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壽寧侯府張夫人摸著女兒的嫁妝淚如雨下,指著黃花梨大箱子裡頭的一支和田白玉浮雕福祿壽如意,對世子夫人李氏道:」這是安姐十歲時你公爹偶然得了塊這麼大的和田玉石,特地尋訪手藝極好的匠人雕好了,又巴巴地找人送了回來,說日後好給安姐做陪嫁,哪裡想得到——「

  李氏忙道:「不是還有小囡囡在嗎?日後她有了親事,我們就把安姐的這些東西原原本本地給她就行了!」

  張夫人扶了她的手嘆道:「那樣的人家全無半點根基,那孩子縱有天大的造化也是有限,這些富貴給了她,只怕會給她惹來另外的禍事。我只當沒有這個外孫女,你們也莫要去尋訪,只要那孩子好生生的,日後嫁個殷實人家就足夠了。到時你在安姐的嫁妝裡頭少少的揀上幾樣給她做個念想就行了,其餘的你們兩房分了,給孩子們留些事物,也好叫他們記得姑姑的幾分好處——「

  李氏搖搖頭道:「娘莫要操心這些了,世子先前就吩咐了,這些東西讓我好生鎖起來,日後定要好好地給安姐的女兒留著,那孩子在丁點大時就受累,本就受了大委屈。他做舅父的因了闔府老少和皇家的臉面不能給那孩子伸張一二,卻斷不會讓她日後再吃虧!「

  張夫人一時嘆氣,「可憐安姐命薄,沒親眼等到她兩個哥哥給她出氣,今天的事辦得好,你們都是極好的孩子——」

  房門外等著的高氏恰恰聽了個尾音,立時就醋了,伸著頭搶功道:「娘,我也是極好的孩子,大哥大嫂並我家二爺在外頭運籌帷幄跟那劉家鬥來鬥去的,家裡頭幾個小的都是我在照應呢!」

  張夫人和李氏相攜而出,張夫人眼角含淚指著高氏笑道:「去我屋子裡,把世子這回帶回來的那盒瑪瑙嵌的西域銀首飾給了她,要不然這個大功臣今晚可要睡不著了!」

  高氏歡喜地受了,一時間府里的那股子哀傷之氣倒被沖淡了不少。

  劉府里,劉肅睜眼就望見老妻在一旁坐著,不由嘆道:「今兒怕是讓你唬了一回吧?」

  夏氏端了一碗湯藥過來服侍他喝下後,才不在意地道:「那壽寧侯府高門大戶,和我們本就不是一路的,起先我就不贊同泰安娶這麼個嬌弱女子進門來,你看看給我們家惹來多少禍事?可憐我家泰安此次真是受盡了委屈——」

  劉肅垂目,心想讓泰安會冀州再靜心讀幾年書也好。老妻沒有見識只會心疼自家兒子,這般當口上還敢偷養外室,還不小心讓鄭家人發現,這才落得如此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他自幼家貧多年讀書未成,唯有目不識丁的夏氏始終對他不離不棄,為他操持家務撫育兒女贍養父母,所以他發跡後多少人勸他另娶,他都一笑而置之。

  後來,劉肅的官越做越大,夏氏對官場夫人們之間的迎來送往一竅不通,頗鬧了幾場笑話,劉肅也只是叫少了應酬,唯恐夏氏為難。直到劉府長女位列景仁宮一宮之主,圍在夏氏身邊的人諸多奉承,夏氏才漸漸多出去走動。

  夏氏老實本分,這些朝堂上的爭鬥之事說了她也不懂,劉肅吩咐叫了幕僚史先生連夜進來議事。今天,因著兒子的外室一事竟然不知不覺地授人以柄,若是處置不當還不知會給劉家帶來什麼影響。這些便也罷了,宮中還有娘娘和二皇子……

  未幾,京都各處散開了各種版本的流言。

  一說是劉閣老之子劉探花留戀娼門女子氣死原配,結果讓原配家裡打上門來,不但成功和離還將嫁妝盡數搬空。另有一說是劉探花的妻兄覬覦他妻子死後留下的嫁妝,專使喚了人出來敗壞劉家的名聲。

  一時間喧囂塵上,有與劉肅交好的同僚就勸解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得饒人處且饒人!」劉肅只得苦笑,他何嘗不知道此事傳開更為不利,只是人在朝堂早就身不由己。這一場元和七年的諸般謀劃,他輸了個底掉。

  11.第十一章 滿倉

  卻說顧嬤嬤一行人因為一路帶了個小囡囡,為求穩當儘量選了水路,所以一段路走了兩個月有餘。

  小囡囡已經長開了,看得出來是個美人坯子,一雙黝黑至極的大杏仁眼,長長的眼睫毛像檀香扇子一樣展著,最最特別的是她的一雙眉毛既長且黑,眉梢那裡微微頓了一下才向下彎了一小截,顯得整個小小的臉盤子英氣十足,叫人忽略了她其實還有一管挺翹的鼻樑,一張如花瓣般細軟粉嫩的小嘴。

  顧嬤嬤年輕時有過一個女兒,可惜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在皇宮裡跟著張夫人接過這個還帶著臍帶的小囡囡時,心中一直遺憾缺失的一塊忽然間就圓滿了,所以說人與人真是講求個對眼的緣分。當知道要把這個孩子送走時,她在床鋪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心裡頭那股子的不舍隨了天越亮堂越發愁。等一早起來,把小囡囡抱在手裡,心裡頭才又重新變得踏實了。

  世子夫人來接孩子時,顧嬤嬤已經下定決心要陪在這孩子的身邊,要看她長大,看她識字,看她及笄,看她嫁人生子,這樣的日子想來也沒有什麼不好。心頭難免不舍的是跟張夫人主僕一場近三十年的情誼,還有故土的難離。但是所有的一切在看見小囡囡嘴邊那抹暢暢的笑容時,心口便是歡喜的。

  奶娘不是外人,是世子夫人陪房周嬤嬤的大兒媳婦,剛生了兒子奶水足得很,小囡囡吃飽之後就翹了腦袋東張西望,眾人都說沒見過這樣瓷實的孩子,雖說是早產又一路顛簸,小囡囡照樣長得條順。顧嬤嬤心想這大概就是老輩人講的是來還債的孩子,好養得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