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女侍不禁在心裡感嘆, 皇后過於賢惠。又不是番邦進貢的食材。弟弟弟妹孝敬的,何必給他人。
別人或許不清楚皇后早兩年多麼兇險, 她心腹女侍很明白,離油盡燈枯只差一步。她在清河村四個月,好人一般回來。以至於皇后的女侍格外在乎清河村送來的食材。
—
宮裡年年都會收到地方上送來的橘子。但那些橘子離長安甚遠,此刻不是在路上,就是才摘下來。長安天乾物燥,皇帝剝一個冰冰涼涼甜如蜜的橘子,心情舒暢,對左右小黃門道:「混帳東西有時候也很懂事。」
小黃門可不敢附和,陛下罵得別人罵不得,哪怕別人是國舅爺。
「說是送來幾車。除了晉陽公主殿下,殿下們都有。奴婢聽說連襁褓之中的十四皇子也有。」
皇帝無奈地搖頭:「皇后哪會漏了他啊。一人得幾斤?」
小黃門:「奴婢忘記問。不過聽說有山珍。」
皇帝跟喜兒說過往後不必準備山珍。清河村後的那座山屬秦嶺山脈,他和皇后想吃新鮮的大可令人進山採摘。「山珍」二字令皇帝意識到這裡頭有事。
晚上見著皇后說起他的疑惑,皇后不禁恭維:「什麼事都瞞不過陛下。兄長幹的好事,氣他過門不入。還嘟嘟囔囔抱怨在東宮看到有為差點嚇掉魂。」
翌日,皇帝吃著橘子愈發心情暢快。文臣武將前來奏稟,臨走時都得到幾斤橘子。
橘子不是稀罕物,可此時的橘子很新鮮,長安沒有,包括福滿樓。此時又恰好瓜果只剩柿子在枝頭,世家勛貴也缺新鮮瓜果。然後就是這一日太極宮外宛如東西市,有事的來得理直氣壯,無事的就給皇帝請安。
未時左右,終於沒人了,皇帝的半車橘子只剩幾斤。皇帝身邊的宮女宦官見慣了山珍海味綾羅綢緞,不該心疼幾個橘子才是。只因皇帝向來和善,時常會把多出的新鮮瓜果賞給身邊人。小黃門和宮女等著皇帝過了新鮮勁賞他們,結果連橘子皮都沒了。
小黃門跟皇帝抱怨文臣武將不見外。皇帝看到文臣武將這麼給他面子很是高興,不在意的表示幾個橘子而已。小黃門料到他會這樣講,就問他吃什麼。皇帝笑著對他說:「朕有皇后。」
晚上就去找皇后打秋風。皇后忙著數落稚奴吃涼的毫無節制,小臉都吃黃了,罵他是不是又想生病。稚奴一看皇帝老子來了,計上心來:「父皇想吃還沒呢。」
皇后愣了愣:「你說什麼?」
「母后應當問父皇。」
皇后轉向皇帝,稚奴見狀悄悄往外移。等皇后想起他,晉王殿下早跑沒影了。
話說回來,福滿樓的夥計碰到拿著橘子回家的文臣武將,頓時想起清河村的橘子熟了。翌日,他們駕車前往清河村。
沒幾日,福滿樓門外堆滿橘子。
因為整個長安只有他一家有橘子,短短半日就被一搶而空。
太子得了半車橘子吃不完,詹事府諸人都得十來斤,包括有為。橘子味美,有為同僚就問福滿樓的橘子是不是他家的。有為聽出同僚言外之意:「我舅舅和舅母種的。我父母姐姐姐夫幫舅母舅舅做事,家裡一切開銷由舅舅承擔。
詹事府諸人頓時不敢叫鐘有為代買。
喜兒果園裡有兩種橘子,十一月前後一批,年底還有一茬。早橘賣完,遠路的橘子也到長安,喜兒改請村里人做柿餅。
十一月底,柿餅運到長安。福滿樓的夥計給柿餅穿一層華麗外衣,其實是用畫著柿子樣的紙包起來——柿餅成了走親串友的點心禮品。
東西市雜貨鋪的東家聽說清河村也有次一點的柿餅,素不相識的兩位東家不約而同地帶著夥計前往清河村買變蛋,買山珍乾貨,順便買柿餅。福滿樓給柿餅穿華服,他們可以給柿餅穿素衣。
「清河村」三個字早已傳遍長安東西市,哪怕他們買的柿餅跟長安的一模一樣,清河村的柿餅也比長安的好賣。
清河村如今的柿樹都來自喜兒果園,園子裡的果樹年年都會飲用稀釋後的玉佛空間水,柿餅自然比長安的甜。
物超所值,臘月中旬,兩位東家來一趟,等到年底又來一趟,買柿餅和自家吃的橘子。喜兒的橘子貴,雜貨鋪往年賣的東西便宜,客人也是坊間平民,突然說自己賣的橘子跟福滿樓的一樣也沒人信。所以這個錢只能像福滿樓那麼大的酒樓能賺。
村民都嘗過喜兒的柿餅,確實比他們隨便種的滋味好,所以往年看到福滿樓只找喜兒買柿餅也嫉妒不起來。今年他們的柿餅賣的一個不剩,也是因為喜兒的柿餅貴,雜貨鋪只能找他們,他們一時不知該嫉妒還是該感激。不過這種複雜的情緒也只持續大半個月。
村里沒了柿餅,村民準備年貨過冬,忙起來就把此事拋之腦後。
有的人懶不是真懶,而是種的東西無人問津,慢慢就變得鬆懈懶散。今年兩家雜貨鋪東家突然而至,指著多賺點錢的村民就覺得以後勤快點,興許還能遇到這種好事。
年底,喜兒給石榴剪枝,村民去幫忙。園子裡的空地留著種常用的藥材,剪掉的枝條無處栽種,村民就給親戚送去,或者種到河邊地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別人或許不清楚皇后早兩年多麼兇險, 她心腹女侍很明白,離油盡燈枯只差一步。她在清河村四個月,好人一般回來。以至於皇后的女侍格外在乎清河村送來的食材。
—
宮裡年年都會收到地方上送來的橘子。但那些橘子離長安甚遠,此刻不是在路上,就是才摘下來。長安天乾物燥,皇帝剝一個冰冰涼涼甜如蜜的橘子,心情舒暢,對左右小黃門道:「混帳東西有時候也很懂事。」
小黃門可不敢附和,陛下罵得別人罵不得,哪怕別人是國舅爺。
「說是送來幾車。除了晉陽公主殿下,殿下們都有。奴婢聽說連襁褓之中的十四皇子也有。」
皇帝無奈地搖頭:「皇后哪會漏了他啊。一人得幾斤?」
小黃門:「奴婢忘記問。不過聽說有山珍。」
皇帝跟喜兒說過往後不必準備山珍。清河村後的那座山屬秦嶺山脈,他和皇后想吃新鮮的大可令人進山採摘。「山珍」二字令皇帝意識到這裡頭有事。
晚上見著皇后說起他的疑惑,皇后不禁恭維:「什麼事都瞞不過陛下。兄長幹的好事,氣他過門不入。還嘟嘟囔囔抱怨在東宮看到有為差點嚇掉魂。」
翌日,皇帝吃著橘子愈發心情暢快。文臣武將前來奏稟,臨走時都得到幾斤橘子。
橘子不是稀罕物,可此時的橘子很新鮮,長安沒有,包括福滿樓。此時又恰好瓜果只剩柿子在枝頭,世家勛貴也缺新鮮瓜果。然後就是這一日太極宮外宛如東西市,有事的來得理直氣壯,無事的就給皇帝請安。
未時左右,終於沒人了,皇帝的半車橘子只剩幾斤。皇帝身邊的宮女宦官見慣了山珍海味綾羅綢緞,不該心疼幾個橘子才是。只因皇帝向來和善,時常會把多出的新鮮瓜果賞給身邊人。小黃門和宮女等著皇帝過了新鮮勁賞他們,結果連橘子皮都沒了。
小黃門跟皇帝抱怨文臣武將不見外。皇帝看到文臣武將這麼給他面子很是高興,不在意的表示幾個橘子而已。小黃門料到他會這樣講,就問他吃什麼。皇帝笑著對他說:「朕有皇后。」
晚上就去找皇后打秋風。皇后忙著數落稚奴吃涼的毫無節制,小臉都吃黃了,罵他是不是又想生病。稚奴一看皇帝老子來了,計上心來:「父皇想吃還沒呢。」
皇后愣了愣:「你說什麼?」
「母后應當問父皇。」
皇后轉向皇帝,稚奴見狀悄悄往外移。等皇后想起他,晉王殿下早跑沒影了。
話說回來,福滿樓的夥計碰到拿著橘子回家的文臣武將,頓時想起清河村的橘子熟了。翌日,他們駕車前往清河村。
沒幾日,福滿樓門外堆滿橘子。
因為整個長安只有他一家有橘子,短短半日就被一搶而空。
太子得了半車橘子吃不完,詹事府諸人都得十來斤,包括有為。橘子味美,有為同僚就問福滿樓的橘子是不是他家的。有為聽出同僚言外之意:「我舅舅和舅母種的。我父母姐姐姐夫幫舅母舅舅做事,家裡一切開銷由舅舅承擔。
詹事府諸人頓時不敢叫鐘有為代買。
喜兒果園裡有兩種橘子,十一月前後一批,年底還有一茬。早橘賣完,遠路的橘子也到長安,喜兒改請村里人做柿餅。
十一月底,柿餅運到長安。福滿樓的夥計給柿餅穿一層華麗外衣,其實是用畫著柿子樣的紙包起來——柿餅成了走親串友的點心禮品。
東西市雜貨鋪的東家聽說清河村也有次一點的柿餅,素不相識的兩位東家不約而同地帶著夥計前往清河村買變蛋,買山珍乾貨,順便買柿餅。福滿樓給柿餅穿華服,他們可以給柿餅穿素衣。
「清河村」三個字早已傳遍長安東西市,哪怕他們買的柿餅跟長安的一模一樣,清河村的柿餅也比長安的好賣。
清河村如今的柿樹都來自喜兒果園,園子裡的果樹年年都會飲用稀釋後的玉佛空間水,柿餅自然比長安的甜。
物超所值,臘月中旬,兩位東家來一趟,等到年底又來一趟,買柿餅和自家吃的橘子。喜兒的橘子貴,雜貨鋪往年賣的東西便宜,客人也是坊間平民,突然說自己賣的橘子跟福滿樓的一樣也沒人信。所以這個錢只能像福滿樓那麼大的酒樓能賺。
村民都嘗過喜兒的柿餅,確實比他們隨便種的滋味好,所以往年看到福滿樓只找喜兒買柿餅也嫉妒不起來。今年他們的柿餅賣的一個不剩,也是因為喜兒的柿餅貴,雜貨鋪只能找他們,他們一時不知該嫉妒還是該感激。不過這種複雜的情緒也只持續大半個月。
村里沒了柿餅,村民準備年貨過冬,忙起來就把此事拋之腦後。
有的人懶不是真懶,而是種的東西無人問津,慢慢就變得鬆懈懶散。今年兩家雜貨鋪東家突然而至,指著多賺點錢的村民就覺得以後勤快點,興許還能遇到這種好事。
年底,喜兒給石榴剪枝,村民去幫忙。園子裡的空地留著種常用的藥材,剪掉的枝條無處栽種,村民就給親戚送去,或者種到河邊地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