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她麻木不仁,她是這世間最惡毒的女子。
血濡染了她身下的枯葉。
她用一雙眼望著蒼天,與它對視。
她說:“我幼小的時候,曾求你仁慈,後來長大了,便不再求你,因為我通曉了人事,知道求你也無用。求你只會讓你嘲弄我、輕鄙我,求你只會讓你知道我的弱點,知道我在乎什麼。我的孩兒們小時候,我都曾拉著他們的小手,站在空曠的天地上,向你叩拜,我求你保佑他們好好長大,不要像我的哥哥,也不要像……我一樣,我求你賜給他們快樂而勇敢的心,無論被命運怎麼捉弄都不會喪失希望。我所要不多,並……不多啊。”
她有些自嘲地笑了,許久,卻從嘴角溢出鮮紅的血。她仰躺在焦土濃煙之上,哈哈大笑,直至枯發散落一地。她說:“是啊,我輸了,你贏了。我敵不過命運,我以人智,妄想換天。可是,那又如何?那又能怎樣!你能讓我屈服嗎?你憑什麼叫我屈服?”
她伸出雙手,握住雙側的枯糙,緊緊握著,閉目輕輕念著什麼,許久,眼角卻如小溪,緩緩淌過眼淚,她似乎喘不過氣,她似乎壓抑著喉嚨,再也無法嘆息。她乾裂的嘴唇無聲地顫抖了許久,胸口不停地起伏,不知過了多久,連世界都寂靜了,她卻終於慘厲地哭出聲。
那些糙一瞬間如同得到生機,一截截一寸寸恢復春光。望歲木迅速枯萎著,它看了奚山君一眼,唇角帶著安然恬淡的笑,蒼老的眼睛漸漸閉上。
塌毀的殘木倒了又立,山上的橘子樹焦了又綠,雲水不斷變幻前行,時光在倒退還是前行,這山變成了平原,一具具僵硬的屍骸安靜地變回了綠的黃的石。
樹叢中,有一隻瑟瑟發抖的小猴兒,它滿身焦黑,望了望望歲木的方向。剛出生的嬰孩似乎感知到了什麼,睜不開的雙眼不停地流著眼淚,咿咿呀呀地哭著。黃衣的三娘撲通跪倒在地,那猴兒怔怔地,悽慘地喊出了聲—君父!
齊明十八年的春天,註定有些熱鬧。本已膠著的鄭地在雙方廝殺之下,似乎因染上了各國子民的鮮血,早已變成了國與國的不共戴天。諸侯們僵持著,昏昏沉沉間,卻沒有忘了這場戰爭的初衷。
天下,百國,大昭。
美哉!壯哉!
王子有幸哉?
遠處的天子誰也沒太當回事兒。嫡支走得太久了,歷史永遠等待著絕世英雄打開一扇窗。
鄭王想當,穆王也想。
附庸的諸侯各個屈居於大諸侯之下,靜待時機。
可是,戰場被兩個人打亂了。
其一是鄭王嫡長子成芸,史書後來寫得精彩絕倫的逆子,人稱小鄭王。其二是個白衫藍袖的少年公子,旗色為玄,上並無字。後人為了提起方便,便替他取了個稱呼—“更始”。
這二人對準了鄭王一方,卻又留下十萬兵馬與穆王對峙。這一遭來回,把大家都弄蒙了。
這是個什麼路數?
農民起義?世家造反?天外來客?
百國說書的可熱鬧了,撩起膀子唾沫亂飛。
“話說帶頭的可是個好漢。瞧他手提一把丈二長槍,身高八尺,膚色黝黑,額上竟還長著一隻眼,長年閉著,可一動怒,那眼便撐大如杏子,瞪誰誰死啊!這等小英雄,對著鄭王先鋒怒啐一聲:‘呔!豎子可知你祖爺爺系何許人?’先鋒一愣,尚不及言語,只見那漢子快馬提槍,如一陣閃電,還未讓人瞧清楚面容,那瑟瑟發抖的先鋒頭頂已然劈過一道白雷。眾人一驚,再細看,這先鋒已被來人生生用眼瞪成兩半了啊!啊呀呀,眾人如喪考妣,連滾帶爬地往回趕,卻聽那少年英雄冷冷地說了一句:‘吾便是那逆賊鄭王六年前趕盡殺絕的季裔!你等且告訴鄭王,從此,戰場無父子!’”
“竟是父子,對抗鄭賊的竟是消失已久的四公子!好極,他位極人臣,卻去造反,到頭來,又有這兒子反老子,試看蒼天,又饒過誰!”
“說書的,他又不是楊戩,生的什麼三隻眼?胡說也有個限度!”
“得了您嘞,愛聽不聽!又話說,四月的一日,鄭王世子在穆王駐紮的廣梁城外叫囂半晌,城中仍靜悄悄的,無一人應戰。許久,烽火高台上,竟緩緩傳來了不知名的樂曲。這曲子眾將士竟從未聽過,卻都覺得心中甘美,妙不可言,心中一時寧靜得似入了天地自然,一時又歡喜激動得險些滾出淚來,縱有仙人來奏,也不過如此了吧。曲子彈了一盞茶的工夫,不知誰先說了一句:‘休!休!休!萬事休矣!吾等爭的何物,你瞧我形容可憎,我瞧你不過黃土。’將士們竟紛紛丟了盔甲,失魂落魄,掉了頭,好大原野,真真瞧著天也蒼茫,地也蒼茫。鄭王世子氣急敗壞,命眾人以棉塞耳,那曲仍源源不絕。眾將無了鬥志,此一戰王軍贏得漂亮。鄭國眾將士遠走了,你待如何?”
“如何?”
“那烽火台上,竟緩緩踱步而出一個手中抱琴的濁世佳公子啊,白衣廣袖,周身素色,只袖邊繡了藍紋,卻偏偏眉目燦爛,堪比日月。他身後另有兩名容貌氣度絕佳的少年,一著月色,一著黑,這三人安靜地望著城樓下的我大昭國土,不言不語,又翩然離去,消失在那處。後來,聽軍中我那遠方的親戚提起,小老兒才知曉,這便是手握重兵,護衛我大昭的更始王啊。且說另一旁,鄭王世子軍部狼狽回到營帳,卻發現軍令印章盡數不翼而飛,偶得見翠色衣角,竟不知神耶鬼耶。我聽聞更始王妻族正喜穿翠衣,約百餘人,為王親衛,皆有異能,美貌非常。不知是否便是他們。”
“呸,什麼更始王,我倒聽說是那位同舊相好生的私生子。太子死了,三皇子為人殘暴,不堪大任,那位又動了心思,否則怎能容忍橫空出世這麼個小子手握重兵,還與季裔勾作一團?說輕一些,是報國報民,說難聽一點,這是枕戈待旦,要造反啊!”
“唉,兄弟有所不知,我家中有舊人在皇都當差,皇都一直訛傳,太子嬰並未真正薨了,定陵中只有皇后之墓穴,守靈的心裡都門清,說是打南方來了一隻白色的大鳥,救走了公子嬰。”
“那更始王……莫不是……莫不是……”
“噓,禁言。只管聽些熱鬧罷了。不過話說過來,說書的,你見誰彈琴能把人糊弄走的?下回想好段子再編。”
十八年年底的時候,戰局基本穩定。鄭王敗走,後在鹿山被穆王世子she殺。鄭王世子並諸公子被囚,等待天子處決。
眾人都有些煎熬地在等天子旨意,可是,並非等著這場戰爭的獎賞。大家各懷鬼胎。
天子不負眾望,月余,他老人家連連下旨,封賞穆王、平王及諸位王子,另又追諡江南侯為“冠勇伯”,世襲罔替。
待到一切風平浪靜,更始王同小鄭王已然整肅好軍隊,有條不紊地向北方進發時,大家最想看到的聖旨卻還未到,急壞了一群人,也暗喜壞了一群人,尤其是被成芸用十萬大軍壓制住的成覺。
成覺當時也挺納悶,“我能問問為什麼嗎?怎麼就針對我,沒平王什麼事兒?”
成芸也挺無辜的,摸摸鼻子道:“主公說你蔫壞,防著點沒壞處。”
成覺……
更始王部眾終於拔營,平王世子抱著那人大腿,一頭冷汗一泡淚,“哥,親哥,再等等啊,哥,你再走一步,臣弟不明,真的就是造反了啊!哥。”
那人低頭看了平王世子一眼,拖著腿上綁著的金貴公子,繼續目不斜視地往前挪。
正挪著,天使來了。
最後一道聖旨到了。
“天寒矣,父今添寒衣,吾兒可曾?父努力加餐,阿嬰可曾?父夙興夜寐,思念吾兒,太子可曾?”
眾人一看,得,該玩兒什麼玩兒什麼去吧。
戲散了,太子驗明正身了,天子了。
那人眼若山澗一點清水,淡淡盪開一絲嘲諷的微笑,對著身後的千萬人道:“眾將士聽命。”
“敢不從主公。”
“依孤敕令,重返大昭。”
更始王回皇都的途中,曾經歷化外之地。
化外有畫卷平原,冬日不枯朽,原上一平民人家,炊煙正盛大。
他口渴難耐,也曾敲門扉暫借茶水一碗。窗紙外開了一樹無名的紅花,十分燦爛。他來時,它便隨著風向他搖擺。
他著白狐裘,門內人著黃單衣。
黃衣人打碎了瓷碗,卻驚哭了手中襁褓內的嬰孩。黃衣人身旁立著翠色小猴兒,不言不語,接過嬰孩,哄了起來。
匆匆跑來的,還有個臉似花貓、手握著蒲扇生火的雙髻吊眉紅衣童兒,冰雪可愛。
黃衣人愕然看著那青年,青年卻淡淡一笑,“故人莫驚,孤不過借茶水一盞,吃完便走。”
黃衣人欠身讓他,童子扇尖垂地,嬰孩卻似乎嗅到什麼氣息,漸漸止住了日夜不休的抽噎。
屋內簡陋,青年大略一觀,也便垂下睫毛吃茶。他十分沉默,許久,雪白指尖才在那盞茶水上輕輕用力,粗茶一晃蕩,沉浮不止。
黃衣女子面容枯槁,似普通農婦,肅立一旁,抱著嬰孩,也不開口。煮茶的小桌是一塊年頭久了的粗木,外皮粗礪,表面光滑,茶具倒是好的,煮茶人是那童兒阿箸。扶蘇見他乖巧沉默,拍了拍他的小腦袋,溫和問道:“今日為何話不多了?素來貧嘴饒舌,不肯甘休的。”
阿箸黯然地垂著眉毛,說:“我打從今天起,為你煮了這回茶,同你說了這回話,這輩子便再也不與人煮茶,同人說話啦。”
“為何?”
“我這輩子的話說完啦。”
窗紙上有幾片飛花夾在fèng隙間,這一日太陽還好,連飛塵都瞧著金燦燦的。他看著立在陽光里的花,轉身時,卻瞧見那嬰孩懵懂眼中似乎已有一些光,瞧得見那片花,也瞧得見他。小手微微蜷起,朝著他的方向,似在抓。
他靜靜瞧著那孩兒,好一會兒,才沒頭沒尾道:“不像……”
小猴子二五有些侷促,“君父夫君,不對,是公子,公子,寶兒可乖了,以後你若娶了旁的夫人,莫要因為恨著君父,不歡喜寶兒。寶兒雖還小,我瞧著倒是與公子極像的。”
這一時,糙房中安靜十分,許久了,那青年公子才淡道:“他自是像我,可並不像他母親。”
他又極有耐心地吃了口茶水,好似那是不忍心咽下的瓊漿,琢磨玩味了,才從口中吐出些費力的字句來:“你家主人一貫可好?”
血濡染了她身下的枯葉。
她用一雙眼望著蒼天,與它對視。
她說:“我幼小的時候,曾求你仁慈,後來長大了,便不再求你,因為我通曉了人事,知道求你也無用。求你只會讓你嘲弄我、輕鄙我,求你只會讓你知道我的弱點,知道我在乎什麼。我的孩兒們小時候,我都曾拉著他們的小手,站在空曠的天地上,向你叩拜,我求你保佑他們好好長大,不要像我的哥哥,也不要像……我一樣,我求你賜給他們快樂而勇敢的心,無論被命運怎麼捉弄都不會喪失希望。我所要不多,並……不多啊。”
她有些自嘲地笑了,許久,卻從嘴角溢出鮮紅的血。她仰躺在焦土濃煙之上,哈哈大笑,直至枯發散落一地。她說:“是啊,我輸了,你贏了。我敵不過命運,我以人智,妄想換天。可是,那又如何?那又能怎樣!你能讓我屈服嗎?你憑什麼叫我屈服?”
她伸出雙手,握住雙側的枯糙,緊緊握著,閉目輕輕念著什麼,許久,眼角卻如小溪,緩緩淌過眼淚,她似乎喘不過氣,她似乎壓抑著喉嚨,再也無法嘆息。她乾裂的嘴唇無聲地顫抖了許久,胸口不停地起伏,不知過了多久,連世界都寂靜了,她卻終於慘厲地哭出聲。
那些糙一瞬間如同得到生機,一截截一寸寸恢復春光。望歲木迅速枯萎著,它看了奚山君一眼,唇角帶著安然恬淡的笑,蒼老的眼睛漸漸閉上。
塌毀的殘木倒了又立,山上的橘子樹焦了又綠,雲水不斷變幻前行,時光在倒退還是前行,這山變成了平原,一具具僵硬的屍骸安靜地變回了綠的黃的石。
樹叢中,有一隻瑟瑟發抖的小猴兒,它滿身焦黑,望了望望歲木的方向。剛出生的嬰孩似乎感知到了什麼,睜不開的雙眼不停地流著眼淚,咿咿呀呀地哭著。黃衣的三娘撲通跪倒在地,那猴兒怔怔地,悽慘地喊出了聲—君父!
齊明十八年的春天,註定有些熱鬧。本已膠著的鄭地在雙方廝殺之下,似乎因染上了各國子民的鮮血,早已變成了國與國的不共戴天。諸侯們僵持著,昏昏沉沉間,卻沒有忘了這場戰爭的初衷。
天下,百國,大昭。
美哉!壯哉!
王子有幸哉?
遠處的天子誰也沒太當回事兒。嫡支走得太久了,歷史永遠等待著絕世英雄打開一扇窗。
鄭王想當,穆王也想。
附庸的諸侯各個屈居於大諸侯之下,靜待時機。
可是,戰場被兩個人打亂了。
其一是鄭王嫡長子成芸,史書後來寫得精彩絕倫的逆子,人稱小鄭王。其二是個白衫藍袖的少年公子,旗色為玄,上並無字。後人為了提起方便,便替他取了個稱呼—“更始”。
這二人對準了鄭王一方,卻又留下十萬兵馬與穆王對峙。這一遭來回,把大家都弄蒙了。
這是個什麼路數?
農民起義?世家造反?天外來客?
百國說書的可熱鬧了,撩起膀子唾沫亂飛。
“話說帶頭的可是個好漢。瞧他手提一把丈二長槍,身高八尺,膚色黝黑,額上竟還長著一隻眼,長年閉著,可一動怒,那眼便撐大如杏子,瞪誰誰死啊!這等小英雄,對著鄭王先鋒怒啐一聲:‘呔!豎子可知你祖爺爺系何許人?’先鋒一愣,尚不及言語,只見那漢子快馬提槍,如一陣閃電,還未讓人瞧清楚面容,那瑟瑟發抖的先鋒頭頂已然劈過一道白雷。眾人一驚,再細看,這先鋒已被來人生生用眼瞪成兩半了啊!啊呀呀,眾人如喪考妣,連滾帶爬地往回趕,卻聽那少年英雄冷冷地說了一句:‘吾便是那逆賊鄭王六年前趕盡殺絕的季裔!你等且告訴鄭王,從此,戰場無父子!’”
“竟是父子,對抗鄭賊的竟是消失已久的四公子!好極,他位極人臣,卻去造反,到頭來,又有這兒子反老子,試看蒼天,又饒過誰!”
“說書的,他又不是楊戩,生的什麼三隻眼?胡說也有個限度!”
“得了您嘞,愛聽不聽!又話說,四月的一日,鄭王世子在穆王駐紮的廣梁城外叫囂半晌,城中仍靜悄悄的,無一人應戰。許久,烽火高台上,竟緩緩傳來了不知名的樂曲。這曲子眾將士竟從未聽過,卻都覺得心中甘美,妙不可言,心中一時寧靜得似入了天地自然,一時又歡喜激動得險些滾出淚來,縱有仙人來奏,也不過如此了吧。曲子彈了一盞茶的工夫,不知誰先說了一句:‘休!休!休!萬事休矣!吾等爭的何物,你瞧我形容可憎,我瞧你不過黃土。’將士們竟紛紛丟了盔甲,失魂落魄,掉了頭,好大原野,真真瞧著天也蒼茫,地也蒼茫。鄭王世子氣急敗壞,命眾人以棉塞耳,那曲仍源源不絕。眾將無了鬥志,此一戰王軍贏得漂亮。鄭國眾將士遠走了,你待如何?”
“如何?”
“那烽火台上,竟緩緩踱步而出一個手中抱琴的濁世佳公子啊,白衣廣袖,周身素色,只袖邊繡了藍紋,卻偏偏眉目燦爛,堪比日月。他身後另有兩名容貌氣度絕佳的少年,一著月色,一著黑,這三人安靜地望著城樓下的我大昭國土,不言不語,又翩然離去,消失在那處。後來,聽軍中我那遠方的親戚提起,小老兒才知曉,這便是手握重兵,護衛我大昭的更始王啊。且說另一旁,鄭王世子軍部狼狽回到營帳,卻發現軍令印章盡數不翼而飛,偶得見翠色衣角,竟不知神耶鬼耶。我聽聞更始王妻族正喜穿翠衣,約百餘人,為王親衛,皆有異能,美貌非常。不知是否便是他們。”
“呸,什麼更始王,我倒聽說是那位同舊相好生的私生子。太子死了,三皇子為人殘暴,不堪大任,那位又動了心思,否則怎能容忍橫空出世這麼個小子手握重兵,還與季裔勾作一團?說輕一些,是報國報民,說難聽一點,這是枕戈待旦,要造反啊!”
“唉,兄弟有所不知,我家中有舊人在皇都當差,皇都一直訛傳,太子嬰並未真正薨了,定陵中只有皇后之墓穴,守靈的心裡都門清,說是打南方來了一隻白色的大鳥,救走了公子嬰。”
“那更始王……莫不是……莫不是……”
“噓,禁言。只管聽些熱鬧罷了。不過話說過來,說書的,你見誰彈琴能把人糊弄走的?下回想好段子再編。”
十八年年底的時候,戰局基本穩定。鄭王敗走,後在鹿山被穆王世子she殺。鄭王世子並諸公子被囚,等待天子處決。
眾人都有些煎熬地在等天子旨意,可是,並非等著這場戰爭的獎賞。大家各懷鬼胎。
天子不負眾望,月余,他老人家連連下旨,封賞穆王、平王及諸位王子,另又追諡江南侯為“冠勇伯”,世襲罔替。
待到一切風平浪靜,更始王同小鄭王已然整肅好軍隊,有條不紊地向北方進發時,大家最想看到的聖旨卻還未到,急壞了一群人,也暗喜壞了一群人,尤其是被成芸用十萬大軍壓制住的成覺。
成覺當時也挺納悶,“我能問問為什麼嗎?怎麼就針對我,沒平王什麼事兒?”
成芸也挺無辜的,摸摸鼻子道:“主公說你蔫壞,防著點沒壞處。”
成覺……
更始王部眾終於拔營,平王世子抱著那人大腿,一頭冷汗一泡淚,“哥,親哥,再等等啊,哥,你再走一步,臣弟不明,真的就是造反了啊!哥。”
那人低頭看了平王世子一眼,拖著腿上綁著的金貴公子,繼續目不斜視地往前挪。
正挪著,天使來了。
最後一道聖旨到了。
“天寒矣,父今添寒衣,吾兒可曾?父努力加餐,阿嬰可曾?父夙興夜寐,思念吾兒,太子可曾?”
眾人一看,得,該玩兒什麼玩兒什麼去吧。
戲散了,太子驗明正身了,天子了。
那人眼若山澗一點清水,淡淡盪開一絲嘲諷的微笑,對著身後的千萬人道:“眾將士聽命。”
“敢不從主公。”
“依孤敕令,重返大昭。”
更始王回皇都的途中,曾經歷化外之地。
化外有畫卷平原,冬日不枯朽,原上一平民人家,炊煙正盛大。
他口渴難耐,也曾敲門扉暫借茶水一碗。窗紙外開了一樹無名的紅花,十分燦爛。他來時,它便隨著風向他搖擺。
他著白狐裘,門內人著黃單衣。
黃衣人打碎了瓷碗,卻驚哭了手中襁褓內的嬰孩。黃衣人身旁立著翠色小猴兒,不言不語,接過嬰孩,哄了起來。
匆匆跑來的,還有個臉似花貓、手握著蒲扇生火的雙髻吊眉紅衣童兒,冰雪可愛。
黃衣人愕然看著那青年,青年卻淡淡一笑,“故人莫驚,孤不過借茶水一盞,吃完便走。”
黃衣人欠身讓他,童子扇尖垂地,嬰孩卻似乎嗅到什麼氣息,漸漸止住了日夜不休的抽噎。
屋內簡陋,青年大略一觀,也便垂下睫毛吃茶。他十分沉默,許久,雪白指尖才在那盞茶水上輕輕用力,粗茶一晃蕩,沉浮不止。
黃衣女子面容枯槁,似普通農婦,肅立一旁,抱著嬰孩,也不開口。煮茶的小桌是一塊年頭久了的粗木,外皮粗礪,表面光滑,茶具倒是好的,煮茶人是那童兒阿箸。扶蘇見他乖巧沉默,拍了拍他的小腦袋,溫和問道:“今日為何話不多了?素來貧嘴饒舌,不肯甘休的。”
阿箸黯然地垂著眉毛,說:“我打從今天起,為你煮了這回茶,同你說了這回話,這輩子便再也不與人煮茶,同人說話啦。”
“為何?”
“我這輩子的話說完啦。”
窗紙上有幾片飛花夾在fèng隙間,這一日太陽還好,連飛塵都瞧著金燦燦的。他看著立在陽光里的花,轉身時,卻瞧見那嬰孩懵懂眼中似乎已有一些光,瞧得見那片花,也瞧得見他。小手微微蜷起,朝著他的方向,似在抓。
他靜靜瞧著那孩兒,好一會兒,才沒頭沒尾道:“不像……”
小猴子二五有些侷促,“君父夫君,不對,是公子,公子,寶兒可乖了,以後你若娶了旁的夫人,莫要因為恨著君父,不歡喜寶兒。寶兒雖還小,我瞧著倒是與公子極像的。”
這一時,糙房中安靜十分,許久了,那青年公子才淡道:“他自是像我,可並不像他母親。”
他又極有耐心地吃了口茶水,好似那是不忍心咽下的瓊漿,琢磨玩味了,才從口中吐出些費力的字句來:“你家主人一貫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