  但她素來膽大, 從前在宮中女官出身的曾姑姑面前都不怎麼怕,在這等場面上更不會膽怯。而且她乘承自家娘親的教誨,向來不多考慮是否會丟面子之類的事情, 便踏前一步蹲身福禮,坦蕩承認道:「是我交了白卷,因我自小就不喜歡這些東西,所以寫不來詩做不來詞,還請夫人原宥!」

  蔡夫人將茶盞擱在一邊,鼻翼邊上深刻的紋路重重疊在一起,上下打了傅百善幾眼。見她雖不是濃妝艷抹, 但衣料精緻配飾華美,頭上金簪鑲嵌的東珠顆顆勻等瑩潤, 心下的不喜便更勝三分。

  撩了一下眼皮, 蔡夫人冷聲譏誚道:「我倒是佩服你這份膽氣, 只是你胸無點墨卻是如何進了宮選名冊的?你父你母就是這般放縱於你, 一個不喜歡便敷衍了事?要是日後你有了婆家, 又如何去輔佐夫君?日後你有了孩兒, 又如何教養他們成才?」

  崔文櫻心頭一跳急得不得了,她對這位只有一面之緣的傅姑娘總有一點莫名好感,此時眼看她受到責難便有些感同身受。但是蔡夫人的規矩甚大,她也沒這個膽子敢上前出言幫襯。

  束手規規矩矩站在一邊的崔文瑄幾乎要笑出聲來,心頭那點不忿早就不消而散,興致勃勃地左瞧右看。本來她費盡心思所做的詩作沒有得到首肯,長姐的詩作卻獨占鰲頭,讓她頗不自在。但是此時看見這位氣度出眾的傅姑娘被蔡夫人當眾數落,還一句比一句嚴苛,相比之下自己的那點失落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傅百善慢慢直起身子,臉上的笑意也淡了,使得她長眉漆黑肅然杏眼沉靜如水,「請夫人口下留德,我父我母是這世上最稱職的父母,他們二人對我自小嚴厲,從來不會故意放縱與我。何況不會吟詩作對並非就是胸無點墨,至於我日後何輔佐夫君和教養孩兒就不勞夫人記掛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