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蕖香所講,這道精巧的小點心和她之前常做的甘薯餅十分相似。

  這甘薯餅是一道江南一帶十分常見的小食點心,用料也很簡單,不過是用麵粉、豬油製成水油酥皮,再包裹起用糖和甘薯製成的內餡。

  這道小點心,金陵一帶的人家都會做,聽說是一位瞎了眼的老婆婆想出來的。這位老婆婆生了三個兒子,黃巾賊作亂,她的三個兒子都應召入伍去了。大兒子、二兒子都戰死了,唯有小兒子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杳無音信。

  兵荒馬亂的,這種事多了去了,人人都說鐵定是戰死了。那瞎了眼的老婆婆卻堅持說,她常常夢見她小兒子還活著,只是受了傷,不能返鄉。

  既她的小兒子不能回來,她就去尋小兒子。

  人人都笑這老婆子痴,是老糊塗了,一把年紀,況且又是個瞎子,如何尋得!就算是真找著了,那小兒子就站在她面前,恐怕她也認不得!

  那老婆婆卻執意要去尋小兒子。

  她雖是個瞎子,卻有一雙巧手,做得一手的好面點,尤其是這甘薯酥餅,出爐後十里飄香,江南一帶男女老少都喜歡吃這香甜酥糯的小點心咧。

  如此這般,這老婆婆便叫賣兜售著甘薯酥餅,一邊去尋她兒子。

  一日,這老婆婆來到杭州一帶,做了一爐甘薯酥餅,便到這遊人如織的西湖邊上叫賣。

  也是天緣湊巧,杭州當地一家大戶攜著女眷前來出賞春踏青,那家的小兒子只七八歲,最是饞嘴貓兒一般的年紀,聽聞往來遊人說有個老婆子做的甘薯酥餅甚是香甜,便饞了,喊著要吃。

  張大戶甚是寵溺小麼兒,便急忙喚打發僕役去買那甘薯酥餅。

  那僕役便急忙忙地跑去,撥開人群,尋見了正要收攤的老婆婆,瞧見這老婆婆的模樣,霎時一愣,這可不就是他的親娘呵!

  當下那僕役便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地直抱著那瞎眼的老婆婆喊「親娘」。

  那老婆婆眼雖瞎了,耳朵倒靈,她一聽,這正是她失散多年小兒子的聲音呵!再摸了這僕役的後脖子,果然在那摸到了一個痣,絲毫不差,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小兒子!

  母子重逢,細說之下,這才知曉這七八年間發生的事情。

  原來這小兒子當年應徵入伍,去討伐那黃巾賊,卻不幸在一次打仗中身負重傷,不能下地行走,便托一個同鄉給自己的老母報信,說是待他傷好之後再歸家。

  誰知那同鄉記錯了,將口信送到另外一家同名同姓的人家那裡。那家正巧也只剩下一個老婦,卻已是死了有二年之久了。

  那同鄉歸了行伍之中,見到了小兒子,便告知他母親早已死了。

  那小兒子得知如此噩耗,深受打擊。兼之腿腳不便,再不能行軍打仗,從此灰心喪氣,也不願歸鄉,就投在杭州一家大戶中做僕役,一干就是五六年。

  如此這般,今日正逢大戶攜帶家眷前來賞春遊玩,又因小公子讒那「甘薯酥餅」,他才復得與老母相見。

  行人見他母子二人闊別了七八年,今朝重回,各各稱奇,都說是這老婆婆千里尋兒之心感動了觀音菩薩,這才有此奇遇。

  那張大戶原也是個樂善好施之人,聽了這麼一樁新聞,便放了那僕役自由身,又資助了他們母子一筆銀兩歸鄉。

  那老婆婆尋見了小兒子,便和他重返金陵故鄉,母子二人便開了一家專門兜售這甘薯酥餅的餅店,生意極好。

  ……

  對於這個奇聞軼事,蕙蘭是耳熟能詳。

  年少時只覺得故事傳奇,因而吃那甘薯酥餅,更覺香甜。

  可如今她歷經滄桑,明白這個故事到底是世人杜撰的。

  黃巾賊作亂那幾年,有多少人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世人活得太苦了,太不容易了,這才杜撰附會出一個「瞎了眼的老母千里尋子」的故事聊以自/慰。

  人人都知道這故事不能相信,卻都願意相信,都是因為活著真的是太苦了。

  ……

  甘薯酥餅不在話下,至於這槐香紫霞餅,蕙蘭卻有些犯難。

  黃瓤的甘薯十分尋常,但這紫肉甘薯卻是前所未聞。

  想來只有京城那第一流富貴人家中才吃的上這紫肉甘薯。

  沒有紫肉甘薯,該怎麼辦?

  蕙蘭略一思索,想那紫肉甘薯難尋,只好用普通的番薯替代。

  不過,為了調製素素小姐所說「雲霞煙紫」的顏色,可用紫藤花和槐花混合,製成紫霞糕。

  這兩樣院子裡倒是有現成的,她便去摘了,試著製作那紫霞餅。

  結果十分成功,雖沒有用到名貴的紫肉甘薯,但風味別具一格,因用到了紫藤花,餅皮呈現淡淡的紫色,槐香很是濃郁。

  看著新出爐、香噴噴的槐香紫霞餅,蕙蘭也很歡喜。

  其實,她喜歡一個人在廚房消磨時光。

  只專注指尖下,揉面,和面,感覺自己進入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所有的煩惱都離她遠去。

  如今她什麼都不會,什麼也沒有,只剩下做糕餅。

  做糕餅這一事,寄託著她對未來所有的希望。

  她曾經幻想過無數次,靠著自己的手藝,在金陵城內經營一家小小的飲食鋪子,兜售著肉包子、小糕餅。

  萬事開頭難,況且她沒有本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