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治下出了這種人倫慘案,常知縣一個教化不嚴之罪是跑不了的。結果正在焦頭爛額的時候,就遇到了前往青州府尋找仵作的衛士。常知縣因為前次家中賞梅宴上出的紕漏懊惱,更因為得罪了左衛指揮使的千金而時常惶恐不已。遇到了這種千載難逢的表功機會,連忙親自帶了屬下匆匆趕來。

  青州仵作是個老手,對於跟死人打交道簡直是駕輕就熟。面前又是軍中的各路高官,少不得拿了看家的本事出來顯擺。不一會工夫就利落地勘驗完畢,躬身恭敬稟告道:「大人,此人並非自縊,而是他殺,應該是被人勒死之後偽裝而成自縊的現場。」

  場中諸人先是一驚又覺得在意料之中,沒想到先時程煥的種種推斷竟然全部是正確的。史大川心頭窩了火,出言便有些不屑道:「青州府的水平只有這般嗎?我們這位程先生還曾推斷說兇手是個身材不高,氣力卻極大之人呢!」

  青州仵作本想一鳴驚人,在眾人面前露個臉。卻不料在場諸人俱是一副等閒之態,心頭還想難道這些人見慣生死無所其謂嗎?要知道,這年頭結交好當兵的可比什麼都強,沒見知縣大人也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恨不能把指揮使大人身邊的人全部攆開,自個親自去服侍茶水。

  正疑惑間恰巧聽得此言,不由眼睛一亮贊道:「不想軍中竟然還有精通此等技藝之人,不才孤陋寡聞,憑藉了那樑上繩索的節扣與死者脖頸的勒痕有些微不符,才判斷出死者是被人勒死的,這是偽裝的自縊現場。不是某自己吹噓,在半個時辰里敢下此定論的,青州周邊各府唯有我一人矣。不知哪位高才竟還能斷出兇手形貌,可否出面賜教一二?」

  仵作是官府所設專門檢驗命案死屍的人,對於案件的走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都是父傳子,子傳孫的行當。有句俗話說得好,縣衙大門朝南開,吃完原告吃被告。這些屬於州縣一級的差役小吏因此過得比普通百姓要富足得多,若是資歷深厚為州府知縣倚重之人,往往家財還頗豐厚。

  但是由於檢查屍體是件極辛苦的事,因此一般在檢查屍體的時候往往由賤民檢查屍體並向官員報告情況。仵作都是由地位低下的殮屍送葬、鬻棺屠宰之家擔任。其後代雖然不愁吃穿,卻被禁絕參加科舉,故成為不少人奚落和嘲諷的對象。

  一般的鬥毆,檢驗方法比較簡單。死於非命的驗屍便複雜得多,仵作要在沒有解剖屍體的情況下,把詳細的檢驗結果報告給有司作斷案的參考。因此,仵作要懂許多專業知識,精通人體構造及藥理病理,知道何處經絡受傷便危及哪處臟腑,中何種毒便出現什麼症狀,判斷越準確對破案越有幫助。

  所以,仵作便是位卑卻責任極重要的一職,幾乎都靠名師或父兄傳授。認真負責的仵作,檢驗屍體極其詳細,從毛髮到指甲,決不放過任何細節。一具屍體總要翻來復去地勘查,尋找其可疑之處。所以對於別家的勘驗手法那是夢寐以求,做夢都想得到的寶物。

  程煥站起身抱拳作了一揖道:「小老兒粗通勘驗的一些皮毛,在魯班門前耍了趟大刀,讓你見笑了。我只是看到那勒痕幾乎是平直且略微向下的,這種痕跡只能是鄉間俗稱的背死狗造成的,在座各位都是聰明人,只是一時沒有想到那處而已。」

  史大川今日卻像是吃了火~藥,頗有些咄咄逼人不依不饒,揚眉問道:「程先生還說自縊之人腳下的泥土裡有火炭,他殺之人腳下卻沒有什麼火炭。我等俱是聞所未聞,不知青州府的仵作可否知曉勘驗裡面還有這等說法?」

  那仵作也不是傻子,一眼看出面前這個魁梧大漢就是個找茬的,而那位程先生卻是面目謙和,一派不驕不躁的樣子。

  於是心裡就先生了些好感,仔細想了一下方慎重言道:「前朝有勘驗大家宋慈著有《洗冤集錄》,集各朝各代刑律之大成,各個地方的仵作都奉為經典,因而沿用至今。其中關於自縊的驗屍描述中有這麼一句:若真自縊,開掘所縊腳下穴三尺以來,究得火炭方是。」

  看到眾人聽得入神,仵作自己先失笑了一番才繼續道:「從字面上來講,大概是說如果這個人真的是上吊自殺而死的,在他自殺的地方的腳下挖地三尺,找得到火炭的話,才能說明他是真的自縊而死。每每讀到這裡,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奉為圭皋經典的古籍怎會出錯?」

  青州仵作皺眉道:「我操此業近二十年,看到的自縊之人甚多,也有三兩例腳下有黑炭,大都是沒有的,百者當中有五六宗罷了!有鄉間傳說腳下有黑炭的自縊之人是因為身負奇冤,人死之後怨氣下降入地後形成黑炭,經久不滅以求伸冤,想來也是無稽之談。我所知只有這些,不知程先生可有他解?」

  程煥微微一笑道:「我也是年輕時拜讀過《洗冤集錄》,極為推崇宋大家的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但是讀到此處時也是不求甚解,恰好我性情孤拐,對這些事情頗有些鑽牛角的勁頭,就親到其故里仔細探訪。歷時三個月之後,終於有了些許心得。」

  端了茶盞小抿了一口道:「我發覺宋慈先生原籍是建陽人,屬於閩北之地。那裡的土葬與他處有些不同,百姓們認為有土則生無土則死。流傳至今的民俗中,都有在墓坑或墓窯中燃燒芝麻杆以暖坑焙窯的習俗,意在營造一方熱土,來世可以儘快投生,並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一世比一世活得更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