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不怪看到寧恪總是寶貝這把佩劍,時不時便取出來擦拭。
師暄妍提著這柄劍,步出了寢房。
太子行轅內,已經站滿了嚴陣以待的北衙禁軍,上百人手中高擒著火把,熊熊的火光烘烤著眾人的臉。
為首之人,向太子妃承諾:「太子妃安心,賊寇只要攻不下城門,僅憑城中的這些嘍囉,奈何不了我們,忠敬坊一步一險,這群烏合之眾就連行轅的大門都進不來。」
話雖如此說,可眾人看到,太子妃玉衣烏髮,風姿烈烈,提劍來到行轅諸人之間,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那個往昔所見,總是舉止溫婉、雍容柔弱的娘子,此時翠眉輕斂,不施粉黛,手攜長劍,氣質倏然變得冷冽如九天之月。
「諸將聽令。」
師暄妍不急不緩地發號施令。
在這個看起來分明只有十幾歲,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娘子身上,他們仿佛看到了一股破釜沉舟的堅決,和悍不畏死的孤勇。
北衙禁軍,甘為太子妃俯首,屈膝跪地:「我等誓死追隨太子妃!」
師暄妍往胸肺中汲入一口長氣,春夜的涼風鼓入肺管,冰涼,卻也灼燙。
她已有許久,沒有這樣的心情了。
生死置之度外。
她和太子,是夫婦,也是同袍,外敵來襲,危難之際,身在此位上,只有死戰流血,沒有苟安偷生。
這口氣再吐出來,便如江海清光,一瀉恣肆。
「諸將拔劍,隨我一道守住行轅。迎敵!」
第78章
聖人困臥了片刻。
這片刻時光, 只是他用來打盹的。
漢王造反,勾通貴妃, 將長安置於一片滔天烈焰當中,聖人站在太極宮前,仿佛都能聞到狼煙的氣息。
極目遠眺,自城門的瞭望台,與長安城中最高聳的闕樓之上,無數烽燧被一一點燃,煙氣直聳,火光燎天。
聖人在恢弘萬頃, 卻也寥落無人太極宮前平台上,立定了許久。
龍目望向浩瀚的夜色,平靜而幽深。
風中送來隱隱約約的喊殺聲。
之後,他體力難支, 不得已回到太極殿,打盹了一刻鐘。
當他醒來時,整座太極殿已經被貴妃把持住了。
太極殿上並無旁人, 連速來忠心的王石也不見。
貴妃所攜帶的滎陽鄭氏部曲, 趁著長安大亂, 喬裝北衙六軍, 混進了禁中,受貴妃的指點,偷摸來到了太極宮前。
得手竟意外的順利, 攻入太極宮, 不過是削一塊豆腐。
聖人幾乎是一醒, 鄭貴妃的匕首便架到了他的脖頸前,他視線模糊間, 看到一雙淬了怨毒與狠辣的眼,恍惚著以為是看到了已故皇后。
但只消一眨眼,聖人便已心思明鏡。
皇后不會用這樣的眼神看他。
鄭貴妃架起聖人,痛罵道:「老匹夫!」
她將聖人扯了一跟頭,徑直拖下了床榻,逼他踉蹌著到案前,拿出已經寫好的聖旨,令他交出玉璽。
「老匹夫,說,你把玉璽藏哪兒了?」
她一面喝罵質問聖人,一面命令部曲迅速翻遍太極宮,找到玉璽。
可部曲將太極殿翻了個底朝天兒,也沒找到那方象徵皇權至高無上的傳國玉璽。
鄭貴妃心忖,定是這老東西,一早將東西給藏了起來,就是為了防著漢王。
她氣急之下,提起手掌,就掌摑於聖人。
兩道耳光,就將聖人的面頰打得暗紅髮紫。
聖人病骨嶙峋,仿佛隨時都要殯天,但留著這老東西還有用,鄭貴妃不敢下重手,只好停了下來,反正氣也出了。
她威脅道:「再不交出玉璽,本宮保證,等漢王拿下長安之後,第一個殺了太子。」
聖人看著她,卻似在透過她的眼睛,去看另一個人。
一個早已身死魂消,錦囊收艷骨、黃土掩風流,存進了史書里的女人。
那人不論活著,還是死了,都是鄭貴妃眼底心上的一根刺。
刺已入肉,傷口糜爛。
爛了多年,早已飄出惡臭。
鄭貴妃的瞳孔緊縮,想起當年,這個男人臨幸自己的夜晚,也是這樣一副平靜深邃的面容,似是看著她,又似是看著別人。
她清楚地知道,聖人懷緬的是他早死的髮妻。
但鄭貴妃想要一個機會,她們這些才人,在宮中數年,從未得過聖人雨露,一直不過是個籍籍無名的才人。
雖入了宮中,卻還比不得幾個與世家聯姻的姊妹,這讓素來心高氣盛的鄭氏如何忍得?
那個夜晚,是她唯一的機會。
她脫掉寢裙,露出雪白的雙腿,挽留住了聖人。
她模仿著皇后的語調,柔情地喚他的名字「庶安」。
聖人自皇后薨後,兩鬢星星,染了白霜,可依舊無損於那般的清貴,俊美得耀眼。
就是委身於他,逢迎於他,鄭氏心想,她也是不吃虧的。
鄭氏對自己的魅力有足夠的自信,只要她耐心服侍這個男人,終有一日,他會拿正眼看自己,會移情於她,予她至高無上的榮耀。
十七年過去了,這些不切實際的妄想,終究不過是一場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師暄妍提著這柄劍,步出了寢房。
太子行轅內,已經站滿了嚴陣以待的北衙禁軍,上百人手中高擒著火把,熊熊的火光烘烤著眾人的臉。
為首之人,向太子妃承諾:「太子妃安心,賊寇只要攻不下城門,僅憑城中的這些嘍囉,奈何不了我們,忠敬坊一步一險,這群烏合之眾就連行轅的大門都進不來。」
話雖如此說,可眾人看到,太子妃玉衣烏髮,風姿烈烈,提劍來到行轅諸人之間,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那個往昔所見,總是舉止溫婉、雍容柔弱的娘子,此時翠眉輕斂,不施粉黛,手攜長劍,氣質倏然變得冷冽如九天之月。
「諸將聽令。」
師暄妍不急不緩地發號施令。
在這個看起來分明只有十幾歲,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娘子身上,他們仿佛看到了一股破釜沉舟的堅決,和悍不畏死的孤勇。
北衙禁軍,甘為太子妃俯首,屈膝跪地:「我等誓死追隨太子妃!」
師暄妍往胸肺中汲入一口長氣,春夜的涼風鼓入肺管,冰涼,卻也灼燙。
她已有許久,沒有這樣的心情了。
生死置之度外。
她和太子,是夫婦,也是同袍,外敵來襲,危難之際,身在此位上,只有死戰流血,沒有苟安偷生。
這口氣再吐出來,便如江海清光,一瀉恣肆。
「諸將拔劍,隨我一道守住行轅。迎敵!」
第78章
聖人困臥了片刻。
這片刻時光, 只是他用來打盹的。
漢王造反,勾通貴妃, 將長安置於一片滔天烈焰當中,聖人站在太極宮前,仿佛都能聞到狼煙的氣息。
極目遠眺,自城門的瞭望台,與長安城中最高聳的闕樓之上,無數烽燧被一一點燃,煙氣直聳,火光燎天。
聖人在恢弘萬頃, 卻也寥落無人太極宮前平台上,立定了許久。
龍目望向浩瀚的夜色,平靜而幽深。
風中送來隱隱約約的喊殺聲。
之後,他體力難支, 不得已回到太極殿,打盹了一刻鐘。
當他醒來時,整座太極殿已經被貴妃把持住了。
太極殿上並無旁人, 連速來忠心的王石也不見。
貴妃所攜帶的滎陽鄭氏部曲, 趁著長安大亂, 喬裝北衙六軍, 混進了禁中,受貴妃的指點,偷摸來到了太極宮前。
得手竟意外的順利, 攻入太極宮, 不過是削一塊豆腐。
聖人幾乎是一醒, 鄭貴妃的匕首便架到了他的脖頸前,他視線模糊間, 看到一雙淬了怨毒與狠辣的眼,恍惚著以為是看到了已故皇后。
但只消一眨眼,聖人便已心思明鏡。
皇后不會用這樣的眼神看他。
鄭貴妃架起聖人,痛罵道:「老匹夫!」
她將聖人扯了一跟頭,徑直拖下了床榻,逼他踉蹌著到案前,拿出已經寫好的聖旨,令他交出玉璽。
「老匹夫,說,你把玉璽藏哪兒了?」
她一面喝罵質問聖人,一面命令部曲迅速翻遍太極宮,找到玉璽。
可部曲將太極殿翻了個底朝天兒,也沒找到那方象徵皇權至高無上的傳國玉璽。
鄭貴妃心忖,定是這老東西,一早將東西給藏了起來,就是為了防著漢王。
她氣急之下,提起手掌,就掌摑於聖人。
兩道耳光,就將聖人的面頰打得暗紅髮紫。
聖人病骨嶙峋,仿佛隨時都要殯天,但留著這老東西還有用,鄭貴妃不敢下重手,只好停了下來,反正氣也出了。
她威脅道:「再不交出玉璽,本宮保證,等漢王拿下長安之後,第一個殺了太子。」
聖人看著她,卻似在透過她的眼睛,去看另一個人。
一個早已身死魂消,錦囊收艷骨、黃土掩風流,存進了史書里的女人。
那人不論活著,還是死了,都是鄭貴妃眼底心上的一根刺。
刺已入肉,傷口糜爛。
爛了多年,早已飄出惡臭。
鄭貴妃的瞳孔緊縮,想起當年,這個男人臨幸自己的夜晚,也是這樣一副平靜深邃的面容,似是看著她,又似是看著別人。
她清楚地知道,聖人懷緬的是他早死的髮妻。
但鄭貴妃想要一個機會,她們這些才人,在宮中數年,從未得過聖人雨露,一直不過是個籍籍無名的才人。
雖入了宮中,卻還比不得幾個與世家聯姻的姊妹,這讓素來心高氣盛的鄭氏如何忍得?
那個夜晚,是她唯一的機會。
她脫掉寢裙,露出雪白的雙腿,挽留住了聖人。
她模仿著皇后的語調,柔情地喚他的名字「庶安」。
聖人自皇后薨後,兩鬢星星,染了白霜,可依舊無損於那般的清貴,俊美得耀眼。
就是委身於他,逢迎於他,鄭氏心想,她也是不吃虧的。
鄭氏對自己的魅力有足夠的自信,只要她耐心服侍這個男人,終有一日,他會拿正眼看自己,會移情於她,予她至高無上的榮耀。
十七年過去了,這些不切實際的妄想,終究不過是一場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