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就招呼人:“來,幫個忙,把這個箱子先抬進去。”

  六丫頭很恍惚地看看這兩個從新奶奶娘家跟來的原班人馬,她們面上是真的沒有什麼失望不滿,再看瑩月,那就更恍惚了——她團在第二個箱子旁邊,暫時停了叨咕書名,捋著袖子往箱子裡翻找著什麼,全神貫注,眼神都閃閃發光,不看箱子單看她,得以為她守著的是一箱赤金。

  候到這一波忙完,宜芳抽個空子,拐彎抹角地把自己的納悶提出了一點,也是有試探的意思,石楠見她們幫了半日的忙,挺得力的,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瞞,痛快地給了回答:“沒什麼,我們太太就是這樣的。”

  給陪舊衣裳舊書就是徐大太太的為人,多正常啊。

  宜芳:“……”她悶了一悶,“那大奶奶也——”

  她看向已經換過衣裳,但仍舊只和那一箱子書較勁的瑩月,不知該怎麼形容,怕說不好得罪石楠,頓住了。

  石楠半懂不懂,回答仍舊痛快:“對啊!”

  她們姑娘,也就是這樣的。

  第23章

  瑩月不是真超脫到不在乎她其餘的嫁妝,她是暫時顧不上,想先找著她要找的。

  她最終從箱子底翻出來了,這是一本看上去很簡陋的書,沒有封面,沒有書名,甚至稱“書”都算是勉強,因為它既未刊印也未發行,世上獨此一本,從寫成到裝訂的一切都是寫作者本人一手包辦。

  裡面的內容很雜,有讀書心得,有遊歷地方的筆記,有一些對朝廷政令的思考,乃至還有兩個比較奇特的律法小案子,加起來一共五十二篇文章,約一百五十頁紙,拿在手裡很有些分量。

  瑩月長出了一口氣,寶貝般把它放到旁邊,把被壓出來的一個折角展開擼平,又細心地用手去拂一些小的翹起來的毛邊,等她細緻地收拾過了,它沒有變身,看上去仍然是一本其貌不揚的書——或者說是冊子。

  但它對她的意義最不一樣。

  她最初意識到書籍除了如《女誡》、《烈女傳》般枯燥呆板以外,還可以載有世上最有意思最有樂趣的事情,就是從這本冊子而來。

  冊子的作者,是瑩月的祖父,徐家曾經最有出息的人,天降文曲星先徐老尚書。

  徐老尚書公務繁多,人生的最後幾年奉詔在刑部尚書任上主持修訂《問刑條例》,尤其忙碌,這本冊子是他偷閒寫下來的,因為太忙,斷續了不少時候才攢下來這麼些,不成系統,沒有裝裱,只是簡單裝訂了起來。

  這似乎不符合徐老尚書的身份,但徐老尚書寫這本冊子的目的本不是為了著書立說,而只是給長孫徐尚宣開闊眼界、並進一步激發他對讀書的興趣所用。

  也就是說,這本冊子應該是屬於瑩月的嫡兄徐尚宣的,所以現在落到瑩月手裡,是因為,徐尚宣這個人吧,他在讀書上的天分實在一般,興趣也缺缺——要不是這樣,也不會逼得徐老尚書在修訂律法的空隙里還想法給他攢出這麼個冊子了。

  只是可惜徐老尚書再苦心孤詣,也沒把徐尚宣這個學渣激發出來,他對於讀書的不感興趣是全方位的,凡帶字的都不喜歡,不管這字寫的是什麼。

  彼時瑩月開蒙不久,正受著《女誡》這類女四書的折磨,偶然發現了這本被徐尚宣隨手擱置的冊子,如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徐老尚書是正經從農家子登入天子堂的進士出身,沒有後台,一步步靠著自己走上尚書高位,以他的文才與大半生所歷世情,每一篇文章都寫得精秀而不乏妙趣,勾得字還認不全的瑩月一頭扎了進去。

  那時候還不滿十歲的瑩月說不出來這冊子哪裡好,許多文章她甚至看得半懂不懂,但仍舊覺得好,並且,比《女誡》有意思,有意思太多了。

  她鼓足了生平最大的勇氣問徐尚宣借,徐尚宣跟庶妹關係一般,但他本沒拿這冊子當回事,隨手就借給了瑩月。此後不多久徐老尚書逝世,徐尚宣在讀書上徹底失去了管束,他記得自己有這本冊子,但他就是沒興趣看,既然不看,那也沒必要問庶妹討還,他不討,瑩月就有充足的時間自己磕絆著看,抓住上課的機會一點點問著不認識的字和詞句,花了兩三年功夫,才把這五十二篇文章看完——只能算是看完,徐老尚書這冊子是為長孫讀書而作,不是給她當話本看的,其中義理深奧之處,她至今尚不能完全認知清楚。

  就她來說,她從中最大的收穫是認的字從女四書擴展到了更多的常用字,這時候徐大太太覺得姑娘家用不著長年累月地讀著書,把女先生辭了,對她也沒太大影響,她可以自己閱讀一般的書籍了。

  直到這個時候,這本冊子的主人都仍然是徐尚宣,瑩月不捨得還他,但不能不還,拖到自己感覺實在不能再拖下去的時候,只有拿著去找他。

  但老天——或者說,徐大太太幫了她一回。

  拜徐大太太所賜,徐尚宣這時候已經落入了岳父的手裡,徐大太太對長子萬般用心,為了對親家老爺表示誠意,連兒媳都不叫在身邊伺候,一併送回娘家去陪讀,徐尚宣的岳父受了如此重託,深有壓力,非常負責地把女婿和兒子一樣管教。

  這對學渣徐尚宣來說就很慘了,比先時在徐老尚書手裡還受苦——徐老尚書比他岳父要忙得多,年紀大了,精力也有限,沒法時時刻刻地壓著他。

  瑩月撿著他回家請安的空檔來還書,徐尚宣一看,一個腦袋變作兩個腦袋大,他倒不是不拿徐老尚書的心血當回事,但他實在不想再多看一本書,庶妹這麼喜歡,來還的時候都滿臉捨不得,那就給她也沒什麼,都是一家人嘛,又沒流落到外人那裡去。

  這本冊子就此最終留在了瑩月手裡,並在替嫁的時候,被不知就底的徐大太太一掃而空,全部裝來充數了。

  瑩月找到了這個,更開心了,把冊子儘量整理好了,又拿了兩本書放在它上面壓著它,讓它變得更平整一點,然後才站起身來,活動活動發麻的腿腳,有心情好奇地去看看別的嫁妝了。

  石楠之前沒有打擾她,但一直注意著她,見她像是忙完了,笑嘻嘻地展開半匹緋紅色的緞子,走過來往瑩月身上比劃:“大奶奶看這顏色紋樣,又鮮艷又輕俏,很襯膚色,拿這個做一身襖裙,一定好看。”

  對這些漂亮的衣物首飾,瑩月沒有的時候並不想,也不覺得該羨慕有這些的長姐望月,但現在她自己有了,她也樂意欣賞盤算一下,道:“一身,會不會有點艷。”

  玉簪笑道:“大奶奶這樣的年紀,又是新嫁娘,穿得再艷也是該當的。”

  宜芳很有眼色地從旁奉承了一句:“大奶奶皮膚白,穿上身一定壓得住,而且會顯得氣色更好了。”

  石楠把緞子收回來,拍板:“就是這樣。先來一套,我跟玉簪姐今天把裁出來,明天就可以做。”

  瑩月笑眯眯點頭:“我們一起縫。”

  她會做衣裳,有學一些女紅,只是學得不精,跟她的《女誡》一樣,湊合自家夠用。她那一箱舊衣裳,有差不多是一半由徐大太太按季發下料子來,然後她跟丫頭們關在屋裡做出來的。




章節目錄