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他真正的選擇。

  【拾】

  景耀六年,蜀國不戰而亡。

  蜀後主送往洛陽,封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婢僕百人。後主上門致謝,司馬昭設宴款待,宴間奏蜀地音樂試探,蜀臣皆淚流滿面,唯後主笑言:「此間樂,不思蜀。」

  蜀臣心死,從魏。

  魏國君臣開懷,心安。

  自此,蜀國大軍,盡數保存,蜀國百姓,紋絲未損。

  唯蜀後主昏庸無能,千古罵名。

  三國之爭結束,中原一統。

  【拾壹】

  成都杏花街的那間小雜貨店,店主夫婦一個善算帳,一個善木工,生意繁榮興旺。

  錢多多:「你說後主是你以前的好兄弟,而且是個好人,可是堂堂男人那麼沒骨氣,換作我,羞都羞死了。」

  田啟明:「媳婦,男人的事,你不懂。」

  錢多多:「他還說什麼不思蜀,會不會太沒良心了?」

  田啟明:「媳婦,他的聰明,你也不懂。」

  錢多多:「有什麼是我該懂的?」

  田啟明:「我那好兄弟,他總歸是不聽話了一把……」

  據《三國志》記載,劉禪由劉備的妾室甘夫人所生,是劉備三位庶子中最為年長的。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後主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陳壽於《三國志》認為劉禪是「素絲」,早年得諸葛亮輔助,所以「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但後來寵信黃皓,敗壞政事,卻是「惑閹豎則為昏闇之後」。並且認為與後來變得暴虐好殺大臣的孫皓相比,還要善於處理政務與大臣們保持良好互動的評價。

  孫盛認為劉禪是「庸主」。

  受《三國演義》故事影響,劉禪小字「阿斗」被後世意指政事無才幹者,產生「扶不起的阿斗」成語。

  晉朝張華問李密:「安樂公(劉禪)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晉書·李密傳)

  周壽昌《三國志集解》:「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

  【北魏】

  塞上歌

  公元四二三年,魏太子拓跋燾登基,改年號始光。

  始光元年,柔然可汗牟汗紇升蓋大檀率六萬騎兵進犯雲中,魏帝親率大軍應戰,射殺柔然大將於陟斤,柔然暫退。

  始光二年,魏帝整頓兵馬,再征柔然。

  始光十二年,前線吃緊,廣發軍書,家有二男征一男入伍。

  始光十三年,河內郡牛家村,牛大力年十六,應徵入伍。

  【壹】

  牛大力的裝備很不錯。

  騎的是騸過的三歲小公馬,膘肥體健,四蹄有力。穿的雖不是昂貴奢華的明光鎧,卻也儘可能模仿造型,耗費了十來斤的好鐵料和厚牛皮。由於魏軍打仗的裝備統統是自己掏腰包買的,有馬才能做騎兵,年年征戰,馬匹價格不便宜,為了戰場上撤退時,四條腿跑得比兩條腿快,有不少心疼孩子的人家會砸鍋賣鐵買匹好馬,所以能做上騎兵的在軍營里地位也比較高,家裡再窮也有點底子。

  牛大力名不副實,力氣一點也不大,若不是家裡給他的那匹馬著實不錯,以他那竹竿般的身材,猴子似的手腳,看見軍營就怯怯發抖的神色,握上刀劍就語無倫次的蠢樣,讓人看了就想踹兩腳,若不是徵兵徵得緊,時間來不及,徵兵官無論如何也要把他打回去換個像樣點的來。

  魏軍分兵是新老兵混在一起,十人一小隊,吃喝拉撒都在一塊,十夫長老田報了四個空缺,收了三個新兵,牛大力是最後送去的那個。老田看著他大驚失色,趕緊拖著送人來的小兵,發出痛心疾首的哀嚎:「窩囊廢一個都嫌多,咋給俺倆?都是挑剩貨吧?老弟,你們辦事不厚道啊?!」

  小兵賠笑:「哪有的事?這人是沒啥精神,可是那馬精神啊!加一加再折中也差不多了,咱們是照顧你才把他送來的。」

  老田努力尋思半晌,又看看那馬,摸摸它的肥膘,心有意動。

  馬兒趾高氣揚地打了個響鼻,龍精虎猛,威風凜凜的氣勢能和百夫長的愛馬相比。

  老田捨不得這馬,終於咬著牙關點頭了。

  人不如馬,丟人現眼。牛大力很有自知之明地把腦袋再壓低了些,眼珠子卻悄悄把眾人看了圈,在一群不算精壯也算能看的漢子裡,他終於發現了個比他還矮,比他還瘦,沒眉毛,面無四兩肉,比他抖得還厲害的小鬼,武器在手裡好像拿不住,嘴唇在不停上下碰撞,像受驚的小雀兒般,仿佛隨時都想飛走,那副慫樣看得老兵們哈哈大笑,笑得老田直皺眉頭,大約就是除了自己外的另一個窩囊廢。

  老田問他們名字。

  牛大力故作鎮定道:「牛……牛……牛大力。」

  可惜他表情看著不怎麼鎮定,引起不少鬨笑。

  那小鬼更面如土色,仿佛忘了自己的姓名,他磕磕巴巴「魏……魏……魏……」了七八次,總算說出「魏大男」三個字來。

  更大的鬨笑聲換了個方向去。

  對比產生自尊,牛大力深感欣慰,對同病相憐的魏大男產生了濃濃的親近之情。

  牛大力:「吶,咱們來做好朋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