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穿了脫,脫了穿,穿上後再坐那麼一會兒這才緩緩走出來,在銜蟬面前轉圈:「好看嗎?姑娘?」

  「好看,留下。」

  「那姑娘那身便有勞了。」秋棠道:「我們姑娘對衣裳有十分的講究,還請您畫了樣子送來教我們姑娘掌眼,姑娘說好您再動手製衣,切勿走了冤枉路。」

  「是。」

  照夜再沒待著的理由了,今日這薄薄厚厚的一眼於他而言足夠了。他知曉銜蟬好,還能真心笑出來,那一切便都值得了。這樣想著,回去路上便忍不住笑了一聲,小學徒問他為何突然這般高興,他說道:「苦中作樂罷了!」

  到了鋪子裡,讓小學徒早些回家陪老娘,而他從衣袖拿出一個折得整齊的紙來,是銜蟬摸他手時偷偷塞進他手心的。他打開來看,上頭寫著:「此母非彼母。」

  這寓意太過隱晦,照夜一時之間猜不透,便將它小心放好,而後找出白府前兩日來做的衣裳,去了白府。路過破廟,想起小阿宋和花兒的阿公,便走進去看一眼。結果看到阿宋在阿公的殘膝上睡著了,順手丟下幾個銅錢也就走了。

  這是照夜來京城後第一次登白府的門,期間他在街頭見到過已是垂垂老矣的柳公兩回,礙於一些事不能與之打招呼,這一日進了白府,到了前廳,門關上,就抱住柳公道:「柳公,受苦了。」

  柳公拍拍他,問道:「谷將軍如何了?」

  照夜坦言:「前些日子收到一封信,谷將軍去額遠河對岸了。」

  照夜說完將紙條交給花兒和白棲嶺,二人看著那「此母非彼母」陷入沉思。花兒想起那一日在太后寢宮,戒惡描述那個女鬼之時太后的異樣,一拍大腿:「我知道了!」

  「什麼?」白棲嶺問她。

  「皇上不是太后的兒子!」花兒說完又覺得此事事關重大,總該去找戒惡求證一下。白棲嶺制止了她。

  「不必求證了。昨日皇上去了客棧,見了戒惡。這會兒客棧連只螞蟻都爬不進去,戒惡被暗暗看管起來了。」白棲嶺道:「若去尋他,風險定然很大。」

  「這個戒惡是個怪人。他究竟為何來到京城呢?總覺得他依稀是帶著目的來。我與他待了些時日,發覺他對他的一個故人情深意重。那故人又是誰呢?他來到京城就想方設法進宮,說是為了榮華富貴…」花兒沉吟道:「怕是榮華富貴是假,別有目的是真。」

  白棲嶺猛地想起一個人來,那年宮內大火,他被連夜帶走,從此任他如何尋找,都再找不到他任何痕跡了。起初聽聞他被關在一座廟裡,他派人去找過,周圍的山民說的確有這樣一人,但後來被送去了別的地方。

  那個人,是婁褆。

  婁褆是僧人,戒惡亦是僧人。

  白棲嶺這樣想著,又搖搖頭。倘若真是如此,那婁擎恐怕也早都看出了。他一定查過戒惡的底細,定是與婁褆毫無關係,是以才能安然活到現在。想起故友,令白棲嶺心中戚戚然。

  照夜不便久留,臨走時拿著柳公寫好的製衣單子以掩人耳目。出白府時已明月高懸,他一整日沒吃東西,此刻飢腸轆轆。遂拐進一家小館,欲喝一盅熱酒聊以慰藉。小館裡坐著三三兩兩的人,聽到門聲響動都抬起眼看門口。坐於角落裡的人沒抬眼,但照夜一眼就看到了他,是飛奴。

  飛奴面前擺著兩盤熱菜,一壺熱酒,不知在低頭沉思什麼。照夜很想像多年前一樣,坐在他對面與他把酒言歡,然而此刻是不能了。但他還是擇了一個與他面對面的位置坐下,大聲喊小二出來點菜。

  飛奴聞聲抬起頭,看到了自己經年的好兄弟與他一樣,兩個菜,一壺酒。

  刀光劍影、亂世浮生、親朋離散這幾年,無從訴說,都在酒里。照夜斟了一杯酒倒在地上,敬阿虺,來世別走散。飛奴不能隨他一起,但仰頭喝了一杯,心道來世別走散了,阿虺兄弟。

  小館裡有人在小心議論太后親眷被殺一事,連帶著說起近來京城鬧鬼的事,詭譎狠戾,重則令人七竅流血,輕則令人神志喪失。

  小館內有一人,面相陰鷙,像從武之人,捏著酒杯卻不入口,而是用眼巡視小館之內的人,目光最終定到飛奴身上。

  飛奴似是喝醉了,飲了最後一盅酒後伏在案上,小二上前拍他:「喝多了回家去!」他也不動。

  身後突然有響動,照夜回過身去看,那始終未進一滴酒的人突然直直躺在了地上,鮮血從他的鼻孔、眼睛、嘴裡流了出來。適才還在討論蹊蹺流血的人登時驚慌了,大喊著向外逃竄,照夜也起身逃了出去,混亂之間,一個黑影從他身邊經過,匆忙間留下一句:「兄弟,盼能暢飲。」

  言畢,人已消失在暗夜之中。

  照夜自詡這些年經過的事多了,見慣了真刀真槍明爭暗奪,卻第一次見到這樣毫無聲息和預兆的刺殺。飛奴,已成為了一個無人能及的刺客。

  刺客。

  照夜揉揉眼睛,這一日經歷的種種令他心緒迭起,銜蟬的手仿佛還在他手背,而飛奴的手已在無形中將人殺死。

  一場血雨腥風就要來了!

  第93章 春閨夢裡人(二十二)

  飛奴兒時就比別人聰慧敏捷。在柳條巷中,誰家的東西落到牆頭,就喊:「飛奴!爬牆!」

  他不知哪裡學的本事,三兩下上牆、爬樹,下河摸魚。瘦瘦一個人,泥猴子一般穿梭在燕琢城的大街小巷。什麼消息是耳旁風、什麼消息該心中留,他心中有數。日子漸漸清苦起來,他也餓不死。帶著柳條巷的幾個小孩童,滿城地找營生。好人他認得,壞人他也不懼,那些年餓不死,多少要歸功於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